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锦瑟》一诗的课堂教学价值

2021-06-08 13:33罗朋朋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本分析锦瑟语言艺术

罗朋朋

摘 要 虽然直接理解《锦瑟》一诗的内容有些难度,但此诗仍有其学习迁移的价值。《锦瑟》的诗歌内容及作者生平,是了解诗人生活、拓深诗歌题材、感受幽深情感的重要依托之一。本诗奇丽的意境呈现、朦胧的抒情特质,亦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锦瑟》;文本分析;语言艺术;课堂教学

目前四川省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采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教材,该版语文必修教材的古诗词选篇当中,唐代诗歌有7首,《锦瑟》是其中之一,列于必修3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之下。现今已在部分省份推行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依据的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该课标所列唐代诗词有14首,《锦瑟》亦是其中之一。以上足见《锦瑟》一诗在语文诗词教学中具有的重要地位。笔者因有所感,谨从学生语文学习的视角,就此诗的课堂教学价值稍作浅论,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既定文本下的诗歌内容分析

既定文本,是指编写者已给出的确定范围内的文本材料。基础教育中的既定文本,编写者一般为教材的编者和各类测试题的命题人,最直接最广泛最根本的读者群是相对应的一定年级、学期、学力水平的学生。高中语文教材给出的既定文本是高中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面对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学习材料,通常包括课文原文、课下注释、课后习题等。学生面对既定文本进行内容分析,也就是排除了其他能够参考的教辅资料、其他书籍、网络资料等,只依据既定文本和自身头脑中所积累的知识、能力,进行解读分析。此种方法虽然有些枯燥,也相对不够灵活,但若是考虑到学生需要参与闭卷语文试题作答而生成的学习能力评价,此种分析自当是有利于高中生学习技能的迁移与提高。《锦瑟》一诗的内容为“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对于此诗情感表达的分析,尾联最为明显,“惘然”所代表的迷茫之情即是诗眼。首尾两联较为明确地书写了诗人郁怀多年的怅惘之情。这种怅惘之情所指向的进一步的细节,在教材的习题中提供了三种说法,“悼亡”“恋情”和“自伤身世”;“怅惘”与上述三种类型具体是如何关联起来的,在既定文本的分析中不好找到明确的依据,这自然是主旨朦胧的诗作的显著特点。

该诗中间两联则是对这种怅惘之情形象化的描绘:庄周在清晨的梦里迷恋蝴蝶;望帝怀念那些失去的美好,把自己的情感托付在啼血的杜鹃那里;月光明亮的大海上,鲛人泣泪成珠;阳光温暖的蓝田境内,埋有宝玉的地方远望有烟。在这些描绘中,与“惘然”之情关联较密切的有:“迷恋蝴蝶”“怀念那些失去的美好”“托付在啼血的杜鹃那里”“泣泪成珠”“埋有宝玉的地方远望有烟”。这些描述之中,破灭之感、哀伤之情溢于言表。

与此同时,诗中蕴含着作者怅惘之感的意象,乃至整体语境,又呈现出美好、华丽的一面:“蝴蝶”“春心”“沧海月明珠”“蓝田日暖玉”,这些美好、华丽的一面,形成奇丽空灵的意境,对“惘然”可能产生的黯然消沉进行了极为巧妙地艺术升华,构成全诗的亮色,吸引了一代代读者的目光。

二、开放文本下的诗歌内容赏析

开放文本,是在阅读既定文本的基础上,读者为了求证所理解的内容、细化对文本的认知、寻得更充实的阅读感受、收获更丰富的审美体验,自主寻找到的既定文本外的能够形成联系的佐证性、拓展性文本材料。先进行既定文本下的诗歌内容分析,再通过查阅外部文本,如教辅资料、唐诗鉴赏资料、作者生平资料等,在此类拓展资料的基础上关联生活感悟、情感体验,就是一种开放文本下的作品阅读。这种阅读能让学生更充分地提高阅读能力、获得更真切广泛的阅读体验。在开放文本下进行阅读分析,李商隐《锦瑟》一诗中的“思华年”“已惘然”,整体上可视为一种人生晚年已无翻转的失落之感。这种失落之感,联系教材习题中提供的“悼亡”“恋情”“自伤身世”三种说法,可以整合、细化为两个主要的方面:悼念亡妻之中的爱情相思,人生无获的深深怅惘。

(一)悼念亡妻之中的爱情相思

早在《诗经》的诗句里,“瑟”即出现在表达爱情婚姻的语境中,如“琴瑟友之”(《诗经·关雎》)、“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经·常棣》)。《锦瑟》特意写瑟有“五十弦”,另加“无端”修饰,其实可以与用典关联起来,“传说古瑟有五十根弦”“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句,在感伤无奈之外,其实还强化了锦瑟与女子或爱情的关联。

“春心”除了“伤春之心”,应当还可有所意指,若非如此,教材习题中提到的“恋情”说,则失去了最基本的文本依据。对于“春心”一词的理解,虽可雅化,但若一味刻意避开常俗,在诗意理解上亦恐有欠妥帖。事实上,“春心”一词,还常指情爱之心,如李商隐诗集中望帝的“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無题·飒飒东风细雨来》),本诗中的“春心”亦可与此关联。

“李商隐七律用典的原则是‘遗神取貌”,其不少诗篇中典故的内涵,往往是对原典本身意涵不同程度的偏离,以本诗第三句“庄生晓梦迷蝴蝶”为例,“庄周梦蝶”的原典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如果拿《锦瑟》诗句“庄生晓梦迷蝴蝶”与原典进行比照的话,时间节点上的“晓”显然是诗人对原典的加工;情感状态上的“迷”,原典体现得并不明显,而是重在讲“物化”的道理,也是诗人自己在诗句中的特别安排。至于《锦瑟》第四句的“望帝春心托杜鹃”,应该也体现了李商隐作为诗人在用典谋篇上的匠心独运。虽然通常而论,神话传说中的杜宇形象,常常展示出“教民务农”“禅让”“化杜鹃”的功绩与悲情共存的特征,但擅长写细腻微妙情感的李商隐,显然并不满足于此。叶嘉莹先生就认为“望帝变成杜鹃,是神话中原来就有的,‘春心和‘托是李商隐加上去的”。李商隐将“望帝”杜宇写入这首朦胧诗中时,确实在用典上又一次做到了另辟蹊径,《蜀王本纪》就有这样的载录:“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私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

叶嘉莹即认为李诗中的“望帝”与此故事相关,只是说得隐晦了一些:“望帝做了一些错误的事情,他很惭愧,就让位给臣子,自己却离开了。”我们认为,李诗中的“望帝”确应与此故事相关,只是按照李商隐活用典故的特点,他未必真的信服《蜀王本纪》中所描绘的事实,亦是做了发挥与取舍的,原因有二。一是记载有关望帝私生活失德的典籍很少,未必值得采信,很有可能是政敌鳖灵对望帝的诬陷。二是李商隐联系自身的情感经历,也不会按此思路进行诗歌创作:诗人与妻子王氏相爱情深,王氏不仅是贤淑多才,更是高官王茂元之女;李商隐丈人与妻子的先后过世,朝堂上激烈的牛李党争,都放大了他自身的缺少强援。对亡妻追憶和深情,亦是与自身的沉浮荣辱相关。虽然通过阅读李商隐的诗歌,可推定诗人是多情之人,但现实中晚年的李商隐,在妻子去世后并无续弦,已不再留恋世间的那种真实鲜活的爱情。循此思路,有关“望帝春心托杜鹃”一句,诗人是重在表达对不合伦理或心愿的情爱关联的否定:望帝死后化为杜鹃,杜鹃的哀啼,甚而至于啼血,用意之一即力辩他人所诬情爱丑事的虚妄,诗人借此亦表明自己对男女深情的现实体会与关联,是寄托在对亡妻的回忆之中的,而非与现实生活中另外的某个女子结成了确凿的情缘,这也可视作是李商隐对自己感情生活的一次总结与申明。

诗句中的这种意味,可用诗人的一些事迹和诗歌做出旁证。如李商隐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准备在使府的乐伎中选一位色艺双全的伎人张懿仙做他的侍妾,李商隐作《上河东公启》以示婉拒。李商隐与妻子王氏感情甚笃,妻子生前,诗人写有不少寄内诗,如《夜意》等;妻子殁亡后,留下了感人的悼亡诗,如《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李商隐与妻子深深相爱的情感体验,可以看作是促成其写下大量情感细腻动人的优秀诗篇的重要因素。

(二)人生无获的深深怅惘

李商隐“四十七岁”时,“罢盐铁推官,还郑州,未几病卒”。《锦瑟》诗开篇即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人生暮年,已逢望五之时,不免对“五十”有着格外的紧迫感:将近半百而尚未建立功业。

李商隐出身微寒,早年受令狐楚赏识,考中进士亦有令狐绹的声援因素。后来又受高官王茂元赏识,成为王茂元的女婿。在岳父去世后,失去仕宦依靠,而他不想狭隘地在牛、李两党选边而混杂其中的行为,复加“趋热嫌凉”的嫌疑,致使自身在政界遇冷,仕途蹉跎。李商隐纵然“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也只能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一般成为“沧海遗珠”“遭埋良玉”,青年时对人生有所希望中夹杂的一些迷茫怅然,变成了人生晚年希望渺茫中的深深怅惘。

三、《锦瑟》一诗的课堂教学价值

李商隐一生充满坎坷、郁郁不得志,虽然从“修身”“治国”的角度,时人乃至后人对李商隐不乏贬议,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唐代虽然少了一个成功的官员,可也多了一位富有才华的文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以今人视角来看李商隐,一个流传千古的著名诗人,相比同时代的令狐绹,相比后者名动一时而无甚功绩的高级官僚身份,人生的成就、留给后人的价值,未必就真的逊色。

就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而言,在知识与能力层面,可以关联文言文《旧唐书·李商隐传》《新唐书·李商隐传》的学习,本诗中的一些字词、典故也有不少可积累之处,用典的手法、深情绵邈的风格亦是鉴赏语言的重要内容。

以上这些常规的学习层面,如果从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角度审视,在《李商隐诗两首》这一课中,相比《锦瑟》,李商隐的另一首诗《马嵬》可能要略胜一筹。但课堂教学绝非仅限于迁移练习,在育人审美层面,《锦瑟》一诗有着重要的意义。

李商隐被称为“朦胧诗家第一人”,本诗首联以“锦瑟”开篇,叙写五十根弦对于自己独特的意义关联;中间两联以意象相连缀而又间以动词使之贯通灵动;尾联似是直抒胸臆而又难以指实。《锦瑟》一诗中 “锦瑟”“华年”“晓梦”“蝴蝶”“春心”“沧海”“月明”“珠有泪”“日暖”“玉生烟”“追忆”“惘然”等意象乃至字词的所呈现的浪漫多情、凄丽深婉,颇能贴合学生多思善感的青春气质。此诗既能感受到书写爱情的朦胧,又能体会对追求的痴迷;既能欣赏诗中景象的绚丽幻彩,又能品味义山抒情的浓深幽约。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即是一种朦胧情感的间接的感受与体会,一种诗歌学习中的审美领悟与阅读愉悦。

《锦瑟》是一首有关回忆的诗,是一首深情动人的诗,是一首并不粗重浊杂的咏叹诗。《锦瑟》韵律上的谐美朗畅,用典上的精工雅致,意旨上的含蓄幽深,吸引着一代代学人的关注,也吸引着一届届学生的了解、诵读、感悟和品味。

[作者通联:四川屏山县中学校]

猜你喜欢
文本分析锦瑟语言艺术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锦瑟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投资者情绪短期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维护正统还是观念复辟?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实践探索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