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教”改革的机械基础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1-05-31 19:58李妍缘时存车玉秋朱劲松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期
关键词:基础职业教材

李妍缘 时存 车玉秋 朱劲松

[摘           要]  教师、教材、教学方法的改革已成为贯彻教育改革精神、在职业教育意见和专业建设规划指导下,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出发点,应在提高教师能力的基础上,加强措施和多层次培训,增加“双师型”教师,以适应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近年来职业教育建设的实际情况,以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基础课程为例,探讨和实践“三教”改革课程建设,提出“三教”课程改革应以教学标准为中心,落实国民意志,体现职业教育特点,适应网络教学改革,探索“三教”在职业教育中的体现。改革和提高课程建设效果,为新时期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关    键   词]  “三教”改革;教师;教材;教学方法;机械基础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4-0154-02

在以实施《职教20条》和启动“双高计划”的背景影响下,围绕教师、教材、教法推进改革,发现教师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改进方法,提出了教材和教法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有效突破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三教”改革助推“双高计划”

实施“双高计划”,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专业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双高计划”是以培养具有中国特色、高技能、高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最终目标,面向社会和未来,是我国高职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决策。从深化“三教”改革推进“双高计划”,“双高计划”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最重要落脚点。全面实施“双高计划”,必须锁在教师、教材、教学方法,根据“三教”的关键改革,反向传播“双高计划”一个完美的降落助推“双计划”建设任务的同时,稳步推进“三教”改革,推进“组合”和“三教”质量建设协同创新发展。

机械基础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火力发电厂集控运行、电厂热能动力装置、风电系统运行与维护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这些专业的培養目标是培养具有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工艺编程生产能力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就业面广。因此,探索机械基础课程“三教”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课程按照“定岗位、重技能、求创新、强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岗位清晰、技能精湛、勇于创新、综合素质高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社会责任感强。近年来,课程整合,坚持“知识+技能+素质”的原则。近年来,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优化了课程模块结构。将原来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四门基础课程整合为一门机械基础课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整合优化、精选课程模块教学内容,突出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

二、立足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以机械基础课程建设为统领,加快教材改革与创新

目前的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与企业实际生产脱节,内容陈旧、更新不及时,教材选择不规范。同时也缺乏适合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使用的多元化教材。特别是2020年特殊情况,学校均采用线上授课方式,“立体化”教材的重要性尤为明显,多元化教材的形式提高了线上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职业2.0背景下的新型课程标准新的职业课程体系下,新的职业课程内容,如证书、职业标准等,应该融入新的职业课程体系中。推进教材改革创新的根本措施是推进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的指导下,应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按逻辑顺序编写或开发教材。学校和企业有必要联合制定体现工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标准,联合编写开发符合实际生产情况和行业发展最新趋势的教材,可以编写或选择公开出版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对于机械基础的教材,内容应及时更新以满足需求的无处不在的教学模式,如混合教学和在线学习和使用新的活页和手册教材,应该鼓励开发信息资源、案例和教学项目,建立一个动态的、三维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资源系统,使专业教材能够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升级,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新。

守正出新是教材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也是改革的重要载体和体现。教材建设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媒体等方面。它不仅是对教学内容体系的重建,还是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对推动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应在实践中结合起来。

三、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推进教法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坚持“全方位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满足行业企业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相对适应企业生产过程的需要,教学方法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施企业实实在在的生产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工作任务进课堂,广泛应用于项目策划、情景教学、深化校企联合培养。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指导下,建立如何适合在不同专业群体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是值得探索的。职业导向下工作要求专业能力要具有一定规范性、创新性和灵活性。因此,对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课堂多元化教学模式,要适应技术技能的要求,并且要与之相适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一)增强机构教学的直观、生动性

在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学生缺乏对机械零件和机械运动的感性认识,见得少,利用动态演示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各种常见机构的运动以动画的形式再现,如四杆机构运动、凸轮机构运动、多轴传动等,直观生动,效果良好。

(二)扩充试题库为学生开启兴趣学习之门

机械基础课程的特点是,各章节的知识不一定联系统一在一个整体上,学生感觉知识分散,重点很难把握。试题库是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积累,85%的客观概念题,题目举一反三、形式多样,学生通过网上自测,让学生可以现场学习,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三)改革课程设计,弥补目前课程设计的不足

机械基础课程理论教学结束之后,其实践性环节是机电产品综合设计实训。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无法真正消化设计对象。通过动画效果,可以生动地展示设计对象机械部件的装配和拆卸,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设计前真正消化和吸收设计对象的核心知识和附属知识。这样不仅有了明确的设计目的、清晰的思维,还有了明确的独立设计意识,设计作品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四)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持续加大信息化教学力度

机械基础课程融合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机械设计基础CAI课件的发展,二维、三维的零件、机构动画,使真正运动课程的组织,使教学内容更生动、更直观、更形象,以便学生可以在一个广泛的视野接受知识,大大增加了信息量,但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本课程的学习,通过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优化教学过程。网络学习平台的建立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信息化教学平台推动机械基础的微课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借助微格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重构教学过程,重构课程结构,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导向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方法,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

现代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实施中。创新空间教学、远程协作、智慧教室、实时互动、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有效监控教学过程,分析学习情况,诊断学术水平,提供学习资源,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

顺应智能制造发展学校建设开发了虚拟现实(VR)技术实训室。实训室可同时满足40名学生的实训需求,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生产性训练。虚拟现实的人机交互系统依赖于数据手套、头盔显示器、音频和多维跟踪器让学生在虚拟的加工或制造等场景环境中有三维的“沉浸感”,学生操作更真实和自然,反映了多通道人机交互系统的属性。

(五)构建“四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职业教育的大体特点,是需要创新学校课堂、网络课堂、实训课堂和企业课堂的“四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讲授基础理论,完成项目教学和回答问题;网络课堂传授基础知识,促进延伸学习;实训课堂将理论知识在实训实际环节中验证,加强感性认识;企业在课堂上完成综合技能培训,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升级在线课堂,构建智能学习平台,“三课堂”可以实时连接,共享资源,相互促进,建立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深度参与的企业。

1.大力推进课堂“课堂革命”。学校根据机械基础课程特点,在校开发了“工作”式课程,借鉴一线生产企业的情境式认知学习理论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专业”的企业工作环境中独立工作、自主学习和相互讨论,在所需知识和任务知识的基础上,在工作过程中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在专业场合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2.大力发展网络教学,营造智能化学习环境。探索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载体,构建课程资源丰富、內容更新及时、专业特色鲜明、学习管理便捷、开放共享的智能学习技术体系和学习平台。比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学习移动平台、校园课堂和企业课堂,并支持实现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实时化,互动式远程学习可以为每个学生创造一个“虚拟学习空间”,满足随时随地学习、交流的需要,及时回答问题和解决疑问。

3.建立企业课堂,创新实践教学。推动企业进校,把企业带进校园。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文化,改变教学场景,校企“双师”授课,教师变师傅,营造职业化氛围。

加强专业实践与创业实践的联系,在机械基础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技能,结合典型的项目化、工程化、创新性、生产型职业技能比赛,具有较强的专业岗位定位特色。加强行业资格认证和技能鉴定证书的取得。采用学校技能竞赛和1+X技能证书代替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

(六)完善教法评价机制

教学方法评价与对教师评价密切相关。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结果导向评价与过程创新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充分发挥教学部门和科研部门的作用,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沟通。在评价方面,主要看课堂是否“有用、有趣、有效”,是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是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潜能和各自特点,最后的评价标准是学生技能提高的程度。

近年来,机械基础课程团队成员始终致力于课程建设、教学创新和三大教学改革,并将不断深化。实施“三教”改革的根本任务是立德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贯穿改革的主线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标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实践性,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梁云真,蒋玲,赵呈领,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以W市5所职业院校为样本[J].电化教育研究,2016(4).

[2]王成荣,龙洋.深化“三教”改革 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

[3]唐生红.“三教改革”背景下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34):170-171.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基础职业教材
教材精读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我爱的职业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