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治理水平的实践研究

2021-05-31 19:27汤晓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期
关键词:校企办学水平

汤晓伟

[摘           要]  职业院校治理水平提升包含学校治理体系完善和学校治理能力提高两个方面。提高高职院校治理水平可从多角度出发,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关键领域,抓住关键环节,攻克关键难题;深化内部改革,激发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与动力,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多元办学机制,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双高建设;高职院校;治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4-0070-02

一、推进高职院校提升治理水平的意义

(一)高職院校提升治理水平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与水平,因此,推进高职院校治理水平的提升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是必然趋势。

(二)高职院校提升治理水平是落实国家政策的要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聚焦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明确了各项制度必须坚持和巩固的根本点、完善和发展的方向。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同样要推进自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这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高职院校提升治理水平是适应职教改革的需要

国家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对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大战略调整,高职院校应在办学体制机制、产教融合、专业建设、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转型升级,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环境,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高职院校提升治理水平是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新科技催生新业态,对高职院校专业升级提出新要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颠覆了传统业态,新模式、新组织、新平台、新业态对职业教育产生重大影响,高职院校应通过技术赋能,推进专业升级改造,促进专业群匹配产业发展形态,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

二、当前高职院校治理水平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面临诸多治理水平提升的现实困境,阻碍了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

(一)层级制管理模式的束缚

当前高职院校还处在政府管理的体制机制内,运行的方式也按照层级制模式进行,这对高职院校而言无疑就是一个“紧箍咒”,这就导致了有的政策无法落地实施,有的政策在落地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磨难”,最终政策被束之高阁,这也就导致高职院校自身难以有效应对复杂环境的变化,面对市场、行业、企业的变化,反而显得束手无策。

(二)内部动力、活力激发不够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还沿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内部活力与动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例如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缺乏,教师的工作动力缺乏,没有形成一个成体系的权力下放与工作激励机制,业务部门与二级学院之间的权力界限没有明确划分,还存在权力大包大揽的现象,在思想观念上没有明确自身的实际位置,存在管理“越位”“越界”,指导服务“蜻蜓点水”的现象。同时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而言,工作缺乏动力与积极性,担子没有真正挑起来,教改没有真正改下来,“双师”要求没有真正落下来,培养模式没有真正动起来。这些阻碍不破除,治理水平就很难上新高度。

(三)指挥棒导向作用不明显

从目标管理的角度考虑,高职院校的治理也需要遵从目标导向原则,因此,指挥棒的导向作用非常重要。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进行质量诊改与绩效考核工作,但还基本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成效还不是很明显。部分院校的绩效考核工作只注重考核过程,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反而不明显,指挥棒没有发挥作用。还有部分院校的绩效考核工作没有真正考在核心、中心工作上,对核心、中心工作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四)信息化水平不高

当前信息化技术更新越来越快,这对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水平相比本科院校来说还有很大差距,很多基础性的工作还处于人工操作阶段,缺乏基础数据的积累,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存在用一个建一个、想到一个建一个的现象,“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数据只是单纯的数据,没有发挥为决策提供依据的真正作用。

(五)内部组织机构职能发挥不充分

高职院校的内部组织机构多类多样,职能分工也相对比较清晰。当前高职院校的部分机构职能的发挥还不是很充分,例如教代会、工会的作用发挥还不是很明显,这就或多或少影响了民主管理与监督作用的发挥。

(六)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积极性不高

当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也都在探索校企合作的工作模式与工作机制。然而,现在出现了校企合作“一头热”的现象,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兴趣并不高,吸引力并不强,这也就导致了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形式不多样,合作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上。

三、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治理水平的实践探索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与职责,要对党的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二)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正确处理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关系,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提升学校的资源整合、科学决策和战略规划能力。

(三)打造以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

章程是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学校要以章程为依据,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及规范性文件、实施办学和管理活动、开展社会合作。以章程为准绳,建立学校规章制度的动态梳理和调整机制,形成系统化制度标准和流程,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

(四)确保教授治学、治教权力

教授作为学术科研、专业建设领域的領军人物,具有很强的治学、治教能力,应建立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和教学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保障学术组织与教学运行管理组织依照章程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其在专业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

(五)完善民主管理与监督

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学代会、团代会、工会等群团组织的民主监督管理作用,完善教代会提案制度,健全信息公开制度,积极搭建信息畅通渠道,让师生能“发声”,有渠道“发声”,鼓励师生“发声”,积极营造“人人爱校、以校为家”的良好和谐校园环境。

(六)深化推进两级管理改革

坚持简政放权、重心下移,坚持目标导向、分级管理,坚持责、权、利一致,提高管理效能,在人、财、物等方面赋予二级学院相应的管理权,积极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明确学校与二级学院各自的管理权限与职责,按责分权,强化二级学院的管理职能与主体作用,扩大二级学院的用人自主权,激发和调动学院、二级学院两个层面的办学积极性,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创造力,最终使二级学院成为充满活力的办学实体,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七)以质量诊改和绩效考核为治理杠杆

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逐步推进实施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和学校五个层面的质量诊改工作;建设质量保证平台,补充引进和建设各类业务系统,丰富质量保证平台数据支撑,使平台平稳运行并为质量诊改发挥数据支撑作用;最终形成质量诊改工作良性运行机制。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激励工作机制,提高管理效能和办学质量,围绕学校中心、核心工作开展绩效考核,充分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形成良好结果导向,发挥指挥棒的真正作用,调动工作积极性,最终形成良性工作竞争与激励机制。

(八)积极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打造全新体制的产业学院,跨专业建设专业群,使人才培养工作与产业、行业、企业真正对接,使专业群真正对接产业群,找到企业感兴趣的利益点,吸引企业参与办学和教学,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校企利益共同体。

(九)以信息化手段为治理载体

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增强信息数据的存储与积累意识,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效能,强化数据挖掘,开展数据治理,建立数据预警机制,发挥数据价值,为决策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最终以信息化手段提高治理水平。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提升治理水平既要从整体推进的全局性高度来谋划重点改革举措,又要从具体实施的可操作性角度来设计实施路径,要在正本清源上下更大功夫,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一种有广泛需求、具有特定功能的类型教育,它与其他教育之间并无等次优劣之分;要在守正创新上下更大功夫,既时刻牢记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又深入探究应该完善和发展什么,使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充分展示出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和更为旺盛的生机活力;要在力求实效上下更大功夫,通过更好地统筹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统筹制度改革和制度运行,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有效引导我国职业教育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总之,健全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就要刀口向内,找问题、找不足,自我革新和自我重塑。

参考文献:

[1]李永生,袁蕊,刘亚.等.论“双高计划”背景下的学校治理水平提升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2).

[2]李政.构建共治体系:“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治理水平提升的关键[J].教育发展研究,2015(3).

[3]陈子季.以大改革促进大发展 推动职业教育全面振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7).

[4]朱素阳.高水平高职院校现代大学治理水平实现机制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9).

[5]许跃.依法治校视角下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9(3).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校企办学水平
张水平作品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