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路径

2021-06-06 08:37马丽娜
师道·教研 2021年4期
关键词:天台农耕基地

马丽娜

我校自建校以來秉承“一切为了师生的健康和谐发展”办学宗旨,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形成了“家校社三位一体”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是实现“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路径的探索之一。

一、校园天台农耕研究所为劳动教育提供物质性基础

我校在2015年建校伊始,利用场地便利,在校门右侧建立了小菜地,后因二期改建,移到操场旁边。学校因地制宜,利用二期工程天台空间,搭建了天台农耕研究所,为劳动教育的深入研究提供物质性基础。

1. 实践基地建设的安全性。屋顶女儿墙的高度确保了学生在天台农耕研究所活动的安全性。基地各处的建设首先要从学生的安全性角度出发,水池的高度,材质的选择,转角的保护,警示牌的安放,天台的承重测试,防水装置,是首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2. 实践基地布局的合理性。天台研究所的主要功能是研究,展示区域的主要功能是展示和上课。天台研究所分为有水种植区和土地种植区。有水种植区左边为水生植物生长区,右边为水稻种植区,左右在地下相通,左边鱼池的水质为右边水稻生长提供养分。蜂蝶观察区与有水种植相邻,但不相通,确保土质适宜土生植物生长。土壤改良区和种子培育区在天台农耕研究所的最里面,为进行土壤检测提供准确数据。

3. 实践基地研究的丰富性。秋冬学期,利用水稻池和食物森林开展学习。水稻池中引入水稻种植和鲤鱼养殖,形成水稻环境供养鲤鱼、鲤鱼环境供养水稻循环生态环境,食物森林种植橘子树和凤蝶养殖,橘子树秋天所产橘子可以供学生们收获,同时橘子树也成为了凤蝶的寄生场地,让学生认识植物与动物相互寄生的基本知识。春夏学期,利用水生环境和土壤园地开展实践学习,水生环境中教师和学生通过技术和工程手段营造了湿地、平水区、浮水区、沉水区、水底区的多层次水生环境,在湿地中种植芦苇、平水区种植蓑衣草、浮水区种植茭白和菱角、沉水区种植睡莲和枯草、水底区养鱼,形成模拟自然水生环境的完美生态链。

4. 实践基地设计的美观性。方正的有水种植区和土地种植区中间有爬藤植物的绿色连廊,百香果、蛇瓜、葡萄等攀藤植物成为了最美的装饰。蜂窝、鸟巢、瓜架、指示牌都是学生所做的基地软设计,使实践基地成为五育融合的隐性育人空间。

5. 实践基地互动的便利性。美食制作区、学生活动区又为学生现场的项目式学习提供宽敞的活动场所、分享场所和展示场所。展示区域和上课区域在室内进行,是便于学生书写、精细化制作、深度思考、精致作品的展示。

二、校园天台农耕研究所为劳动教育提供社会性协同

(一)提供“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农耕教育路径

1. 校社协同建设农耕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的建设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结合,操作性劳动和研究型劳动、创造性劳动结合。学校邀请深圳市自然学校的老师、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的博士作为实践基地农耕研究所的社会支持老师,一起构想并设计了基于未来天台农耕研究所农耕课程的空间。

2. 校社协同组建农耕教师队伍。农耕课程教师队伍由我校科学老师与校外兼职老师共同担任。我校教师负责面向全体学生的劳动基础课程的教学,校外兼职教师负责面向社团学生的劳动社团课程的教学,我校教师进行协同。校社教师共同进行课程设计,形成基础课程为本、社团课程提升,基础课程重操作性劳动,社团课程重研究性劳动的结合。

3. 家校社协同搭建农耕劳动课程。学校劳动课程体系要充分结合新时代要求,从定位、 目标、内容到形式全面吐故纳新,构建全新的劳动课程体系。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由家长、校内教师、校外兼职教师、校外专家、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碰撞,并请专家论证,课程在家校社协同下不断迭代更新。

4. 家校社协同进行项目式学习。学校实施劳动教育在“做中学、学中创、创中乐”。项目式学习过程中,需要家校社的协同。家校协同:在学校参观,在家里实践;校社协同:邀请社会专家进校园指导;家社协同:给社区做植物二维码,以社区为平台进行展示。

(二)实践“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农耕教育课程体系

我校构建了“三全五育”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三全”即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全面育人,“五育”即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实现五育融合。校内农耕研究所课程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课程,覆盖1~6年级,以及面向对农耕感兴趣的社团学生开设的社团课程。通过家校社协同,采用小导师制、体验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实现劳动教育目标。

三、校园天台农耕研究所为劳动教育提供表征性拓展

网络空间的导入为教育创建了一个表征性的信息空间,它彻底打破了以往教育中空间的物质和社会规范性的限制,使教育得以在这一空间中生存、伸展和创造。

1. 智能农耕技术超越了基地的物质性。在蜂蝶观察区,橘子树成为了凤蝶的寄生场地,学生利用3D打印机制作园地植物的辅助支撑材料,将观察到的动物进行3D模型构造并开展细致观察,制作生态系统循环模型并进行展示。在土壤园地营造U型山脊地,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阳光对土壤养分形成的作用,利用工程研究山窝遮阴与种植技术、三明治堆肥法,发展学生的园艺农耕方法与技巧。AI智能滴灌系统、智能防晒系统、智能防虫系统已在信息技术老师、科学老师、美术老师、校外兼职老师努力下初步构建。

2. 多校协同共同体课程拓展了基地的社会性。暑期劳动周中,我校通过互联网联合东莞、广西、云南、广州等地六所学校开展了跨学校跨学科的《绿色快乐农耕园》项目式学习。六地学生线上开课,线下种植,线上分享。

责任编辑    李少杰

猜你喜欢
天台农耕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农耕旧事十二韵
天台植物
天台植物
天台
我的基地我的连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