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

2021-06-17 12:58单亚娟
陕西中医 2021年6期
关键词:腰部腰椎间盘针灸

单亚娟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苏州医疗区,江苏 苏州 215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后,腰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临床以腰腿疼痛、下肢麻木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目前,临床常采用西药、针灸推拿及手术等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西药作用有限,手术为有创操作,术后易发生组织黏连、感染、脊柱不稳等,且大部分患者未达到手术指征[3]。既往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针灸能够通过刺激局部穴位,加速血液循环,清除疼痛介质,从而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4-6]。基于此,本次研究着重探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我院诊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7~56岁,平均(43.83±9.21)岁;BMI为20.03~25.43 kg/m2,平均(23.09±3.11)kg/m2。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6~57岁,平均(44.21±9.19)岁;BMI为20.09~25.51 kg/m2,平均(23.11±3.09)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7]制定气滞血瘀证诊断标准。主症:腰腿疼痛难忍,痛处固定;次症:腰部僵硬,腰部刺痛,痛处拒按,难以俯仰;舌脉:舌质紫暗伴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沉细。根据《中医骨伤科学》[8]制定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腰痛伴一侧放射性坐骨神经痛;脊柱姿势变化或不对称性运动受阻;下腰棘突旁压痛伴放射痛;患侧L5、S1或L4根性感觉、肌力及反射异常;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X线显示脊柱侧弯,腰部前凹消失,病变椎体变窄;MRI或CT显示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病例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依从性较好;临床资料完整;患者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或结核者;合并皮肤感染、血液病者;合并心、肺、肾疾病者;需要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合并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及其他腰椎疾病者;应用糖皮质激素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应用非甾体类药物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健康教育,包括纠正患者工作姿势,训练腰腹部肌肉力量,嘱患者卧硬板床,予护腰保护,待临床症状缓解后予功能训练。

1.2.1 对照组:予推拿修整复位,具体操作如下:先用双手拇指对背部脊柱两侧腰部进行平推法和拳推法,后用双手掌根揉法或叠掌揉腰臀部及腿部肌肉,操作15 min左右。急性期予腰背部直推法或揉法,恢复期采用前臂或肘部按压腰背部,操作5 min左右;腰部痛点采用理法5 min,弹拨5 min;对肾俞穴、秩边穴、关元俞、大肠俞、风市穴、殷门穴、环跳穴、委中穴等穴位进行点按,每个穴位45 s左右。点按后采用掌擦法将患部擦热,以局部温热为度。患者仰卧,双腿伸直,医者左手置患侧膝盖处,右手握患侧脚跟,固定患侧下肢,缓慢将患肢远端向上牵拉同时抬高患肢,配合下肢纵轴远端方向的牵抖、提拉,以患者耐受为度,连续操作5次左右。连续治疗10 d。

1.2.2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灸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取俯卧位,取腰部夹脊穴(L1~5)、脊中穴、肾俞穴、秩边穴、关元俞、大肠俞、环跳穴、委中穴,常规消毒后,采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针刺上述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连续治疗10 d。

1.3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记录治疗后两组患者腰腿疼痛难忍、痛处固定、腰部僵硬、腰部刺痛、痛处拒按及难以俯仰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9]评分评判。采用一条0~10 cm的直尺,0端表示无痛,10端表示剧烈疼痛。神经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医师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10]神经功能评分评判,该量表得分范围0~29分,得分越高表示功能障碍越明显。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P物质(Substance P,SP)、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检测:分别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肘静脉血3~5 ml,离心后于-30 ℃冰箱内保存备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1β、SP、NPY水平。

1.4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7]制定。治愈:腰腿疼痛、僵硬等症状均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能够正常工作;显效:腰腿疼痛、僵硬等症状均改善明显,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能够正常工作;有效:腰腿疼痛、僵硬等症状均有所好转,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工作恢复;无效:腰腿疼痛、僵硬等症状无改变或加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不能正常工作。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见表1。治疗后,研究组腰腿疼痛难忍、痛处固定、腰部僵硬、腰部刺痛、痛处拒按及难以俯仰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及JOA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降低,JOA评分升高;组间比较,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JOA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1β、NPY、SP水平比较 见表3。治疗前,两组TNF-α、IL-1β、NPY、S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均降低;组间比较,研究组TNF-α、IL-1β、NPY、S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1β、NPY、SP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 论

中医学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骨痹”“痹症”“腰腿痛”等范畴[11-12]。《素问·刺腰痛论》言:“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杂病源流犀烛》曰:“腰痛……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为劳累伤筋,腰部用力不当,损伤经脉,气血不畅,阻塞经脉,不通则痛;或跌扑外伤损伤经络,络破血溢,肌肉腠理渗入离经之血,日久形成瘀血,血瘀则气血不畅,不通则痛;故临床应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为治则。

陈霞等[13]通过对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给予常规牵引治疗和针刺(肠俞、 足三里、环跳、阳陵泉、肾俞、悬钟穴)治疗对比,结果显示针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取腰部夹脊穴(L1~5)、脊中穴、肾俞穴、秩边穴、关元俞、大肠俞、环跳穴、委中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夹脊穴具有调节脏腑、舒筋活络、化瘀止痛之功效;脊中穴具有舒筋通络、调理气血、温阳益气之功效;肾俞穴可补肾培元,强筋壮腰;秩边穴可强筋骨,健腰膝,通经活络;关元俞具有培补元气、调理下焦之功效;大肠俞具有健腰背、调肠腑、活血止痛之功效;环跳穴具有强健腰膝、益气温阳、活血止痛之功效;委中穴具有散瘀活血、凉血解毒、舒筋通络、清热解毒之功效。诸穴合用共达舒筋活络、化瘀止痛、强腰膝、健腰背之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腰腿疼痛难忍、痛处固定、腰部僵硬、腰部刺痛、痛处拒按及难以俯仰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针灸联合推拿能够缩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效果较好。这可能是由于针灸能够通过多环节、多途径调节机体,修复受损组织,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了疗效[14]。

王权亮等[15]研究指出,针刺能够有效改善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程度。汤杰杰等[16]研究显示,对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针灸联合正骨推拿治疗,不仅能够缓解临床症状,而且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神经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VAS评分降低,JOA评分升高,提示针灸联合推拿能够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这可能与针灸能够缓解局部血液循环,抑制炎性物质渗出,改善神经根黏连有关。有研究表明,针灸能刺激脑啡肽、脑啡肽神经元及阿片类受体的兴奋性,抑制5-羟色胺、组胺等物质的分泌,提高痛阈,从而改善神经功能,发挥止痛效果[17]。

腰椎间盘突出能够促进机体产生IL-1β、TNF-α、前列腺素等化学物质,诱导炎症反应,引起局部疼痛[18]。IL-1β是炎症形成的中心环节,TNF-α是促炎因子,能够促使分泌炎性递质及炎症因子,刺激神经根,加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19]。SP主要分布在机体的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系统,能够传递疼痛[20]。NPY主要由下丘脑分泌,可传递疼痛信号,患者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时其水平会升高。因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TNF-α、IL-1β、NPY、SP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1β、NPY、SP水平较对照组更低,提示针灸能够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炎症水平,抑制疼痛物质及神经肽的分泌,从而缓解疼痛。这可能是由于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延缓椎间盘退变、调整生物力学、调节分子生物学、减轻神经机制损伤及改善微循环,从而抑制炎症水平,降低疼痛程度。但本研究纳入患者有限,且为单中心研究,后期应扩大样本量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综上,针灸联合推拿能够缩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降低炎症水平,抑制疼痛物质及神经肽的分泌,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腰部腰椎间盘针灸
护腰最多戴3个月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