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小学音乐美育的践行途径

2021-06-10 01:35郭蕊婷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50期
关键词:律动社团美育

郭蕊婷

【关键词】双减;小学音乐

一、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

1.体验式教学的应用

音乐的美感需要在具身体验中通过感知和行为而获得,体验式教学是理解音乐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突出情绪和情感的體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艺术美的认知,提升的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音乐的学习注重在表现、创作和欣赏中通过直接经验获取,从而建立对艺术美的认知。

2.强调教学中的互动性

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音乐律动和游戏化教学,突出了实践教学的互动性。律动是人体随音乐做出有规律的协调动作,学生能够在音乐聆听的同时通过肢体自觉表现出来,从而感受和表达音乐的关键要素。律动实践将肢体、视觉、听觉和情感融为一体,实现空间意识、知觉深度和情感体验的有机融合。在教学中要多发挥“通感”的作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项感官。例如,歌唱欣赏曲目的旋律主题或主要片段、用乐器演奏乐曲主题或片段;再如,参考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的教学方法,结合音乐节奏或律动进行身体动作或表演,随着律动做拍手、晃动、转身、踏步和跑跳等,做一切可以相互配合的即兴动作。采取上述方法,可以避免依靠过于单调的听觉感受和语言讲述产生的呆板乏味现象,使课堂教学气氛生动活泼。游戏化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针对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设计游戏规则,在角色扮演、限时问答和进取闯关等环节中,将音乐知识和技能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丰富教学的内容

1.理论学习的迁移

理论不仅对于音乐的学习很有必要,对于培养小学生可迁移的学习能力更有益处。在“双减”政策实施以后,教研组根据具体情况修订音乐教学大纲,开展适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理论教学研究,针对审美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相应的可操作化建议,将国内外经典作品根据复杂程度和文化深度进行难度划分。在教学中结合创作背景、创作风格、音乐结构及作曲家特征向学生普及音乐理论知识,同时以音强、音色、音长、音高等物理属性对音乐艺术本体进行解构,强调听觉在音乐欣赏中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理解音乐是如何从其物理属性特征向情感体验转化的审美规律,在青少年阶段初步形成有理论高度的艺术观和世界观。另外,大量研究表明,通过音乐学习对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记忆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将已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解性表达,将复杂多变的五线谱音符和记号进行特殊性记忆,有助于在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积极作用。

2.红色基因的作品选择

在作品案例选择方面,注重用艺术的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音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然载体,通过音乐建构学生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观取向,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从内心深处培养家国情怀。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讲述了我们从哪里来,应往何处去,在《黄河大合唱》中领略祖国山河气势磅礴的壮丽图景,坚定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保家卫国的必胜信念;在《长征组歌》中体悟亲人的送别、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卓绝、胜利会师的动人心魄。

三、开展校内艺术社团实践

1.音乐社团的组建

音乐社团的组建得益于管理机构的支持、学科融合的建设和充足的师资力量。创建音乐社团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与自我检视的平台,从而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彰显校园文化特色对全体学生的育人作用。“双减”政策实施后,艺术实践类课程每周的能够增设至2-4课时,为精心设计的音乐社团排演活动提供有力的时间保证。音乐社团活动内容要根据准确合理的阶段性目标而设定,在教师与学生共同协作中完成合作性教学。以管乐社团实践为例,器乐常常以小组制的互动性教学形式开展。在教师设立课程中短期目标后,学生按照任务复杂程度、技能的进阶性和岗位的角色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排演,在此过程中包含知识的交流、技能的互动和情感的深化,充分调动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动态要素,从而实现相互促进的教学目标。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传承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指示,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文化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因此,校园音乐社团的排演活动,应当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开展。

具有中华文化基因和革命红色基因的作品选取,是艺术社团美育的关键。两年一度的市区级艺术展演活动指定作品一般会选定由我国当代优秀作曲家创作,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管乐作品。如管乐合奏曲目《打起手鼓唱起歌》,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创作室陈黔(1962-)创作,采用当代音乐的写作技法和演奏法表现同名新疆民歌的旋律。熟悉的旋律和复杂的管乐演奏技法,能够将优秀的民族艺术和现代视听文化有效地结合起来,约3分20秒的曲目时长也更适合小学生的演奏习惯和生理特征。

四、结语

“双减”政策的落地与实施为小学音乐美育提供了更大发展的空间,通过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丰富教学的内容和校内艺术社团的实践三个方面,有助于提升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质量,丰富艺术的学习的内容,坚守第二课堂的美育阵地。所提出的方案能够推动音乐课程改革20年成效在教学一线中的实践,也为关于艺术社团的适人化建设提出了更多思考空间,在减轻学科课业负担的同时,让学生收获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国办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15-09-15)[2021-12-06].

[2] 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2021-12-06].

[3] 王兰.体验式教学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个基本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03):73-76.

猜你喜欢
律动社团美育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和谐律动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动静之间
律动之美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美育教师
社团少年
再寻绿野仙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