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中的“抠”
——有感于“第三届深圳声乐季”黄英大师课

2021-06-09 03:08张红霞
歌唱艺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吐字歌者钢琴伴奏

张红霞

2021年7月25日,“第三届深圳声乐季·中国声乐人才培养计划”开幕式在深圳龙岗区文化中心音乐厅举行,王黎光、廖昌永、印青、王宏伟等业内专家出席。这一活动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出发点,不仅提升了国内声乐艺术人才的综合水平,还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实实在在地践行了声乐人才“传帮带”并服务于社会的实践。经过两届的积累与沉淀,“第三届深圳声乐季”继续为中国培养优秀声乐人才而努力,共分为“中国声乐人才培养计划”“全国声乐邀请赛”“全国青年歌唱家展演”“中国声乐高峰论坛”“中国声乐轻骑兵音乐会”“下基层演出”六大板块。

其中,“中国声乐人才培养计划”板块邀请了黄英、石倚洁等歌唱家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声乐学员授课。说到享誉国内外的著名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黄英,歌剧表演艺术家成为其鲜明的标签。《蝴蝶夫人》中的巧巧桑、《魔笛》中的帕米娜公主、《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等,黄英将这些角色塑造得惟妙惟肖。通过此届“深圳声乐季”,让我看到了一个别样的黄英,一位更加全面的歌唱家。

黄英长期活跃于世界歌剧舞台,拥有丰富的表演经验,并且将这些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歌唱理念。在黄英看来,一位优秀的表演者首先要有正确的审美,构建自我的审美趣味。那么,如何构建这样的审美趣味,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焦点。黄英认为,多听、多想、多悟是其中的秘诀。与声乐教师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导师的带领下进入声乐表演的世界,多听国内外著名歌唱家的作品。并且多悟、多想,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黄英从歌唱技术、音乐内容、作品风格、发音吐字、与钢琴伴奏配合、演唱流程等六方面深入地为学员进行指导,让大家受益匪浅。纵观本次大师课,可以集中到一个“抠”字上,并贯穿于声乐表演的各个环节,黄英对细节的注重达到了极为苛刻的程度。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论及的“抠”意在强调对细节的把控,从而体现出黄英的严谨态度。

一、歌唱技术的“抠”

不管是歌唱艺术,还是从事其他任何艺术门类,娴熟的掌握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最基础的还是歌唱技术,包括歌唱的呼吸、发声、共鸣、吐字等方面,都是歌者的必修课。美声唱法要求保持腔体打开、位置统一,正所谓“知之非难,行之不易”,这些歌唱技术的提升与掌握需要长年累月的刻苦努力,思考与坚韧并行。黄英强调,无论是什么声部,男高、男中、男低、女高、女中、女低,演唱的时候都要有空间感,将嗓子这个乐器想象成一个“通道”,而且需要避免让其发力,在演唱高音的时候要“翻过去”。学员徐伟钦在演唱中国艺术歌曲《关雎》时,黄英强调,其中“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的“采”字一定不能用撑上去、喊上去的方式处理,要动脑筋,在唱之前做好准备,全身发力,像翻山越岭一样“翻过去”,像刘翔跨栏一样“跨过去”—演唱高音时需要“跨过”嗓子。

黄英指出,女高音的中低声区也是需要平常多加练习的;“打开”身体,声音靠前一点儿,像说话一样,盯着的点不要随意变动。学员李锦平演唱《晴朗的一天》时的中低声区得到黄英老师的赞赏:这肯定与平时科学的刻苦训练是分不开的,但最后的高音还是需要细“抠”,高音要“竖起来”,千万不要用嗓,要“跨过”嗓子。经过多次调整,李锦平结尾处的高音更有空间感,后排的观众也表示清楚地听到了这种变化。黄英还特别强调:一定要挑选适合自己条件的剧目,咏叹调可以唱,但是蝴蝶夫人这个角色并不适合你,不要轻易尝试。用黄英的话说就是:“每个人的声音条件是不一样的,自己嗓子的‘型号’大小要搞明白,不属于自己的作品不要去碰它,不然是要‘交学费的’!有很多歌唱演员就是在面临好机会的时候不懂得放弃,早早断送了职业生涯。”从黄英的话中,我看到了一位优秀歌唱家严谨、惜才的一面,她不仅帮助每位学员“抠”作品的细节,还真切地关心他们的歌唱前途。

二、音乐内容的“抠”

在《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一书中提到:“我们歌唱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唱词所蕴含的思想内容通过音乐化的声音,富有情感地表现出来。”因此,作为演唱者,必须要对自己演唱的内容了如指掌。要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作曲家生活的时代背景、领悟歌词内容、分析音乐结构等,从而完美诠释整个作品。特别是歌剧,它是由剧情、人物个性、情绪表达等元素共同组成,掌握这些自然也成了对每位表演者的内在要求。

此次大师课上,黄英对表演者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让他们在现场分析作品内涵。学员李扬向观众介绍了自己所演唱的作品:“歌剧《乡村骑士》中的《告别妈妈》主要讲述了在西西里岛上,男主角图里杜在婚后仍与前女友往来。被妻子发现后,妻子将此事告知了前女友的丈夫,他要来与男主角决斗,图里杜不敢应战,于是和母亲告别说要去当兵。”经过他的简单介绍,观众明白了故事的前因后果,更重要的是能帮助演唱者更好地融入角色,拿捏演唱情绪。如果一位演员无法完整地将作品的内容表达清楚,则不能准确地领会和诠释创作者的意图,甚至违背原作品的核心思想。

三、作品风格的“抠”

声乐作品的民族特性、地域特质、文化特点等,都是一名优秀表演者所不能忽视的。作曲家生活在不同时期,每个时期的作品都有各自的特点,演唱时要明确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技巧来表达,严格按照相应风格演唱。比如,学员徐伟钦演唱的是亨德尔的歌剧作品,属于巴洛克时期。黄英指出,这一时期的声乐作品旋律线条优美,富于抒情性,演唱时要注重声音的连贯性,要从一个音圆滑地接到下一个音,并且保证音色统一、音高准确。演唱时的每一个音节中的元音要持续到下一个元音,直至“吐”出来为止,元音之间的衔接要非常紧密,声音就要像串起来的珍珠一样,晶莹剔透、工整严谨;再加上它是ABA的曲式结构,再现时的演唱要有所调整,但又不能脱离整体的巴洛克风格,这些都是要统一起来的。

再如,学员秦侃如演唱了莫扎特的《我等待着严刑拷打》。黄英认为:“古典时期的作品不能有滑音,如果是普契尼的作品可以有一点儿。在风格方面可以多参考声乐大家的演唱,看看不同版本的处理,尽量把他们结合起来。”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的作品往往会有诸多差异。即便是亨德尔与莫扎特的声乐作品,风格的差异也是相当大的。亨德尔所处的年代正是复调盛行的时期,气势磅礴、场面华丽等是其时代的标志,而莫扎特的作品则多了一分优美与舒缓。前者是直面生活的艰辛,后者是笑对人生的悲苦。

四、发音吐字的“抠”

发音吐字,在我们看来,是最容易的事,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却往往被忽略了。歌唱家帕瓦罗蒂曾说,“我愿意重复我说过和写过的意见:我们唱歌词,如果吐字不清,不仅会破坏意境,而且会给观众带来反感。正因为发音是件简单而容易被忽略的事,所以反而变成了难题。”

“在演唱外文作品的时候,正确的发音不但有助于歌者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还能提高歌者对歌唱技巧运用的熟练程度。语气也非常重要,咬字吐字一定要规范、地道。歌者在拿到谱子时不要急于演唱,在了解歌剧及唱段内容后要通读歌词。不光是要念歌词,平时还要多朗诵,念到嘴里的肌肉、口咽腔都习惯了再唱。把原文和中文对应起来,像说话一样,明白整个作品表达的内容,明白每个字表达的意思,找到每句话的逻辑重音。尤其是演唱过程中遇到重音,要能和对应的字结合好,读对、咬对、唱对。”黄英如是说。学员李扬在演唱《告别妈妈》时唱到“mamma”这个词,黄英强调有两个“m”的时候不能吃掉元音,字头一定要清楚有力。同样的,在演唱中文作品的时候也得“抠”这一点,对于母语更要严谨。即便是用美声唱法唱中文歌一样要字正腔圆,把每个字都唱清楚。关于这一点,民族唱法的陈思里做得特别好,他演唱的《歌》吐字、行腔完美,每一个字都清清楚楚,整个演唱的味道符合歌曲的意境风格,唱得催人泪下。对于其他学员来说,关于语音、语气方面也可以借鉴名家的处理方式,选择符合自己审美的版本。

我们靠歌声传达情感,重点是内心歌唱,并不需要外在地去使很大的力气。比如,在学员熊英美格演唱《哈巴涅拉舞曲》时,黄英老师就指出可以跟随着伴奏律动起来。“当你听到音乐的时候,心中要对它有反应,只要身体是融入音乐的律动,就都是对的。要从语气和舞台表现力方面入手,语言与肢体一起演绎。”在黄英老师的调整下,熊英美格的演唱变得更具感染力。

五、钢琴伴奏的“抠”

舞台声乐表演离不开与艺术指导的默契配合。一首声乐作品的高品质演绎,既需要歌者精湛的技巧和富有感染力的表现,还需要钢琴伴奏与歌者的相互配合。黄英认为,“虽然是钢琴伴奏,但是实际上钢琴和演唱是二重唱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钢琴演奏的前奏营造出合适的氛围,歌者开口的时候也要在氛围中。间奏部分不能被忽略,要“看好”表情记号,推动歌曲的发展。同时,歌者要提前做好准备,与钢琴伴奏配合,让音乐的情绪能流畅进行,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之间相互衬托、相得益彰。像学员李锦平演唱的《爱人送我向日葵》,黄英老师在前奏部分还仔细地调整了钢琴伴奏对这首歌曲情绪的营造,“抠”了演奏速度、强弱、语气,让歌者进入时的声音也能像钢琴演奏的线条一样流淌出来,让这首作品更加立体地展现在听众面前。

六、演唱流程的“抠”

所谓“做大事必重细节”,声乐表演也是如此,举手投足都要做到细致入微。一场完整的表演,从上台到下场,就是一个完整的共同体,黄英对这些细节的重视是苛刻的。比如,她认为声乐演唱者与艺术指导(钢琴伴奏)要有默契,走出来的先后顺序要配合好,可以一起向观众鞠躬,双方通过一个眼神暗示合作的开始,这种默契的配合往往决定着作品表达的完整性。类似今天这样的公开课还要介绍自己及演唱曲目,外文歌曲说了中文名称后最好也要说一下原文,演唱流程不能有缺漏。演唱完之后不能立刻跳出情绪,歌者最好结束后继续在情绪中停留三五秒左右,然后向观众示意。从登台到演唱再到结束,黄英老师将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演唱流程作为现场指导的重要环节与学员一起分享,告知大家在面对任何一个机会时都要牢牢把握住,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小 结

黄英老师用平易近人的教学方式悉心指导着每位学员,在注重提高演唱技巧的同时,重点讲解作品表达的文化内涵,对作品的语言特点、创作背景、戏剧情节、人物性格的表现及作品的曲式结构、伴奏织体的把握也细致入微。她为在场的每位教师与学生树立了榜样,无论是在教学还是演唱过程中,都要去“抠”演唱流程、作品内容、音乐风格、发音吐字、钢琴伴奏的协同性。

猜你喜欢
吐字歌者钢琴伴奏
合唱艺术中钢琴伴奏的运用
绕口令
钢琴伴奏的多元化思维和综合素养*
歌者
合格钢琴伴奏者基本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浅谈语言在歌唱中的作用
裸露
歌唱语言中的咬字吐字探讨
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咬字与吐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