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助力初任教师发展

2021-06-15 10:31王阳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0期
关键词:行动研究

王阳阳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成为了课程改革的关键人物。新一轮课程改革涉及面广,要求比以往更高,由此也给刚参加工作的初任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受编制影响,“人荒”成为目前各间学校都存在的困局,同样也造成了编外初任教师的流动性非常大,直接影响了学校的稳定发展。因此,找到一套助力初任教师快速成长的方法显得至为重要。初任教师要进入教学实践、适应教师角色时,为了能够在教学实践中适应和生存下来,必须通过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以站正、站稳讲台。

【关键词】初任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行动研究;互助微团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成为了课程改革的关键人物。新一轮课程改革涉及面广,要求比以往更高,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广大一线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由此也给刚参加工作的初任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如何将新课程理念有效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推进课程改革中自己要担负哪些角色和任务?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是否能够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这些都成为摆在初任教师面前的问题。

与此同时,受编制影响,“人荒”成为目前各间学校都存在的困局,同样也造成了编外初任教师的流动性非常大,直接影响了学校的稳定发展。因此,找到一套助力初任教师快速成长的方法显得至为重要。

笔者认为,初任教师要进入教学实践、适应教师角色时,为了能够在教学实践中适应和生存下来,必须通过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以站正、站稳讲台。

一、专家引领,厘清思路

一般来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包括了“理解分析能力、教学目标编制能力、教学内容重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能力、教学策略选择能力、弹性设计能力”。最终,能力是否提升还是要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来体现。

我校初任教师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然而,我们发现这些教学设计普遍缺乏对教材的深度解读,更多的是依纲据本;教学过程要么过简要么过繁,要么与教学目标设定不符……因此,厘清思路,真切弄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之间的关系成为重中之重。

我们邀请了区教研室的专家与教师们深入讲解,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们明白了教材分析等内容并不是单纯的抄教案、抄教学建议。每一个过程都要求独立思考、期间又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事实上,教材本身涉及的、可以讲的内容是非常多的。因此,要根据年段特点、单元需要、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等分析出自己所要讲的内容,这个过程就是教材分析;提炼出的观点就是教学目标;预测出教学上会遇到的困难就是教学的重难点;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去判断学生的已有经验、期望达成的效果就是学情分析;如何具体实施就是教学过程。因此,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是五位一体、密切联系的。

有了清晰的指导,教师在思想上理解了,但是还需要搭建实践的平台。

二、级组落实,教研带动

1.逐项递进

为了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的五个内容掌握好,我们采取了逐项过关的方式。也就是利用教研时间每次讨论、撰写一个内容,将五个内容拆分为5次完成。为了使教师学得更扎实,理解得更透彻,每次都指定教师先行撰写,再在研讨会上讨论,然后共同修改,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指导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自觉运用。

2.纵横比较

为了撰写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在选择教材内容时,我们重视横向纵向比较。

在横向比较中,是由每个年级各自定出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设计,在共同的交流与分析中加强级与级的认识,促进教师对小学语文学科的整体认识。

在纵向比较中,我们先选定中间年级——三年级,然后定下共同的教学内容,如《漏》,随后展开各年级教学设计的撰写。在汇报中非常明显地看出了不同年级的代表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带有浓郁的年级特点。在认真的倾听与讨论中,幫助教师学会关注前后学段的衔接。

3.级组带动

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会有意识地把初任教师放进各年级组进行共同备课,让同级教师思维间的碰撞带动初任教师的思考,同时给他们“压担子”——承担主要的撰写工作、所有的汇报都首选新教师来进行。汇报本身就是一个思考与梳理的过得,使到新教师们的能力得到较快提高。

三、任务驱动,助力成长

级组、科组的集体教研,使初任教师对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随后,我们又采取了“互助微团队”的方式进一步落实对初任教师的培养。

1.组建“互助微团队”,明确分工

“互助微团队”由组长、导师——初任教师组合。组长负责总体把握:选择具体内容——展开总体分析——布置任务。如,组长先选定统编版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然后从“春天里的发现”入手对单元的内容做整体的概述与具体的分析。最后建议在教学中要注意:美文美读,做到读中想象,读出重音,读好对话;延续复述的训练,做到明确复述的要求,运用复述的方法。

导师——初任教师以组合的方式,根据组长的建议开始对单元内的每篇课文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

2.行动研究,迅速成长

由于每一位初任教师都有一名导师。每当他们写好教学设计一稿时,先由导师对教学设计的初稿进行具体的指导与评价,两人共同形成二稿;二稿则要在“互助微团队”里“说设计”,再由组长,所有的导师、初任教师进行共同的分析、修改,合力形成三稿。

这种先做总体指导,再细致跟进,最后互评互助的方法,使到初任教师的教学设计经过了多重磨合,层层推进,扎实的行动研究使初任教师很快冒尖。当然,初任教师的成长还包括很多其它方面,值得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与探究。

参考文献:

[1]杜萍.当代中小学教师基本教学能力标准的研制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8).

[2]闫欢.新世纪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33(4):73-75.

[3]王燕,黄云和.运用新课程理念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9):146-147.

猜你喜欢
行动研究
“语料库辅助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共同体行动研究
初中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小学低段牛津英语课堂活动有效性的行动研究
关于七年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行动研究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
行动研究与高校成熟期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评价方式的行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