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由课内小说阅读走向整本书阅读的路径

2021-06-08 01:30曹霞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说阅读

曹霞

摘 要 小说是亲近文学的一个窗口,教学中可借助课内小说阅读引导学生走向整本书阅读,结合课例探索的路径有:感知内容中的设疑引导;品析人物中的有效延展;助读资料的推荐引入;阅读活动的精心设计等。

关键词 小说阅读;整本书阅读;积极引导;有效激趣

小说是最接近人生的一种文体。读小说的价值在于延长我们有限的生命,丰富我们的人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小说也是亲近文学的一个窗口。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六单元均为小说,整本书三分之一的教学内容均为小说,由此可见统编教材对小说阅读的重视程度。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也提出“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因此,在这两个单元的小说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整本书阅读,走向深度阅读,并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感知内容中的设疑引导

小说教学教什么?李冲锋副教授提出,小说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小说世界,而不是考察学生小说阅读的“产出”。教给学生解读方式应该成为小说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中设疑引导学生由课内阅读到整本书阅读,由点到面,由此及彼,既立足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以开放的视角去读小说,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让阅读更贴近学生的认知与兴趣,让阅读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

如在教学《三顾茅庐》时可设疑:课文节选的内容是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的情况,那么第一次和第二次情况如何?在教学《刘姥姥进大观园》时问学生:这是第二次,那么第一次和第三次情况你知道吗?《孤独之旅》的教学中不妨从“杜小康为什么要去放鸭子?”谈起,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杜小康之前的故事,以便于理解杜小康的“孤独之旅”。《范进中举》中胡屠户骂女婿范进“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你老了,不过意,舍与你的。”这话是胡屠户随便胡说的还是有依据的?让学生在《儒林外史》中阅读相关内容寻找答案。诸如此类的设疑引导必将会在学生的内心激荡起层层涟漪,引发学生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求知欲,也会让课内小说阅读在不着痕迹、自然而然中晋级到整本书阅读。

二、品析人物中的有效延展

小说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反映社会生活的。阅读小说,首先要学会品析典型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智取生辰纲》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读分析杨志的形象。首先,我们要站在节选内容角度分析人物。在《智取生辰纲》中,杨志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虽然精明能干,武艺高强,但性格急躁,不善协调。他的精明能干表现在:他很清楚押运生辰纲的凶险,刚一接受任务,就多次推托,推辞不掉时,又做了精心的安排——先要求大家扮作普通的客商,悄悄赶路,避免引人注意。后又要求梁中书给自己用人的权力,防止内部不和,被“贼人”钻空子。后来在路上,为安全起见,根据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的时间。再后来兵士要买酒喝,他的警惕性非常强,千方百计阻拦。这些都体现了杨志的精明过人。但为什么杨志如此小心,最终还是失败了?这一方面固然是要突出吴用计策的高妙和无懈可击,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杨志的急功近利、粗暴蛮横惹的祸。正是由于他的蛮横粗暴,使得他对手下的兵士“轻则痛骂,重则藤条鞭打”,运送队伍的内部矛盾也不断被激化。堡垒先从内部被攻破,失败也在所难免了。

另外,為了更全面地分析杨志的形象特点,还需要引导学生站在原著角度分析人物。《水浒传》中有关杨志的出场回目有:

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三回青面兽北京斗武 急先锋东郭争功

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十七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第五十八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第一百一十二回 卢俊义分兵宣州道 宋公明大战毗陵郡

第一百一十九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引导学生走进原著,阅读以上小说情节,了解杨志的生活阅历后,可看出杨志经历了“失意——得志——幻灭”的动态发展变化。他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原“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应该说最初也是满怀抱负的,可是世道的污浊,命运的多舛,生活的不易,使他变得如此立功心切,如此急躁、粗暴。将人物回归到原著中,回归到他本来的生活经历中,我们对杨志的形象才会有更全面的认识与理解。

再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中,作者曹雪芹惟妙惟肖地刻画了每个人极具个性的笑态,教学中适时穿插宝、黛、钗的故事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适当进行人物背后故事的拓展延伸,不仅能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更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吸引学生进一步去阅读原著。

三、助读资料的推荐引入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更有助于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

在教学中推荐、引入与课文相关的影视作品,能有效降低学习难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影视剧的介入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白相杂的课文内容。另外,文字与影视作品的对比也是教学中的一大可利用的资源,也会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其次,相关名家说书、评论、解读有利于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提升。如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推荐学生观看或聆听《田连元讲水浒》《鲍鹏山讲水浒》《易中天品三国》《马瑞芳讲红楼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蒋勋细读红楼梦》,名家的引领让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走向深入,也更有意义。

四、阅读活动的精心设计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教学中丰富、灵活的阅读活动,能让学生在具体深入的体验中感知理解小说的内容。同时,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也促进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统一,进一步保护了学生的乐学情绪。

教学中可以借助课前活动,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尽情分享自己的阅读体悟。比如,学了《智取生辰纲》后趁热打铁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组织学生课前进行“水浒人物大家谈”的活动。学生沉浸于介绍人物,讲述精彩情节,画思维导图,模拟说书,表演课本剧,知识竞答,有奖竞猜等活动中,忙得不亦乐乎。另外,还可以借助随笔、读书分享会等形式给喜欢《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的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诗词赏读、人物评说,故事讲述、歌曲吟唱中分享整本书阅读的快乐,传播读书的乐趣,为以后进一步深入阅读做好充分的铺垫。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对尚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是如此。教学中借助课文,以点带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推动整本书阅读的进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当然,由课内小说阅读走向整本书阅读的路径还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

[作者通联:陕西延安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小说阅读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教学探讨
立足教材 移步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