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阳光少年

2021-06-15 14:56朱良宏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1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

朱良宏

[摘 要] 教师要积极展开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快乐学习,组织学生参加团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热点问题,展开角色扮演,构筑三维教育网络,将学校、家庭、社区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起到教育效果,培养阳光少年。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阳光少年;班主任

国家教委颁布的德育大纲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传统的德育中,教师常常采用说服教育、榜样教育、确立规范等方法,习惯于让学生遵照自己的指令去做事,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学效果不好。针对此问题,教师要避免直接说教灌输,应采用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培养阳光少年。

一、营造和谐氛围,体现潜隐性原则

(一)引导快乐学习,热爱生活

在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首先要构筑无形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心境促使下积极、主动、有创造性地展开活动,这样能体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潜隐性原则。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和课堂活动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活动中,避免长期单调枯燥的学习让学生产生焦虑、烦恼,促使学生更快乐地学习,并热爱生活。

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良好,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学习不够主动,且存在“读书无用”的错误想法。针对这种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了有趣的互助学习活动,相互交流学习方法。每名学生都要思考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是否有新颖高效的学习方法,然后尝试写出介绍性的文字,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若学生对某种学习法感兴趣,就可以进入相应的学习小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每名学生最多可以参加三个学习小组,但是不规定各个学习小组的人数。最后看看谁能更好地掌握各种学习方法,哪一位学生吸引的同伴更多,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的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兴趣,且将良好的学习心态渗透到活动中,有助于学生在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中得到提高。

(二)组织团队活动,学会协作

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团队合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促使他们乐于和他人进行交流,遇到问题时也主动向他人求教,并勤于帮助他人,这样学生的心态更健康。

不少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对他人的关爱不足,且有部分学生还会阻挠家长生二胎,认为家长可能因此不爱自己。针对此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团队合作活动中,在“假如我有一个弟妹”这个主题活动中进行协作,思考如何给弟妹换尿布,哄其睡觉,给其冲奶粉等。同时教师还将正确的家庭观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有一个弟弟妹妹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一家人在一起才能团结合作,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同时,学生也在和同伴展开团队合作的过程中认识到该如何和谐相处。学生遇到了一些矛盾,教师则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才能协调矛盾,如有的学生争论谁的任务比较重、比较难。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要在分工的同时进行合作,既要独立工作,又要相互帮助,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二、开设班本课程,体现主导性原则

(一)抓住热点问题,循循善诱

在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适当地体现出自己的主导性,要积极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设置相关的班本课程,这样就能结合学生的学情加以引导,满足学生的发展渴望。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看看学生迫切想要了解什么,喜欢什么,对什么问题感到困扰,然后围绕这些心理教育中的热点问题进行引导,展开专题活动,从而促使学生有所提高。

在设计班本课程时,教师观察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他们近期出现了哪些不良心理。如教师发现由于圣诞节临近,所以不少学生都融入节日活动中,部分学生对西方文化了如指掌,但是对中国传统节日却知之甚少。针对此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中西节日大PK”的主题活动中,引导学生分别说说有哪些西方节日,又有哪些中国传统节日,然后还要说说它们各自有什么风俗习惯,并尝试从中挖掘出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如有学生提出:“圣诞节和圣诞老人有关,圣诞节还有摆放圣诞树等风俗习惯。”同样,也有学生提出了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信息:“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我们有吃粽子、划龙舟等风俗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认识到要了解外国文化,但是也不能忽视并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二)展演情景剧,启人深思

中学生一般都比较活泼,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个特点,组织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的活动中,让学生将有矛盾的问题表演出来,引发思考,促使其分析该如何处理。心理辅导课程不仅是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所以教师要引导他们参与到情景剧的表演中,进而形成共识,掌握行为规范。

班级中有不少学生和同桌的关系不太好,甚至为谁占的桌子更多等琐碎的小问题争吵。针对这种问题,教师设计了相应的班本课件,引导学生参与到“同桌,我想对你说”的主题活动中。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编写剧本,将自己和同桌出现的矛盾展现出来,然后由大家展开讨论,说说该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如有学生提出:“我发现我们和同桌之间的矛盾,其实都是一些小问题,大家如果能相互谦让一些就好了。”还有学生提出:“我脾气不好,总是喜欢和同桌拌嘴,我觉得以后要改一改这样的坏毛病了。”在互动讨论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试图调整自己的心理。教师则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拓展开来,思考在对待其他同学和其他人时,又要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如何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在表演情景剧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活跃气氛,更要引导学生结合情景剧进行思考,说说其中的各个角色孰是孰非,并对照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进行思考,说说有什么启迪。这样能让学生有更深的感悟,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

三、建构三维网络,体现整体性原则

(一)联动家庭力量,知行合一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心理教育也是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师在学校不断引导,还需要借助家庭和社会的多方面力量,形成合力,这样才能体现出整体性原则,促使学生在三维网络中得到提高。教师首先要联动学生家庭,指导家长改变教育观念,不仅重视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引导他们知行合一,在实际生活中关心学生的心理成长。

不少学生对长辈缺少尊敬,要引导家长思考如何以身作则,起到榜样作用,并推荐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一些和亲情、尊老有关的绘本读物。同时教师还指导学生家长如何和孩子进行互动。如在家中吃饭时,可以主动关心一下饭菜是否合老人的胃口,并引导孩子也注意这些问题。又如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家庭氛围变得更为和谐,孩子也会变得更尊老敬老。

教师要利用微信等平台积极联系学生家长,并积极和他们进行交流、反馈,不仅要指导学生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还要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家庭的心理辅导方法。这样才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二)参与社区实践,勇于担当

在构筑三维立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时,教师也要积极联系学生所住的社区,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社区实践活动中,这样学生就能更加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也能勇于承担责任,共同营造健康文明的社區大环境。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垃圾分类,从我开始”这个主题,参与到社区实践活动中。首先,学生要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了解小区垃圾桶的位置、每天开放的时间和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其次,学生要尝试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中,如结合分类方法编写宣传语、儿歌等,在小区广播中展现出来。最后,教师还联系社区工作人员,适当安排学生参与到监督垃圾分类的工作中。学生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值班,看看小区居民是否做到了垃圾分类,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劝阻。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到自己也是建设小区的一份子,创建美好家园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在以后的生活中,学生会更主动地关心小区的各种问题,并出谋划策,为更好地创设文明小区而努力。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是避免了直接灌输教育,而采用慢慢渗透的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日常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结合在一起,并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这样就能促使教师采用更柔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有助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解决心理问题,进而得以成长,成为阳光少年。

参考文献:

[1]喻晓杰.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矫正策略[J].考试周刊,2015(24).

[2]辜伟节.班主任:聚焦素养发展指导的视角[J].中小学班主任,2020(1).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
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当代优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