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自我对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研究

2021-06-18 05:26李张玉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易用性意愿体育锻炼

张 勇,王 旭,李张玉

1 引言

2016年国务院印发并实施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强调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同时,在新时代社会经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质量逐渐提高,对身体健康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在面对重大疫情时,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是我们关注的首要问题。在政策引导与现实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可穿戴设备逐渐显现,借助可穿戴设备可随时监控身体健康状况,管理和了解身体,形成身体活动数据的数字化,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改变了人们了解自己健康状况的方式,并影响着全民健身与体育锻炼。可穿戴设备伴随人们走向健康之路的同时,对可穿戴设备的使用与应用情况以及可持续使用意愿需要进一步研究已成必然。

可穿戴设备在体育锻炼中已被广泛应用。它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人机互动等技术收集与分析人体活动的信息数据的一种工具。可穿戴设备能够将获得的信息数据以概念化的方式解释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状态,使用户获得对健康的自我意识,进而对体育锻炼形成干预效果,即量化自我。换言之,量化自我依托可穿戴设备收集的身体活动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析,然后认识到自己身体的健康或体育锻炼情况,合理化管理身体健康状况[1,2]。通过梳理与研判,当前可穿戴设备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与使用方面,而在探析用户使用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态度与意愿方面研究不足,不利于明晰可穿戴设备用户忠诚度、价值感知及持续使用的问题。鉴于此,本研究从基于可穿戴设备进行量化自我的角度出发,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人们通过可穿戴设备收集个人身体活动信息数据进行量化自我分析过程对人们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旨在为人们个性化管理身体活动与健康数据,科学体育锻炼,推进科技助力全民健康提供参考。

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2.1 持续使用意愿

持续使用意愿常作为技术接受理论模型(TAM)中的重要变量。它是用户继续使用所选择产品的意向[3,4]。梳理文献发现,持续使用意愿在信息技术、应用程序、APP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张继东研究了用户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服务持续使用意愿[5];吴冰在移动健身APP持续使用的影响研究中指出持续使用意愿是用户继续使用APP的意图[6];曹高辉对数字图书馆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研究中指出持续使用意愿是指用户在使用数字图书馆一段时间后,在未来继续使用数字图书馆的态度[7]。以上学者从不同的受试对象对持续使用意愿进行定义与探讨,并将持续使用意愿作为最终的因变量探讨。具体到用户对可穿戴设备的持续使用意愿,本研究认为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是指用户使用可穿戴设备一段时间后,继续使用可穿戴设备的意愿。

2.2 量化自我

量化自我是利用可穿戴设备和传感器收集自身日常活动数据,然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对自身健康的自我意识,进而对个体的体育锻炼形成干预效果[8,9]。个体在量化自我活动中包括管理数据以及对生成数据的度量两个基本阶段[10]。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通过可穿戴设备收集用户的运动记录、睡眠、心率、肺活量等身体活动数据,且在量化自我中呈现出数字化、同步性、互动态、娱乐化四个特点[11]。诚然,量化自我的本质是通过对收集到关于自身的数据进行分析,是用户改善活动方式,改变自我的一种行为过程,通过量化自我实现了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认知,给用户带来较大益处,增加了持续使用的意愿。李东进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量化自我目标定向对持续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12];Hassan通过收集的调查数据,对用户使用运动系统进行量化自我与用户增加的利益以及持续使用意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量化自我对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13]。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量化自我对锻炼者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具有正向影响。

2.3 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

技术接受理论模型(TAM)由Davis提出,主要是研究在外部信息的作用下,影响用户的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进而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向与行为[14]。同时,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接受理论模型(TAM)的决定因素。感知有用性是指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使用一个特定的系统可以提升工作能力与绩效;感知易用性是指在某程度上使用一个特定系统的难易程度[14]。随后,Davis在技术接受模型(TAM)的基础上,通过四个纵向案例研究,将技术接受模型(TAM)进行简化,称为技术接受模型二(TAM2)。与技术接受理论模型相比(TAM),技术接受模型二(TAM2)使得该理论更加完善,具有更加广泛的适用性。该理论认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直接影响用户的意愿行为。感知有用性被感知易用性所影响,且外部的影响变量通过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中介行为意图[15]。量化自我利用可穿戴设备传感器收集活动数据信息,当人们在量化自我后会认识到运用可穿戴设备进行量化自我的易用性和有用性,进而会影响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如罗晓兰等指出基于可穿戴设备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的量化自我具有很大的便携性、易用性、实时性等技术特点,提升了老年人使用可穿戴设备的态度,可穿戴设备在老年人健康医疗中深受欢迎,提升了老年人的持续使用意愿[16];李东进等在研究中指出,具有绩效目标的用户在消极情况下比掌握目标定向的消费者感知到付出的代价更高,感知到量化自我难以持续进行[17]。可见,人们对可穿戴设备进行量化自我技术的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或影响用户进行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明均仁等在研究中也认为外部变量影响了感知易用性,进而影响用户意愿行为[18];张文提出图书馆用户通过量化自我对学习数据的收集,提高了对学习内容及方式有用性感知[19]。在简化技术接受模型二(TAM2)中也强调外部信息因素通过感知有用性的中介作用影响了用户的行为意愿[15]。具体到体育锻炼中,用户通过可穿戴设备进行量化自我,形成对量化自我过程或可穿戴设备的应用与使用难易程度和有用性的认识,进而影响其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另外,通过梳理TAM、TAM2、TAM3三种技术接受理论模型发现,在外部影响因素的作用下,会促使用户产生感知易用性与感知有用性,且感知易用性是感知有用性的因果前提,感知易用性能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最后影响用户的行为意愿。因为在外部信息作用下,感知到使用信息分析系统越容易,感知信息系统越能够增加工作的能力与绩效。高雪莲等对国外的技术接受理论模型进行整理也发现易用性会通过有用性对行为意图产生影响[20]。人们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会感知到使用可穿戴设备进行量化自我易用和有用程度,进而促进人们感知到使用可穿戴设备对体育锻炼或身体健康带来的诸多益处,进而提升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感知易用性在量化自我与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

假设3:感知有用性在量化自我与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

假设4: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在量化自我与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

基于上述文献梳理与假设推论,本研究构建量化自我与可穿戴设备的影响关系的概念模型图(见图1)。

图1 概念模型图

3 研究设计

3.1 问卷设计

本文所采用的问卷共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收入;第二部分为主要测量问卷,是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本研究的主题,提取出量化自我、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四个变量组成的量表。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方式,测量项目答案的“1”至“5”分别代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非常同意”。在第二部分问卷中量化自我变量的测量参考了Hassan等的量化自我反馈量表以及李东进等对量化自我的研究,经修改后设计7题项[12,13]。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借鉴Davis开发的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量表,并参考Cheung 等 、孙元研究中的量表[14,21,22],结合本研究的实际情况对参考题项进行修改,共设计9个题项。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变量测量借鉴了桂怡芳与李雅筝对持续使用意愿的测量与研究[23,24],经修改后设计4个题项。形成最后量表(见表1)。

表1 变量来源量表

3.2 研究数据

本研究选取长春市具有代表性的公园、体育场,采用目的抽样方式进行调查,以获取调查数据。本次调查共分为3轮调查:第一轮为预调查,发放问卷100份,收到有效问卷8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87%,经检验后删除消费者难以理解的感知有用性的第3题、量化自我量表中的第2题;为保证问卷各题项设计的合理性以及量表结构的完整性,进行第二次问卷预发放,发放问卷100份,收到有效问卷9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1%,经检验删除量化自我变量中表述模糊的第6题,以及感知易用性量表中语义重复的第4题;第三次正式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 100份,收回问卷1 018份,剔除无效问卷40份,有效问卷为978份,有效回收率达88.9% 。最后,对收集样本数据量进行G-power效果量鉴定,显示能够满足研究的需要。通过对调查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发现:男性727人,占比74.3%,女性251人,占比25.7%;年龄以40岁及以下为主,占比77.4%;受教育程度主要为高中及以上的学历占比95%;月收入主要集中在3 001~15 000元之间,共占比85.8%。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为月收入集中在3 001~15 000元之间,教育程度集中在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中青年体育锻炼群体。

表2 有效样本的人口统计特征

3.3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收集数据,调查对象在填答问卷时可能会产生共同方法偏差。为提高研究的严谨性与科学性,本研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即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以验证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对所有变量的测量条目进行未旋转的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个公因子解释的方差比例为32.995%(小于40%),说明研究数据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现象[25]。

3.4 探索性因子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统计结果显示:KMO值为0.856,Bartlet t's检验的统计量为6 889.532,并且在小于0.00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适合做探索性因子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萃取公因子,选取特征值大于1,删除因子载荷量小于0.5的项目,结果删除体育锻炼量表中的因子载荷量没有达到0.5的第4题。在此基础上提取出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9.677%(﹥60%),保证了量表的结构效度。

3.5 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研究通过使用SPSS和AMOS两个统计软件来检验问卷的信效度。信度检验主要采用克朗巴赫α系数、组合信度CR值以及平均方差萃取量AVE值进行综合判定,以验证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经检验(见表1),上述各部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60,且整体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6(大于0.70),表明量表均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另外,根据CR﹥0.6、AVE ﹥0.5的标准进一步检验量表的信度。经检验,量表的信度较好(见表3)。

表3 变量信度分析表

效度检验包括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本研究通过邀请社会体育指导领域的教授2名、可穿戴设备销售方1名以及可穿戴设备用户1名对量表设计的内容进行深度访谈。对本文初步编制的量表进行讨论,其目的主要为明确量表维度和题项内容;其次,将首轮预发放过程后整理得到的量表内容,再次邀请专家对量表维度和题项的适当性和科学性进行评定,以检验问卷的内容效度。另外,本研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检验了问卷的结构效度。验证结果显示(见表4):模型的聚合效度与区别效度良好,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表4 模型拟合度指标表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相关分析

由表2可知,4部分量表均满足数据打包处理的单维与同质条件,且将其题项数据分别进行打包处理后得到量化自我、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4个变量,并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以上4个变量间的相关性。由相关系数矩阵发现(见表5),两两变量间均在0.01的水平上呈现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均处于中低度水平。

表5 主要变量的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表

4.2 回归分析

模型1验证了控制变量(性别、年龄、学历和收入)对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模型2量化自我对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模型3验证了量化自我、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对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模型4验证了量化自我和感知有用性对感知易用性的影响;模型5验证了量化自我和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

由模型1回归结果可知,年龄、性别、学历和收入这4个控制变量均未对人们的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产生显著的影响作用。同时,回归模型1的F检验值为0.057(P﹥0.05),表示年龄、性别、学历和收入这4个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无统计学意义。由模型2回归结果可知,量化自我对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346、P ﹤0.001)。由此证明,本研究提出的假设1成立。由模型3回归结果可知,感知易用性对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311、P ﹤0.001)。感知有用性对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258、P﹤0.001)。由模型4回归结果可知,量化自我对感知易用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354、P﹤0.001);由模型5回归结果可知,量化自我对感知有用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196、P﹤0.001)。表明通过可穿戴设备进行量化自我与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关系间可能通过感知易用性与感知有用性产生作用。研究结果还证明感知易用性与感知有用性对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 =0.163、P ﹤0.001)。

表6 量化自我对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

4.3 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对量化自我与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的中介作用检验

本研究利用 Boosttraping方法[26]重复抽样2000次,构建95%的置信区间以检验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对量化自我与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的中介作用。根据图2可知:检验过程中c’为直接效应;a1b1为M1的中介效应;a2b2为M2的中介效应;a1d b2为M1与M2的链式中介效应。另外,当总效应c’显著时为部分中介效应;而当c’不显著时为完全中介效应。

图2 中介变量关系检验图

根据表7中的中介检验结果可知,量化自我对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的直接效应值为0.169 4,95%的置信区间不包括0(0.106 5、0.232 3)说明量化自我对体育锻炼的直接效应明显。通过对感知易用性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可知,感知易用性的中介效应值为 0.108 4,95%的置信区间不包括 0(0.077 2、0.146 9),说明感知易用性在量化自我与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证明了假设2成立。量化自我的直接效应显著,表明感知易用性为部分中介作用。通过对感知有用性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可知,感知有用性的中介效应值为0.063 9,95% 的置信区间不包括 0(0.037 9、0.095 5),说明感知有用性在量化自我与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证明了假设3成立。因量化自我的直接效应显著,表明感知有用性为部分中介作用。通过对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的链式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可知,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的链式中介效应值为0.021 3,95%的置信区间不包括0(0.011 9、0.033 8)说明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在量化自我与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证明了假设4成立。因量化自我的直接效应显著,表明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为部分链式中介作用。

表7 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对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5 讨论

5.1 量化自我的作用

首先,本研究证实量化自我对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究其原因,人们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通过使用可穿戴设备,能够反馈出身体及运动的各项指标,如心率、血氧饱度、运动负荷等;根据反馈出的体育锻炼效果或身体指标情况,增强对自我的身体运动情况的个性化评价,为身体健康带来诸多益处,提升人们继续使用可穿戴设备的意向。这与王东升、张勇等在研究中提到的观点相一致[27,28]。其次,人们在经可穿戴设备进行量化自我后对于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流畅程度产生相应的反馈,以及使用可穿戴设备进行量化自我是否对于身体指标或锻炼进一步指导起到相应的作用形成相应的感知。这也恰巧印证了张宇东研究的观点[29]。鉴于此,本研究认为,无论是可穿戴设备相关的企业或体育锻炼参与者,应充分利用可穿戴设备,将其有效运用到体育锻炼中,发挥科学技术助力全民健身的作用以及带动可穿戴设备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的“双赢”。

5.2 感知易用性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证明了感知易用性在量化自我与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这直接印证了 Davis与 Venkatesh 等的观点[15,30]。深究其原因,本研究认为人们在体育锻炼时借助可穿戴设备了解运动时身体的各项生理指标以及通过可穿戴设备对体育锻炼可以进行有效的指导,此时,人们对于可穿戴设备进行量化自我就会形成易用性的感知。如通过可穿戴设备进行量化自我比较方便,使用难度较小,进而加强人们对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从而继续发挥可穿戴设备的作用,以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从侧面也反映出可穿戴设备应用的可操作性。因此,可以适当向人们推广或传播具体的可穿戴设备科学运用方法与方式,发挥可穿戴设备在助力全民健身中起到促进健康的作用。

5.3 感知有用性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证明了感知有用性在量化自我与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究其原因,本研究认为,人们通过可穿戴设备进行量化自我时,能够促进人们产生有用性感知。如使用可穿戴设备进行量化自我能够对身体或体育锻炼情况有所了解,然后通过对自身情况的了解做出相应的体育锻炼决策,以增进健康的效果。从侧面表明了基于可穿戴设备进行量化自我在体育锻炼中的有用性,并能够进一步增强其使用意愿。因此,可向社会大众推广可穿戴设备在体育锻炼中的有效性,鼓励并支持人们借助可穿戴设备科学管理身体活动的数据,提升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4 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本研究证明了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在量化自我与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之间具有部分链式中介效应。这与刘遗志等的实证结果一致[31]。究其原因,本研究认为人们通过可穿戴设备进行量化自我,并认识到可穿戴设备操作或使用的方便性,进而感知到可穿戴设备对于体育锻炼的效用,促使人们继续通过可穿戴设备进行体育锻炼,进而有效干预提升身体健康的过程。因此,在人们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可适当建议其通过可穿戴设备进行干预或辅助体育锻炼,以反馈身体健康和体育锻炼情况,为更加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供有效的参考,提高体育锻炼的效率,达到增进身体健康的目的。

6 结论

(1)量化自我对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感知易用性在量化自我与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3)感知有用性在量化自我与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4)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在量化自我与可穿戴设备持续使用意愿之间存在部分链式中介作用。

猜你喜欢
易用性意愿体育锻炼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政务软件易用性评测探究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老年人家电产品易用性设计研究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网站易用性评价调查问卷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读者消费俱乐部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