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血回输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氧代谢及血气的影响分析

2021-06-10 07:55罗文杰
医药前沿 2021年8期
关键词:输入量回输异体

杨 华,罗文杰

(上海普陀区人民医院 上海 200335)

神经外科手术如脑膜瘤、动静脉畸形和动脉瘤等失血量较大,术中出现意外大出血的频率较高,术前备血常供不应求,而自体血回输通过将术中失血回收,抗凝,滤过,分离,洗涤后,理论上能回收失血量90%的红细胞[1],可有效减少术中血液丢失引起的应激反应,减少异体血的输入,降低异体血输血引起的并发症及疾病传播风险。而自体血回输对氧代谢及血气的影响研究较少,故本研究拟通过观察神经外科手术中回输自体血对患者氧代谢及血气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18~60岁,其中脑膜瘤20例,动静脉畸形15例,动脉瘤2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自体血回输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本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两组性别比、ASA分级、平均年龄、体重、术前血红蛋白、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30, ± 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30, ± s)

组别性别(男/女)ASA分级(Ⅱ/Ⅲ)年龄/岁 体重/kg手术时间/min术前Hgb/(g·L-1)回输组 13/17 26/4 41±7 65±9 130±52 118±12对照组 14/16 24/6 42±8 65±10 135±50 116±15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2 研究样本的纳入与排除

1.2.1纳入标准 (1)将与院方自愿签订参与研究知情同意书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2)将精神状态和语言沟通能力正常,能够配合完成研究过程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3)入选研究对象均无肝肾和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术前生化指标正常,无贫血,感染及血液系统疾病,无自体血回输禁忌证。

1.2.2排除标准 (1)排除研究开始前院方及时签订参与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的患者;(2)排除个人精神状态和语言沟通能力存在问题的患者;(3)排除由于个人因素主动退出本次研究的患者。

1.3 麻醉

两组患者均经过诱导的方式进行气管内插管,联合应用七氟醚和异丙酚实施静吸复合式全身麻醉。麻醉后行足背动脉及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并采集血样。术中50% O2机械通气,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0~35 mmHg(1 mmHg=0.1333 Pa),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维持范围保持在50~65的数值水平上,术中血压和心率的降低值不超过基础值的25%。采用控温毯及术中液体恒温管路,将体温维持36.0~36.5℃。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不低于65 mmHg并维持中心静脉压(CVP)不大于12 mmHg,红细胞压积(HCT)不小于25%,尿量不小于50 mL/h。

1.4 血液回收方法

回输组术中应用德国费森尤斯C.A.T.S自体血回输系统行血液回输。在手术开始前做好自体血回收装置的连接与安装,并且做好连接效果的检验。配制30 000 U肝素加入1 000 mL 0.9%氯化钠溶液的抗凝液,预充肝素盐水至200 mL,控制抗凝液滴速在60滴/分左右,如大出血时要加快速度,抗凝液与原血的比例约为1:5。调整负压为100~150 mmHg。具体的回收模式选择,选择自动模式,在不同的循环系统中选取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洗涤,洗涤液总量不得高于1 000 mL。具体的循环步骤包括了洗涤步骤、离心步骤、经过浓缩的红细胞要确保在处理完毕后的4~6 h完成回输。

1.5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围术期输血量,总的补液量及尿量。当血红蛋白(HB)<90 g/L或者红细胞压积(HCT)<25%时,回输组输注自体血,对照组输注异体血,若回输组若仍然不能维持,酌情输注异体血。分别于手术开始前,输血前、输血后3个时间点通过爱德华公司的Vigileo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监测并计算心脏指数(CI)、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氧供(DO2)、氧耗(VO2)、氧摄取率(ERO2);采用美国沃芬GEM Premier3000血气分析仪,抽取颈内静脉,足背动脉血,并测量血中pH、碱剩余(BE)、Hct、Hb、血清乳酸浓度(Lac)、Ca2+、K+、Na+浓度等。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 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分别采用t和检验,当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失血量、输异体血量比较

两组患者输液量、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回输组输注异体浓缩红细胞量及血浆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出血量及输血量的比较( ± s)

表2 两组出血量及输血量的比较( ± s)

总液体输入量/mL回输组30 960±180 400±50* 0.5±1.0* 100±50 2360±140对照组30 950±150 0 2.5±0.5 315±65 2250±150 t-- 9.804 14.365 2.936 P- - 0.000 0.000 0.008组别 n出血量/mL自体血输入量/mL异体红细胞输入量/U异体血浆输入量/mL

2.2 预后

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痊愈出院,并且治疗未发生对患者的肝肾功能造成损坏或引起感染的情况,术后也未见出现其他并发症。

3.讨论

近年来,经济发展使得我国的医疗条件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神经外科手术的水平层次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资料显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备血比例高达81.63%[2],在如今血源紧张的局势下,极大地限制了手术的开展。自体血回输技术作为一项简单有效的血液保护措施,可有效缓解这一困境,在临床已经广泛使用。[3]

本研究对60例神经外科患者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血红蛋白指标水平在术前和术中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术中的异体红细胞输入量与血浆输入量却实现了显著减低(P<0.05),再一次证实了术中自体血回输可有效减少异体血的使用。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在患者的脊柱或髋关节区域实施外科手术时,选择自体血的总输血量可减少一半的应用需求量,这也是减少输血后出现并发症的有效方法[4-5]。

研究结果显示,输血后,回输组氧供(D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充分表明与血库内同种类型的异体血相比,自体血的氧气携带能力和活性更强。这与近期资料所示,自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含量以及整体形态状况、2-3-GDP含量与血库的血液质量相比更高,红细胞携氧能力高保持了一致。[6]血清乳酸物质属于无氧酵解反应的代谢产物,如果此指标水平上升,意味着机体处在缺氧的状态下。本次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应用自体血输血能够显著降低血液乳酸含量。且氧摄取率(ERO2)明显降低。说明输注自体血增加了组织供氧,因此机体无氧酵解水平降低,氧摄取率减少,微循环得以改善。

本次研究显示,回输组pH高于对照组,碱剩余(BE)低于对照组,均仍在正常范围内。可能与对照组输入的库存异体血偏酸性有关。K+浓度低于对照组,其降低的原因可能有:(1)术中输液过多而补钾量不足;(2)经过大量生理盐水清洗稀释,回收血K+浓度低;(3)pH的改变。提示应用自体血回输的患者术中应监测K+浓度,适时补钾。

综上所述,应用自体血回输的方式对手术患者进行输血,有利于改善氧合效果,增加供氧量。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度在正常范围内,可安全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

猜你喜欢
输入量回输异体
电流互感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输入量与尿量比在深Ⅱ度烧伤患者休克预防性补液中的应用分析
释甲骨文“朕”字的一种异体写法
异体备查
异体备查
异体备查
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对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防治探讨
消化液回输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大型脊柱手术中应用控制性降压复合自体血回输的效果研究
大热输入量耐火钢埋弧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