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IGFBP3、ERCC1与NSCLC患者一线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2021-06-10 05:20张秀芳张军营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癌基因癌细胞敏感性

张秀芳 张军营 王 培

放化疗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降低癌细胞活性,进而降低肺癌复发和转移的风险[1]。临床上的流行病学随访分析发现,NSCLC化疗后耐药的发生率可超过15%以上,同时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多,NSCLC化疗耐药的风险可进一步上升[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是胰岛素生长因子,其对于癌细胞膜上膜蛋白受体的结合,能够降低癌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激活程度,抑制肿瘤细胞的活化[3];核苷酸切除修复交错互补基因1(ERCC1)是基因调控修复因子,其对于癌基因的切除修复作用,能够避免癌基因激活导致的肿瘤异常转录的增强[4]。为了揭示IGFBP3、ERCC1的表达与NSCLC患者化疗的关系,从而为临床上NSCLC的诊疗提供参考,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2月我科实施一线化疗的NSCLC患者107例,探讨了IGFBP3、ERCC1在不同化疗结局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了IGFBP3、ERCC1对于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2月我科实施一线化疗的NSCLC患者107例,所有患者符合中华呼吸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5],在完成4~6个疗程后,根据WHO实体瘤疗效评估结果分为敏感组77例、不敏感组30例。敏感组77例,年龄44~72岁,平均(58.7±8.2)岁;男性44例、女性33例。不敏感组30例,年龄42~75岁,平均(59.4±9.4)岁;男性21例、女性9例。两组患者就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在19~75岁以内;②均为初次诊断的NSCLC患者,既往无放化疗病史;③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或不能采取手术治疗:④具有影像学可测定的实体瘤;⑤本研究符合《赫尔透辛基宣言》相关医学伦理学方面的规定,研究对象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肺结核、哮喘、慢阻肺、肺部纤维化等疾病;②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③既往手术后复发的患者、具有放化疗病史;④合并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

1.2 方法

1.2.1 一线化疗方案 吉西他滨(江苏红豆杉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TFJ20130101 )化疗,1 000 mg/m2,第1、8天,顺铂注射液(南京扬子江药业 批号20150312),20 mg/m2,第1~5 d,连续治疗28 d为一个周期,连续治疗3个周期。

1.2.2 疗效判定标准 近期疗效判定依据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共分为四个等级:1为完全缓解(CR)、2为部分缓解(PR)、3为疾病稳定(SD)、4为疾病进展(PD);CR+PR患者为化疗敏感。

1.2.3 指标检测方法 取患者肘部静脉血5 ml,并进行1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其上清液待测。从密封袋中取出实验的板条,然后将空白孔中加入样品或者100 μl/孔的稀释液,在检测孔中加入100 μl/孔的标本,并用胶纸封闭实验表条孔,放置于36 ℃条件下进行孵育60~90 min,用磷酸盐缓冲液进行5次清洗,在空白对照孔中加入100 μl的生物素抗体稀释液,检测孔中加入100 μl的生物素抗体检测液,然后再次用胶纸封闭实验表条孔,放置于36 ℃条件下孵育30~60 min,空白对照孔中加入酶结合100 μl的稀释液,检测孔中加入酶结合100 μl的检测液,再用胶纸封闭实验表条孔,用磷酸盐缓冲液进行5次清洗,加入有湖州英创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YSRIBIO的TMB显色底液,避光36 ℃孵育15 min,加入终止液100 μl,并在3 min内检测OD450值,BioTek酶标仪由美国伯腾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二组患者化疗前的血清IGFBP3、ERCC1水平比较

经过4~6个周期的化疗,其中CR 22例、PR 55例、SD 24例、PD 6例;化疗敏感组患者化疗前的血清IGFBP3、ERCC1水平显著的高于不敏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二组患者化疗前血清IGFBP3、ERCC1水平比较

2.2 二组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比较

化疗敏感组患者与不敏感组患者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性别、吸烟、病理类型、病灶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二组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比较(例,%)

2.3 对NSCLC患者一线化疗敏感性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经Logistic回归分析,TNM分期增高、分化程度降低是NSCLC患者采用一线化疗不敏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IGFBP3水平升高、ERCC1水平升高可提高NSCLC患者一线化疗的敏感性(P<0.05),见表3。

表3 NSCLC患者一线化疗敏感性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NSCLC的发生,能够导致肺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缩短,影响到肺癌患者的病情进展速度[6-7]。在中晚期NSCLC患者中,静脉化疗治疗能够在NSCLC生存时间的获益或者生存率的改善方面发挥作用。不同的因素均能够影响到NSCLC的化疗结局,其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相关蛋白改变,能够在癌基因的修复、细胞内化疗药物的代谢及ATP泵的调控方面发挥作用,最终影响到一线化疗方案的耐药。鳞状上皮癌抗原或者癌胚抗原能够在NSCLC的诊疗过程中发挥作用,但鳞状上皮细胞抗原或者癌胚抗原与NSCLC化疗敏感性并无明确的关系[8]。临床上寻找可靠而有效的复制化疗评估指标,能够在NSCLC的化疗结局的预测、化疗方案的制定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次研究通过对于NSCLC患者血清中IGFBP3、ERCC1的表达分析,能够在揭示NSCLC病情进展机理的同时,为临床上NSCLC的诊疗提供定量化指标。

IGFBP3是胰岛素生长调控结合蛋白家族成员,其对于癌细胞膜上糖蛋白配体的阻断作用,能够避免癌细胞内第二信使的激活,降低癌细胞的增殖活性。IGFBP3对于癌细胞周期的调控,能够避免G1/S期细胞比例的紊乱,降低癌细胞的异常分裂的风险[9-10];ERCC1是癌基因错配修复相关成员,其对于癌基因的切除过程,能够避免癌基因累积诱导的癌细胞DNA的扩增。ERCC1对于癌细胞内囊泡体系的激活,能够提高静脉化疗药物的作用时间[11]。有部分研究者探讨了IGFBP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认为在肺癌患者中IGFBP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明显上升[12],但缺乏对于IGFBP3、ERCC1的表达与肺癌化疗结局的关系分析。

对于肺癌患者外周血中IGFBP3、ERCC1蛋白的表达分析研究,发现在化疗敏感组患者中,IGFBP3、ERCC1蛋白的表达浓度明显高于化疗不敏感组,统计学差异显著,表明IGFBP3、ERCC1的高表达均能够改善肺癌的化疗结局,提高化疗敏感性。这分析其原因,主要由于IGFBP3、ERCC1能够影响到化疗药物的代谢半衰期,干预到化疗药物进入肿瘤细胞内的时间,影响到了癌细胞膜上ATP泵的主动转运过程,最终影响到了化疗敏感性[13-14]。有其他研究者也发现,在肺癌采用顺铂为基础的化疗过程中,ERCC1高表达的患者,其化疗后病情部分缓解率或者完全缓解率可超过55%以上,同时患者病程越短、远处转移比例越低,化疗后肺癌病情改善的敏感程度越高[15]。在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中,可以发现临床分期的增加或者癌细胞的低分化,均能够影响到NSCLC的化疗敏感性,提示了一般性临床特征对于NSCLC的化疗结局的影响。这主要由于临床分期的增加或者癌细胞低分化行为,能够导致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恶化,加剧癌细胞对于化疗药物的排泄速度,影响到了一线静脉化疗方案的敏感性。但本次研究并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或者肿瘤病理类型对于肺癌化疗结局的影响,排除了癌细胞发生来源对于化疗结局的影响。危险因素分析也可见,TNM分期增高、分化程度降低、血清IGFBP3水平降低、ERCC1水平降低是NSCLC患者采用一线化疗不敏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对于具有相关高危因素的患者,或者合并化疗前IGFBP3、ERCC1明显上升的患者,可以通过联合二线化疗方案或者靶向治疗,从而改善NSCLC的化疗结局。

综上所述,IGFBP3、ERCC1蛋白水平的上升,能够提高NSCLC一线化疗方案的敏感性,TNM分期增高、分化程度降低、血清IGFBP3水平降低、ERCC1水平降低是NSCLC患者采用一线化疗不敏感的独立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癌基因癌细胞敏感性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痤疮患者皮肤敏感性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教育类期刊编辑职业敏感性的培养
梁拱组合体系桥地震响应对拱梁刚度比的敏感性分析
癌细胞最怕LOVE
癌基因敲除可完全抑制肺癌发生
癌细胞最怕Love
抑癌基因WWOX在口腔肿瘤的研究进展
腺样囊性癌细胞雪旺细胞化在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
促癌基因与抑癌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