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教师内生力 助力师德建设发展

2021-06-06 01:32·汪多维
师道·教研 2021年4期
关键词:师德境界学校

·汪多维

强调师德建设,是建立在社会更加发展的基础之上的,社会越发达,对教师的要求就越高。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需要教师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新时代的教师灵魂应更加丰盈,师德建设也应更加凸显“追梦人”的浪漫与执着: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也可以理解为,既要遵循统一要求,也要充分结合地方特点,将师德建设落到实处,真正激发师德修养的内在生长力。

一、教师内生力是师德建设的内在动力

一个人的动力来自外部和内部,对于教师来说,外部动力来自社会、学校、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可以通过嘉奖、考试分数、舆论等相对直观的具体形式体现,主要起促进作用;内部动力则倾向于生命的自觉,是指教师对自身、他人和环境的觉知、尊重以及敬畏,起决定作用,且内隐性强。“教师的生命自觉是指在教师的职业范围内,教师有权利和义务达成某些目标,并且有实现目标的需求和可能性,这是教师职业生而有之的本能,也是一种向着教师自身生命性的意志。”教师生命自觉体现出了较强的人性关照,是追求真善美的,在求真向善向美的过程中,教师对自身的整体道德修养要求也会越来越严格。

教师内生力是师德建设的内在动力,教师内生力越强,人生境界越高,其自觉提升道德修养的动力就更加具有超越性。关于人生境界,北京大学张世英教授将人的精神境界“按其实现人生意义、价值高低的标准和人生在世的‘在世结构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等级:欲求的境界,求实的境界,道德境界,审美的境界。其中‘审美境界包摄道德又超越道德,高于道德。在审美境界中个,人不再只是出于道德义务的强制(尽管这是一种自愿的强制)而做某事,不再只是为了‘应该而做某事,而是完全出于一种人与世界融合为一的自然而然的境界之中”“只有加强人们的审美意识的修养,才有可能提高道德水平” 。清华大学机电系教师于歆杰(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和清华大学首届新百年教学成就奖获得者)写了一篇文章:《为师四境》——好为人师、好人为师、为人好师、为人师好,生动形象的阐释了一个好教师在当老师的过程中悟到的不同的人生境界,而“悟”的过程其实就是内生力影响的过程。纵观现在师德建设的相关措施,多以“培训教师”为主,教师作为对象、客体出现,被动接受相关信息,提升效果差。诚然,教师需要终身学习,但“德”不是依靠外部灌输,而是在高屋建瓴的理论引领下,在具体的实践里,在追求人生崇高理想和人生境界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动态生成的。

二、实践探索:以广州市执信中学为例

(一)感悟历史底蕴,激发教师崇高使命感

守初心,担使命,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朱执信先生殚精求知、以身殉国,而当时的中国急需培养大批像他一样甘愿献身革命的人才。1921年,为纪念革命先烈朱执信先生,孙中山创办了执信中学。所以,执信中学从创办之初就担负历史使命,致力于培养改造未来社会之人才。

执信中学学校文化里蕴含深厚的革命传统,为了使教师通过学校历史底蕴产生崇高使命感,学校通过多种方式让老师了解学校历史、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建立校史馆,每一位新教师进入执信,都需要认真学习学校历史;在新教师寄语时,校领导也会耐心细致地给新教师讲解学校的历史传统,并鼓励每一位新教师“守初心,担使命”;在每年清明节祭扫朱执信墓的校园仪式中,教师以身作则,弘扬优秀革命传统等。人具有向善求真的本性,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执信教师从进入学校那一刻开始,因学校厚重的历史而产生敬意,并将这份敬意内化为崇高的使命感,充分发挥主体积极性,激发了师德修炼的内生动力。

(二)传承学校文化精神,执着于教书育人

学校文化精神,是师德建设共同体内聚力的核心,在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方面,具有较强的感召力。每一间有特色、有成就的学校都有自己的学校精神。“崇德瀹智”的校训,“执德至弘,信道至笃”的教学理念,以及领导风格、教风、学风统合而成的校风,是执信百年名校精神的核心所在。“崇德瀹智”意为追求达德广才,修养大德大智,这既是对学生的期望,亦是对教师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说:“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而“执德至弘,信道至笃”的执信精神,则体现了教师在师德修炼过程中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例如,教师张黎力在《崇德瀹智》中写过:“立德树人,乃学校之旨。明德先致其知,真知是通往美德的阶梯,而人的德性愈高,才智发展则愈快,两者实为相辅相成。”禤广辉老师,既是执信学子亦是执信教师,在九十周年校庆作词《执信,一个仰望的名字》:“执信,你是高山,让我奋进不息;你是灯塔,让我鹏程万里;你是母亲,给我无尽的爱;你是家园,我们永远依恋着你。”一百年来,在执信精神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教师用自己的行动树立榜样、书写执信历史,这是对执信精神和师德内涵最好的诠释。执信中学许多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阐释和传承执信精神的内涵,足以证明学校精神已深深影响教师的生命自觉。学校每年都会开展树典型的 “感动执信”以及功勋班主任评选活动。在这项活动里,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投票,既增加了教师主体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也增加了其对学校的归属感,这种利用学校优良传统开展师德宣传和教育的形式,将传承执信名校精神和师德建设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三)尊重教师主体地位,为师德建设提供学术支持和机制保障

建立师德建设共同体,激发职业生命力和延展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想保持鲜活的生命力,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在学科教学发展方面,执信通过开展校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以及名教师成长培训,开展推荐评选广州市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和名教师等活动,跟踪教师专业成长,完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体系建设,让教师在一个更宽广的平台上规划和提升自己,保持教师在教育事业上旺盛的内在生命力。在班主任德育能力发展发面,拓展成长平台,力争在繁琐的德育工作中激发班主任持久的教育热情和智慧,激发内在生命力。例如,开展“青蓝工程”以老带新,组织班主任能力大赛、公开课观摩等德育教研,完善德育评价体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完善师德监督体制,保障师德建设良性发展。执信中学坚持依法治校的同时深化民主管理,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职权,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增强教职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充分展现其爱岗敬业的价值观。同时,积极建立家长学校,接受社会监督,给优秀师德一个对外表达的窗口。

(四)创新教育改革,為师德建设注入新活力

创新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在新高考新课程实施的多维改革背景下,创新教学组织管理,探索教学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在课堂教学中学的运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促进教师在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与时俱进;加强学术科组建设,提升学科影响力;细化科研课题管理,培育优质课题转化为研究成果,促进教育教学,培养研究型教师建设学术型校园,为教师自觉成长以及师德修炼提供更宽阔的平台。

综上所述,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关系到教育百年大计,师德建设应从教师激发内生力着手,借助外在作用,坚持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永葆“爱与责任”之初心,砥砺前行。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一个民族如何培养教师,尊重教师,以及在何种氛围下按照何种价值标准和自明性生活,这些都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命运。”在追梦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氛围,同时教师也应用更高的价值标准要求自己,如此,我们的民族定会越来越强。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学会2019年度重点课题“基于‘六梯队模式青年教师生涯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KTLX1201920327)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师德境界学校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学校推介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
“人师”的境界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