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胶质瘤组织中OPN和Rac1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

2021-06-10 05:20郭合伏冯志广王居峰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肌动蛋白生存期胶质瘤

郭合伏 冯志广 王居峰

颅内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颅内恶性肿瘤30%,其中以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居多[1-2]。该肿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及基因均存在异质性,通常患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低于10%[3]。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近年来在多种肿瘤患者组织及血清中发现的分泌型的磷酸化糖蛋白,相关研究表明:通过上调OPN的表达可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表明其参与胶质瘤的发生和进展过程[4-5]。Rac1是重要肌动蛋白骨架调控蛋白,可诱导肌动蛋白骨架重组并产生片状伪足,从而促进细胞运动,近年来,研究发现:Rac1在乳腺癌、结肠癌及卵巢癌中表达均明显增高,且其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而在胶质瘤中,其表达水平随胶质瘤恶性程度增加升高[6]。本研究对颅内胶质瘤患者组织OPN和Rac1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其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中原油田濮东医院收治的60例行胶质瘤切除术的颅内胶质瘤患者为胶质瘤组,其中WHO 1级11例,2级16例,3级26例,4级7例。另随机选择同期65例行颅内减压术的非恶性肿瘤患者为正常对照组。2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查,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表1 患者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颅内胶质瘤组均经影像学MRI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颅内胶质瘤;②均为首次手术;③未经过放化疗及免疫治疗;④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出院。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②中途退出本研究患者;③具有免疫功能障碍患者;④罹患可能对检测指标结果造成影响的疾病患者等。

1.3 方法

1.3.1 OPN和Rac1表达的检测 取患者胶质瘤术后切除的病灶组织样本,正常对照组颅内减压术取术后切除的部分正常脑组织样本,研磨为组织匀浆后,采用人OPN和Rac1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双抗体夹心)检测患者组织中OPN和Rac1的含量,于反应体系中加入准备好的样品和标准品,37 ℃反应30 min,洗板5次后加入酶标试剂,继续37 ℃反应30 min,然后加入显色液A、B,37 ℃显色10 min,加入终止液,15 min内读取OD值,计算OPN和Rac1水平。

1.3.2 生存期统计及分组 患者出院后随访至2020年4月1日,期间每周通过微信、电话以及上门访问等方式了解患者预后情况,并对其生存期情况进行统计。然后将60例胶质瘤患者根据生存期长短排序平均分为2组:长期生存组和短期生存组,各30例。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组织中OPN和Rac1的含量比较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胶质瘤组患者组织中OPN含量和Rac1含量均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组织中OPN和Rac1的含量比较

2.2 胶质瘤患者生存期情况

入选胶质瘤患者均顺利完成颅内胶质瘤相关手术,随访至2020年4月1日,平均随访时长(23.17±3.88)个月,患者生存率36.66%(22/60)。见图1。

图1 胶质瘤患者生存函数图

2.3 不同生存期患者组织中OPN和Rac1的含量比较

与长期生存组相比,短期生存组胶质瘤患者组织中OPG和RANKL的含量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不同生存期患者组织中OPN和Rac1的含量比较

2.4 OPN和Rac1含量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胶质瘤患者生存期与其组织中OPN和Rac1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即患者胶质瘤组织中OPN和Rac1含量均随其生存期缩短而显著增加(γ=-0.832、-0.774,P均<0.05)。

3 讨论

胶质瘤为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其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联合放、化疗等,但因其侵袭性较强的特点,因此患者治疗后复发率较高[7]。目前该肿瘤发生、进展的具体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明确,相关内容的进一步探讨对于该肿瘤患者预后评估及改善具有重要意义[8]。

相关研究表明:在神经胶质瘤的发展过程中,OPN及其他相关通路蛋白(如:Notch-1)介导血管生成和神经胶质瘤细胞的维持,并在新血管生成边界的星形胶质细胞中占主导地位,但这些分子与胶质瘤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9-10]。细胞迁移对于肿瘤转移是必需的,包括Rac1在内的小GTP酶的Rho家族的激活在转移级联反应的初始步骤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排和细胞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显示:Rac1可能通过调节皮层肌动蛋白进而影响细胞片状伪足的大小来促进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因此抑制Rac1是治疗胶质瘤的关键所在[6,11-12]。

本研究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中原油田濮东医院收治的60例行胶质瘤切除术的颅内胶质瘤患者为胶质瘤组,另随机选择同期65例行颅内减压术的非恶性肿瘤患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颅内胶质瘤患者组织中OPN和Rac1表达,并分析二者水平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胶质瘤组患者组织中OPN含量和Rac1含量均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明OPN和Rac1的高表达与胶质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中入选胶质瘤患者均顺利完成颅内胶质瘤相关手术,平均随访时长(23.17±3.88)个月,患者生存率为36.66%(22/60),与相关研究结果较为接近[13-14]。

本研究将患者根据生存期情况进行排序,并均分为2组:长期组和短期组,分析其胶质瘤组织匀浆中OPN和Rac1的含量,结果表明:与长期生存组相比,短期生存组胶质瘤患者组织中OPN和Rac1的含量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胶质瘤患者生存期与其组织中OPN和Rac1 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表明:胶质瘤患者病灶组织中OPN和Rac1的表达水平与其术后生存期具有关联性,其表达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手术及治疗预后情况进行预测。另外,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未对不同病理特征或WHO分级胶质瘤患者OPN和Rac1的表达水平进行深入分析,未能进一步明确这两个指标在胶质瘤发生进展中的具体机制。

总而言之,OPN和Rac1参与颅内胶质瘤的发生和进展,并与患者生存期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猜你喜欢
肌动蛋白生存期胶质瘤
病毒侵染过程中肌动蛋白的作用研究进展
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BFAR 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预后的关系
恐惧应激对胶质瘤影响机制及干预研究进展
肌动蛋白结构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肌动蛋白基因(Actin)对动物肌肉发育和肉质品质影响的研究
含组织激肽释放酶1表达载体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的分化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肝癌TACE术后生存期小于1年及大于3年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高级别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