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实施经消化内镜治疗的方法与效果分析

2021-06-09 09:54邓娜刘胜雄卢如相郭勇杭杨成陈斌粤北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东韶关51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0期
关键词:氩气消化溃疡

邓娜 刘胜雄 卢如相 郭勇杭 杨成 陈斌 粤北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广东 韶关 512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54例接受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7例观察组和27例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注射止血治疗,观察组用消化内镜治疗,对比研究两组不同方法的治疗相关指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输血量、出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6.30%比对照组77.78%高(P<0.05)。结论:经消化内镜下氩气刀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安全有效,可以缩减出血量和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其治愈疗效有临床价值。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溃疡创面侵蚀胃十二指肠内部的血管出血,而导致大量的出血情况,有明显的来病急,病情发展快的特征,患者当出现出血症状时已经是病情十分严重[1]。患者的临床症状为便血、呕血甚至休克。目前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治疗的主流方法为非手术止血,只有少数患者需要急诊手术来止血,治疗方法需要准确地找到出血病因,短时间内进行有效止血,防止患者再出现出血情况[2]。其中消化内镜治疗是达到有效止血的最有效方法,消化内镜技术不仅准确地观察出血位置,且可以内镜辅助有效止血。本次研究选本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止血治疗和内镜下氩气刀治疗,对比分析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有效方法,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本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通过随机分配患者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3例,患者年龄28~57岁,平均(38.85±8.17)岁;观察组中,男12例,女15例,患者年龄22~60岁,平均(45.28±5.28)岁。两组患者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两组均持续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波动情况,根据病情予以输血、输液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注射止血治疗,使用冰盐水100mL:去甲肾上腺素8mg比例冲洗出血部位,直到病灶暴露,用注射针经胃镜在溃疡基底黏膜下层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1:10000黏膜下注射。

1.2.2 观察组。观察组用消化内镜治疗,在大腿内部贴专用电极板形成电流回路,接屏蔽地线,手术术前打开氩气钢瓶阀门,功率是40W,可使用冰盐水100mg;去甲肾上腺素8mg比例冲洗患者出血部位,直到病灶暴露,用注射针经胃镜予肾上腺素:生理盐水1:10000黏膜下注射,压迫止血后,然后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在病灶上端2~3mm,以每次1~3s的频率进行氩离子凝固止血治疗,一直到病灶局部烧灼呈灰白色焦痂,止血后需观察5min左右,如果病灶没有活动性出血就结束凝固治疗并退镜。术后观察患者有无呕血和大小便情况。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情况,比较两组的输血量、出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

(2)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其中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显效为治疗1d内患者出血、便血等消失,且病症完全恢复,胃液清澈;有效是治疗3d内患者的出血、黑便等大部分消失,且病症大部分恢复;无效为治疗5d后患者的出血、黑便还存在。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对比两种不同方法治疗相关指标

观察组的输血量、出血量、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相关指标比较(±s)

表1.两组治疗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输血量(mL) 出血量(mL)止血时间(d)住院时间(d)观察组 27 429.18±50.18 360.18±46.21 1.90±0.20 6.25±0.53对照组 27 760.15±58.21 506.25±53.28 3.50±0.60 9.02±0.83 t 28.240 13.581 16.589 18.448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对比两种不同方法的临床有效率分析

观察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3.讨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复杂,患者临床表现为出血、头晕、乏力等,对患者造成较大的身心压力[3,4]。目前临床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方法有药物止血和手术止血,药物止血效果缓慢,复发风险高,手术止血一般用于少数急症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内镜下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已经成为了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方法,简单易操作,是一项新型非接触性电凝固技术,通过高频率的氩离子使病灶血管壁乳化、凝固、收缩来达到止血作用,优势是治疗不损伤胃肠道组织,并且不接触病灶组织,从而避免与组织粘连,同时通过与病灶形成的绝缘层避免发生穿孔,减轻疼痛症状。但在操作时需要控制好距离和器材功率,避免灼伤病灶。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出血量、输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都少于对照组,治疗之后的总有效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采用消化内镜治疗的原因主要为:不仅在内镜协助下快速找到出血部位,且消化内镜下运用氩离子凝固术可快速发挥氩气的制动导向作用,进而起到快速止血的作用[5,6],同时电凝技术可高效传导高频电流,其热凝固效可有效控制止血;此外,消化内镜下氩气刀可进行较好的止血,避免病变引起的术后疼痛,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进一步提升整体疗效。应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中要防止二次创伤,注意高频电流和创面的直接接触,预防再出血;同时消化内镜注射止血方法有一定的副作用,容易给患者带来心率、血压异常等情况,因此在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治疗中,应该在常规止血方法上采用内镜下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7,8]。

综上所述,经消化内镜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效率好,有助于减少出血量和疼痛感,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氩气消化溃疡
基于光谱识别的LF氩气底吹自适应控制设计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示范快堆主容器内氩气空间数值模拟
企业车间氩气泄漏模拟
都是“溃疡”惹的祸
食物是怎么消化的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胃为什么不会消化掉自己
电子支气管镜下氩气刀治疗气道狭窄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