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结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初中语文教学

2021-06-01 07:11曹玉菲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心理素质

曹玉菲

摘要:学生心理特点是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一个重要因素。初中阶段学生进入青春期,在心理层面上出现了许多显著的变化,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只有结合学生的这些变化以及特点,制定出适合于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计划,才能够引导学生更高效地学习语文,提升基本素养。

关键词:心理素质;开放思维;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1-0004

一、初中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升入初中的学生不论是在心理或者是生理层面都与以往有着极大的不同。首先,学生渴望自己被看到,希望得到教师以及同学的关注与赞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殊心理,给予学生更多地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并由此来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身心特点,及时修正下一步的教学策略。其次,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且发散。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提出较为新颖的论点以及想法,提倡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从多个角度对于作者的情感以及态度进行把握,才能够体会到在一篇文章中作者表达观点的多层次性,实现德育的渗透。最后,这一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正确引导进行交流与合作,逐渐培养健康良好的合作意识。

二、结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语文教学策略

1.创设更多的自主发言与讨论机会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表现欲望逐渐强烈,渴望能够在教师与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更多讨论以及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在受到赞扬之后能够培养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继续学习的激情与动力。与此同时,通过学生的积极发言与互动,课堂气氛也能够被极大程度地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被调动起来。例如学习《背影》这一篇散文的时候,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就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分别讨论探究。接着再让小组成员选出组内代表,站到讲台上来给大家展示自己小组的同学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与答案。例如“文章的行文思路是什么?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情?作者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个人情感?”接着,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找到文章的主要记述顺序,把它们一一罗列出来,串成一条主线,发现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主要行文思路以及情感表达顺序。首先文章从怀念父亲开始,怀念父亲的背影,接着回忆起那一次在车站父亲为他买橘子的背影,以及父子分手的时候的背影,最后是儿子在阅读父亲来信的时候脑海中回忆起了父亲的背影。主要记叙了这几件事情,所有的事情都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背影”而展开。在学生在讲台上展示的时候,教师可以让他们将自己总结出来的行文思路写在黑板上,模仿教师平时做板书时候的格式进行书写。在全班所有的小组都展示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这几种行文思路进行分析与比较,选择出最符合本文的一条主线,并让其他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思路对其进行适当的修改与优化。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给予了学生极大程度的自主性,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探究,结合同伴的想法,最终对于所学课文得出较为全面的认知。相比较于单纯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目光更多地放在语文学习以及课堂内容上,也能更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课堂参与度。最为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与理念完美地契合了学生的心理素质特点,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被认可的愉悦与快感,在接下来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也能够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与思考,对于教师而言,这样的结果也很好地实现了自己的教学目的。

2.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学生在初中阶段思维具有极大程度的活跃性,对于同一个问题而言,一个班级的学生往往能够拥有很多种思考方式与解决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具有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学会适当的想象与联想,培养发散思维,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与看待问题。在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逐渐掌握更加条理清晰的表达方式,能够用更具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对于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往往都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一篇文章作者寄托的情感态度往往是十分多样的,情感基线也往往不只有一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学生对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清楚的基础上对于文章的情感进行深层次把握,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能会对同一篇文章提出不同的想法与意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刀切”,一味地以教学大纲為基准来评判学生思路的对与错,而忽视了语文学科所具有的开放性。对于一些较为新颖且具有参考价值的观点,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论述与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将自己的思路过程表达出来,从文章中哪一个段落以及哪一句话能够看出作者对于哪个主人公有着怎样的情感,一步一步将自己的理论依据罗列出来,并请其他同学评判与思考。这样的教学形式鼓励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学生在与教师有不一样看法的时候能够主动提出并学习理性表达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以教师的讲解作为学习的唯一标准。同时,现阶段中考语文中对于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考察力度在逐年加大,需要学生能够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与联想,从多个角度来审视问题,提升学生思维的全面性与合理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这样的教学形式就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做到这一方面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同时,由于学生在这一时期特殊的心理状态,学生思维极其活跃且不受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得到很多教学灵感以及思路,为自己接下来的教学工作积累更多的素材。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向我们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深入思考学生的身心特点并以此为依据修正自己的教学方针,才能够找到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霍邱一中初中部237400)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心理素质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运用策略之我见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心理素质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我国普通高校国防生心理素质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