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技术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构建

2021-05-31 21:41徐冬冬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科技成果校企

徐冬冬

[摘           要]  深入研究国内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现状并调研其转化对地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同时结合国外高校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以归纳分析,构建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使高职院校的科技成果真正能为所在区域培养高技能人才并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成为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能力和区域竞争力的必然条件。

[关    键   词]  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校企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4-0168-02

据《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9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指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规模持续攀升,对高质量增长作用突显。2018年,3200家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合同项数持续增长,合同金额达177.3亿元,同比增长52.2%,合同项数为11302项;3200家高校院所所签订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简称“四技”)合同总金额达930.8亿元,同比增长16.6%;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转移机构、转化服务平台总数为8247家,同比增長14.8%;创设和参股新公司2155家,同比增长16.2%。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办学,重视应用技术研发,不断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深入研究国内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现状并调研其转化对地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同时结合国外高校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以归纳分析,构建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使高职院校的科技成果真正为区域培养高技能人才并为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也成为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能力和区域竞争力的必然条件。

一、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是以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导向,积极开展应用性研究,着力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具有服务区域的属性。高职院校可以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从生产一线发觉问题,寻找科研内容,以开展各种横向课题研究。这些应用性研究既可彰显高职院校的办学优势,又能进一步提高其服务社会的整体能力,也可以反哺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但在实际中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质量不高,与企业需求应用缺乏有效对接,科研成果服务教学、服务社会能力不足,科研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教师对成果转化缺乏主动性,科研成果转化机构和专业化队伍缺失等问题。

(一)科研成果质量不高,与企业需求应用缺乏有效对接

以往高职院校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基础相对薄弱,研究方向过于单一,研究内容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对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趋势考虑不足,涉及技术攻关的重大项目相对很少,并且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知识、技术层次、研究水平、企业实践经验等方面也难以满足项目研究的长远发展需要。下表为某高职院校近5年论文和专利统计情况,从数据可看出,教师发表论文和专利授权的数量多,但高水平、高质量、具有推广前景和转化价值的研究成果很少,专利转化率只有2.3%。

同时校企合作的企业大多为生产制造企业,基本以成熟产品和购买知识产权等方式来发展生产,投入科技研发的人力和物力不足。由于缺乏行业、企业的支撑与依托,未能有效整合行业、企业的科技资源,导致研究中心的集成度和开放性不高,研究成果无法应用到生产一线,转化困难。

(二)科研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高职院校对教师科技成果的评价存在较为严重的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科技成果的评定主要以论文和专利成果形式体现,缺少对质量的有效评判。在科研量化考核具体的评价指标中,也往往是采用论文发表数量、专利授权数量科研经费到账数额、课题立项级别和数目等量化指标,忽视对成果的转化率、转化频次、利用率和专利转让出售等质量指标,这种过于简单的学术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助长了高职院校教师在学术研究方面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和学术不端行为的蔓延,也造成了科研评价的短视性,难以出现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在对全国高等院校“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中,排在前两位的影响因素是职称评定和教师考核,因为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方面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导致教师对成果转化缺乏主动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渠道不畅,造成部分有转化前景的科技成果未能有效得到企业的应用而束之高阁。

(三)科研成果转化机构和专业化队伍缺失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中未设立专门的科研成果转化机构和岗位,缺少专职专业的技术经理人,大多依靠行政推广,效果差,效率低。科技成果转化需要一批复合型专业人才来完成,他们不但要对科研成果、市场、营销金融、政策及转化的环节和渠道都有所了解,还要有足够的投入和很强的科研能力,目前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之一是缺乏专业人才。

二、国外高校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

对国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的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他们都非常注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环境的建设,其法律法规制定的角度也相对全面,这些法律法规会对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权益主体进行明确,保障各主体权利的享有和义务的承担,提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国外高校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在对获得的收益进行分配时,具有明确并有弹性的分配机制,明确量化主体间的分配比例具体执行,而对这个量化比例的制定,相关机构会根据项目特点进行浮动设计,具有一定的弹性,也体现了利益分配的科学性。

国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设置是从国家、地方、高校等层面设立的相关的专业机构,整个组织体系协同作用。在高校内部,通过成立专门的专利经营机构,加强高校科技成果的统一归档管理,提高营销效率,同时对外提高输出科技成果的质量以技术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营销为核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可归纳为高校衍生企业、技术转让、合作研发,并借以高校科技园、孵化器等规模载体,通过资源、产业的集群效应,联动地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三、体制机制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前提

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是高职院校科研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激发教师潜心专注某一领域不断深入研究的前提条件。

(一)建立职业院校融入区域应用技术服务体系的对接机制

坚持应用研发导向,大力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坚持应用为主的高职科研特色,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知名企业等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紧跟产业技术发展前沿开展高水平应用技术研究,引领行业、服务产业、发展专业。

(二)创新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需成立科技成果转移轉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制度落实、方案制定等。需设置专门机构和招聘专职专业的技术经理人负责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研究机构深度合作,可将学校的资源整合并充分利用,引进国内外知名科学家作为带头人,组建应用技术创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新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和研究平台,提升学校科研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三)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

明确各主体的权益,制定科学合理、公开透明且富有弹性的利益分配制度,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关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鼓励教师转移转化科技成果,职务科技成果转让、许可他人实施的,从转让或许可所获净收益中可提取不低于一定比例奖励给教师自行使用。职务科技成果作价投资的,从科技成果形成的学校应占的股权中可提取不低于一定的股权比例奖励给教师。使学术荣誉与物质激励并行,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奖励对技术成果转化教师进行激励,提高教师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促进转化系统动力生成。鼓励校内外人员、中介服务机构为我校科技成果转化进行有偿服务。

(四)建立和完善科研分类评价机制

按照高职院校教师不同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建立和完善整体性评价机制,以综合性绩效和开发共享为重点,强化科教协同,注重成果转化、技术服务、资源开放共享和社会服务;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决策咨询等不同类型的科研活动,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方式。

(五)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分担机制

在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中风险和效益并存。因此,构建风险分担及转化的长效机制,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不同的风险,校企双方要加强风险分析和研究,注重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同时要充分加强双方的交流和沟通,并结合各自实际采用不同的风险控制机制。

构建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使高职院校的科技成果真正为区域培养高技能人才并为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对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吉文林.高职院校作用技术研发能力实践与探索[J].职教论坛,2015(6).

[2]董波波.我国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

[3]王琪.高职院校校企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9).

[4]郭新玲,刘向红,屈文斌.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2).

[5]程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6]刘垠.2018年公立高校院所转化合同金额达177亿元[N].科技日报,2020-05-14.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科技成果校企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线上平台解决“转化难”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福建省:出台新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业务流程重组研究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问题与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