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缘地区油茶抚育管理技术

2021-06-15 08:39陈庆祥钟家堂
安徽林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生长量油茶示范区

陈庆祥,钟家堂

(1.霍山县林业局,安徽 六安237200;2.金寨县林业局,安徽 六安237200)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针对我国植物食用油一直过度依赖进口状况,国家对发展油茶产业高度重视,2009—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两年都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树种;201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对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做出具体部署。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所面临的粮油安全日益严峻等状况,具有食用和保健双重作用的油茶产业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利用广阔的荒山荒地大力发展油茶,在不与粮食争地的前提下增加我国植物食用油的供给,将使油茶成为持续关注和不断发展壮大的产业[1]。

随着油茶栽植产业的发展,除分布核心区外,一些分布北缘地区,如安徽西北部、河南南部和陕西南部等地的油茶栽培面积也逐年增加,但是我国多数油茶基地存在生产管理水平不高、产量低、效益差等问题[2-3]。北缘地区由于存在水、热条件不足等问题,油茶生产难度更大。为了提高北缘地区油茶的栽培管理技术水平、增加经济收入,更好地提高油茶产量和质量,霍山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在该县但家庙镇观音岩村进行北缘地区油茶丰产培育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掌握了一些油茶幼林抚育管理关键技术,下面一一介绍,以期为相关地区种植提供参考。

1 油茶基地概况

霍山县但家庙镇观音岩村位于安徽省西部,地处大别山北坡,115°52′~116°32′E,31°03′~31°33′N,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 366 mm,梅雨季节阴雨连绵。全年年均气温在15℃左右,其中1月份平均气温为3℃,7月份平均气温为27.9℃,酷暑和严寒极少,冷热较为适中,气候特征是“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土壤为黄棕壤、棕壤,大部分土层浅薄、沙性较大、成土时间较短,pH值5.0~6.5。平均海拔120 m,坡度15°~25°,属典型的江淮分水岭低山丘陵地貌,基本满足油茶生长发育对环境的需求。

示范区油茶基地始建于为2013年,挖掘机带状整地。栽植密度为110株/667m(22 m×3 m),品种为长林系列及大别山系列,苗木为2年生容器苗。目前长势一般,部分油茶植株叶色偏黄,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缺肥现象。

2 抚育技术要点

2.1 根际培土

在苗木根际周围进行培土,堆成鸡窝状(土堆中间略低,高5~8 cm),抬高栽植点地势,起到小雨能留住、大雨能排走、干旱能保水等功效[1]。

2.2 中耕除草

油茶定植后前几年,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每年4至5月份以及9至10月份进行两次抚育,若遇雨水多、杂草生长快的年份或地段,适当增加除草次数。需要注意的是,当年幼苗严禁在三伏天除草,避免破坏幼苗的生长环境。在除草的过程中,以浅除为原则,切记不可伤及幼苗的根部。可将拔除的杂草覆盖在幼苗的根部,以防夏季烈日造成幼苗基部灼伤;不可使用化学除草剂,否则,容易造成土壤农药残留,影响油茶生长,降低茶油品质。

2.3 水分管理

定期观察幼苗在生长中对水分的需求,及时补充水分[3]。根据示范区的地理条件,主要采取开挖竹节沟的方法进行保水。沿环山水平方向开竹节沟,沟底宽30 cm以上、深30 cm以上,长度因地而定,一般为1.0~1.5 m。坡度15°以下沟间距为6~8 m,坡度15°以上沟间距为4~6 m。示范区在保水性能较差的中上坡,沿水平梯方向铺设滴灌管道,建设滴灌系统,保障充足的水分供应。

2.4 深施基肥

北缘地区油茶生长期相对较短,养分循环相对较慢,因此施足基肥,做到科学施肥对油茶稳产丰产尤为重要。油茶示范区部分地段立地条件较差,每年冬季施足越冬肥,在两株油茶之间挖大穴、深穴,将腐熟的农家肥、少量复合肥、枯枝落叶和适当的表土搅拌后施入穴中,能促使油茶根系向下伸展,增强其保水保肥能力。3至5月份,未施越冬肥或生长较差的地段适量追施速效肥。

2.5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油茶高产栽培重要技术措施之一。适时合理的修剪可以培养优良树体、克服大小年促进稳产高产、降低采摘管理成本、增强抗逆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根据不同品种的生理特征,可以选择自然圆头型、自然开心型,疏散分层型三种树形。修剪原则是:上部控制过高、中部丰满匀称、基部清空通风[1]。一般在11月下旬至翌年2月底(即谢花后到春梢萌动前)进行休眠期整形修剪,此时修剪养分损失最少,伤口容易愈合;也可在春、夏、秋季进行生长期整形修剪,主要有摘心、除萌、抹芽、疏花疏果等措施。

2.6 辅助授粉

油茶是异花虫媒授粉树种,通常情况下坐果率比较低,有“千花一果”之说。为提高坐果率,本示范区采取林内放养蜜蜂和人工授粉,6.67 hm2油茶地放置一群蜜蜂。因考虑到北缘地区低温天气相对较早,因此在示范区采取意蜂和中蜂搭配放养,先以意蜂为主,后期以中蜂为主。意蜂采集力强,但不耐寒,10℃以下基本不外出采蜜,在油茶花期气温相对较低的环境活动期较短;中蜂采集率较弱,但相对耐寒,7.5℃亦可外出活动采蜜。油茶花蜜浓度大,皂素多,蜜蜂采集后易腹胀、腹泻导致死亡,可以给蜂群喂食人工配制的“解毒灵”“油茶蜂乐”或稀释的糖水,以减轻毒害,提高蜜蜂保存率。同时,在油茶基地保留一定的杂灌地块,以吸引土蜂筑巢,创造土蜂传播授粉条件。两年的实践证明,通过辅助授粉可以显著提高油茶的产量。

2.7 密度控制

随着树龄的增长,立地条件好的地段油茶林开始逐渐郁闭,如果密度过大,容易导致林分透风透光条件变差,显著影响该林分当年产量,尤其是山洼处。因此,应及时采取间伐或移除的手段,保持林分郁闭度在0.7左右。

2.8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油茶生产的重要因子。油茶病虫害160多种,但常见且造成危害的种类主要有20多种。其中本地区危害较为常见的病害主要有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油茶饼病、油茶煤污病等;虫害主要有茶梢尖蛾、白蜡绢野螟、茶毒蛾、油茶象、桃蛀螟、油茶绵蚧、闽鸠蝠蛾、茶天牛等。

病虫害防治要做好病虫害监测预报,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治理方针,尽可能采用生物、物理的防治方法;在有效保护和利用天敌的前提下,合理使用低毒高效农药,实现综合治理。目前,推广的油茶良种抗病虫害能力较强,只要加强栽培管理,就可以较好控制油茶病虫害。

3 抚育成效

通过以上的抚育管理措施,试验示范区的油茶生长量、抗寒抗旱能力、授粉效果、产量等生物指标和经济指标都得到显著提高,结果见表1。

表1 生长量及产量对比

从表1可知,霍山县作为油茶分布北缘地区,油茶生长总体较慢,并且存在生长不均匀现象。但经过上述抚育措施后,油茶地径、树高和冠幅都优于对照,且生长量接近湖南等地的生长量[4-6]。可见,上述抚育管理措施是有效的。本研究的抚育管理,在提高地径、树高和冠幅方面与覃其云等研究结果基本相近,但产量的增幅远高于有关报道[5-8]。这可能与本研究的对照组,相对与湖南等南方油茶林的对照组生长差异较差有关,因为北缘自然生长油茶生长不良,这给抚育管理提供了更大的增长空间,因此油茶分布北缘地区更需要加强抚育管理。本研究的抚育管理方法可大幅度提高北缘油茶的生长量,尤其是经受了2019年十年不遇的干旱考验,并且在旱灾之后的2020年产量仍能达到196.3 kg/667m2,可见本研究的抚育管理比较适合北缘油茶的生产需求,值得推广。

4 结语

油茶是重要的经济林树种,茶油是优质食用油,应用前景广阔。北缘地区发展油茶不仅要重视抚育管理措施,而且要加强适生良种筛选与应用,做到“良种+良法”。当前油茶发展过程中,为了追求规模、数量,普遍存在选地不当、整地质量不高、栽植穴过小、底肥未施、追肥不足或不科学、除草不及时、整形修剪缺乏、成林以后密度过大等等问题,导致油茶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低、效益差。在油茶分布北缘地区,如果不加强抚育管理,更易形成低产低效林,经济效益差。本研究证明,采取综合抚育措施可大大提高北缘油茶的生长量和产量,将上述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将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生长量油茶示范区
广东省油茶种植技术与发展前景分析
豫南地区青钱柳生长节律研究
湘北绿桐I号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山西万荣:现代农业示范区闯新路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分析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黄檗家系幼龄期生长对光照强度的响应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补贴标准
家乡的油茶
贵阳首发白皮书:五年建成主权区块链应用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