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异常及AZF缺失与男性睾丸活检无精症的关系

2021-06-10 07:54于瑞梅王丹丹
医药前沿 2021年8期
关键词:生精多态核型

于瑞梅,房 格,王丹丹,辛 瑞,赵 雪,刘 雯

(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 国家辅助生殖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生殖内分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生殖医学重

点实验室 山东 济南 250001)

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统计,育龄夫妇中约1/10患有不孕不育症,其中男性不育约占50%[1]。无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约占男性不育症l0%~20%。无精子症包括梗阻性无精子症(obstructive azoospermia, OA)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 NOA)[2]。OA明确梗阻部位及原因后,可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获得子代;NOA发病率占无精子症的40%~60%,原因包括隐睾、免疫学不育、睾丸肿瘤、染色体异常、特发性男性不育等[3]。睾丸活检是诊断NOA的金标准,睾丸活检根据生精细胞阻滞的不同阶段及有无精子可分为三种,包括生精功能低下(hypospermatogenesis, HS),生精功能阻滞(germ cell mature arrest, MA)和唯支持细胞综合征(sertoli cell only syndrome, SCOS)[4]。

研究证实NOA与染色体异常及Y染色体微缺失(azoospermic factor, AZF)关系密切[5]。在精子生成过程中染色体重排会导致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异常包括性染色体异常、常染色体异常以及染色体多态等。染色体异常的比例在男性不育中的比例为2.1%~28.4%,在正常人群中的比例为0.7%~1%[6]。AZF定位于Y染色体长臂上(Yq11),存在多种与精子生成相关关键基因位点。该区域包含4个非重叠区域(AZFa、AZFb、AZFc、AZFd)。除克氏综合征外,AZF缺失常认为是引起男性不育最常见细胞遗传学因素[7]。因此,对男性不育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与AZF缺失检测可明确部分不育患者的病因,并为进一步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对遗传学异常在男性不育人群中的研究较多,本研究首次对染色体异常核型及AZF缺失在经睾丸活检的NOA中发生率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象来源于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的门诊患者,病例组203例NOA,根据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8]进行两次以上精液检查均未发现精子患者,经睾丸活检进行病理分型,将已知不育因素排除,如先天性异常、隐睾、辐射、药物、睾丸肿瘤等。病例组共203例,HS组63例,MA 31例,SCOS 109例,对照组选择400例精液参数正常健康男性,对照组接受与NOA相同检查(睾丸活检除外)。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经山东大学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伦理审批号:2014042)。

1.2 睾丸活检

病例组均通过睾丸体外取精(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 TESE),将Bouin, s液保存睾丸活检标本进行病理分析。HS:查见精子;MA:无精子生成,阻滞在生精细胞某个阶段;SCOS:曲细精管内仅查见支持细胞。

1.3 染色体核型分析

无菌条件下将肝素钠抗凝1 mL外周血接种于5 mL 1640培养液中置37℃培养箱培养68~72 h,加秋水仙素2滴,37℃作用1 h 40 min,收获、制片,G显带染色制备标本。采用leica GSL-120全自动扫描分析仪上机扫片,常规计数20个分裂象,分析5个分裂象,发现异常核型时加数到100个分裂象。按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nternational system for cytogenetics nomenclature 2016, ISCN 2016)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命名。

1.4 Y染色体微缺失分析

抽取患者外周血,提取DNA进行11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tagged sites, STS)PCR扩增,向1%琼脂糖中加入1X TAE缓冲液及gene colourⅡ显色剂,室温进行100Ⅴ,40 min凝胶电泳,ZFY和SRY作为STS内参照区域,包括:Ⅰ组(ZFX,sY86,sY127,sY153);Ⅱ组(ZFX/SRY,sY254,sY134,sY255);Ⅲ组(RBM1,SRY,sY84,sY152)。采用正常男性和女性做阴/阳性对照,对缺失位点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染色体异常核型分析

病例组36例(17.7%)染色体异常,对照组3例(0.75%)染色体异常,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11,P<0.01)。在病例组不同病理类型中,染色体核型异常在MA(7/31,22.6%)比例最高。病例组SCOS中,发现18例染色体异常(18/109,16.5%),MA中发现7例染色体异常(7/31,22.6%),HS中发现11例缺失(11/63,17.5%),各病理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14,P>0.05)。

2.2 AZF缺失分析

病例组有20例(9.9%)AZF缺失,最常见是AZF(c+d)缺失。在病例组SCOS中,9例AZF缺失(9/109,8.3%),MA中9例AZF缺失(9/31,29.0%),HS中2例AZF缺失(2/63,3.2%)。

2.3 染色体异常与AZF联合缺失分析

病例组2例染色体异常联合AZF缺失,病理类型均为MA,见表1。

表1 病例组染色体异常联合AZF缺失分析

3.讨论

研究证实,染色体异常与男性不育关系密切。既往针对男性不育NOA的遗传学研究相对较少[9],尤其是在NOA不同病理类型中的研究甚少,本文分析了经睾丸活检不同病理类型NOA患者的染色体及AZF缺失发生比例。

结果发现病例组常染色体的异常比例为1.0%,低于男性不育常染色异常比例(1.1%~7.2%),主要为9号染色体倒位,目前9号染色体异常也成为男性不育研究热点,有研究证实9号染色异常与男性不育密切相关,本次9号染色体改变2例,结果提示可能与男性不育相关。病例组性染色体异常比例为8.4%(17/203),与性染色体异常平均比例范围(0.4%~12.3%)一致[10],其中47,XXY发生比例最高,主要发生在SCOS组,另1例嵌合体发生在MA组,研究认为性染色体嵌合体发生可促进睾丸曲细小管退行性改变,从而抑制精子发生及成熟精子的形成,并可能影响辅助生殖技术成功[11]。染色体多态与男性不育的关系目前尚存争议,本次染色体多态的比例为8.4%(17/203),其中常染色体的1、13、14、21号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多态较常见,其中Yqh±比例较高,说明上述染色体多态的发生可能与男性不育是相关的[9],但是本研究中发现了染色体多态是分布在各种不同病理类型中的,体外取精后,虽然子代有同样染色体多态的可能性,但是其并不是接受产前遗传学诊断的指征。睾丸活检的NOA染色体异常比例较高,尤其在生精功能较差的SCOS和MA,结果提示可能与男性不育是相关的。

目前,Y染色体对精子生成调节的病因学关系已成为男性不育研究热点,本文病例组有20例(9.9%)发生了AZF缺失,缺失比例与欧洲等国家的比例范围(3.2%~10.5%)相符合,但是低于国内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AZF缺失类型及分布与环境、STS标记、种族因素均有关系,综合分析,AZF在男性不育人群中缺失比例范围为3%~55%[12]。在病例组不同病理类型中,SCOS 9例AZF缺失,MA 9例AZF缺失,HS中2例AZF缺失,SCOS和MA的AZF缺失率明显高于HS,说明SCOS发生AZF缺失可能性更大。AZF(c+d)联合缺失最常见,主要发生在SCOS和MA中,病例组2例发生了染色体异常联合AZF缺失,均为MA,结果提示染色体核型异常及AZF缺失在男性不育症患者中的发生率均较高,联合缺失更常发生在生精功能较差组内。

综上所述,染色体异常和AZF缺失在男性不育中比例较高,尤其是在生精功能较差的SCOS和MA中。睾丸体外取精与辅助生殖技术为不育患者带来生育机会,同时也给其后代带来不育风险,染色体核型分析和AZF缺失的检测对男性不育患者病因的明确尤为重要,进行联合检测将有助于男性不育症患者病因的发现,也有助于进一步治疗,同时也为男性不育患者的诊治以及遗传咨询提供科学依据,其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生精多态核型
分层多态加权k/n系统的可用性建模与设计优化
SNP-array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胎儿超声异常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参差多态而功不唐捐
精杞胶囊对大鼠生精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生精细胞发育相关lncRNA的研究进展
2040例不孕不育及不良孕育人群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高脂饮食诱导大鼠生精功能障碍
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全基因组芯片扫描结果分析
补肾利湿生精方治疗少精或弱精症的效果观察
平鲷不同发育类型的染色体核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