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多元融合、分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实践
——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为例

2021-06-18 02:41谭玉林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竞赛校企

谭玉林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会计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特别是2017 年以来,智能会计(会计机器人)的面世给会计行业带来颠覆性影响,会计的“核算”基本职能面临被会计机器人所取代的趋势,人工会计越来越向“决策支持”“绩效考核”“管理监控”等方向转化,这给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严峻挑战。作为国家“双高计划”院校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对会计专业(作为院校的是高水平专业群)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实施了“多元融合、分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将产业、“互联网+”、技能竞赛、1+X 证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并结合学生的认知层次,实施“认知实训→专项实训→基地分岗模拟与综合实训→云财务共享智能实训→顶岗实习”的层层递进式教学模式。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举措

(一)实施“多元融合、分层递进”的教学体系

“多元融合”是指产业、“互联网+”、技能竞赛、1+X 证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分层递进”是指“认知实训→专项实训→基地分岗模拟与综合实训→云财务共享智能实训→顶岗实习”层层递进。

1.将产业与实践教学相融合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战略,进一步加强学校和产业界联系的紧密度,推进“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的合作力度。为此,结合地方产业对学生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具体要求,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会计学院(以下简称“会计学院”)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年举行专家论证会议,确保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跟发展步伐。此外,近三年来会计学院与这两家知名企业共同修改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教学方案与课程标准,包括“会计基础与操作”“成本核算与管理”“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基础与实务”“管理会计实务”“财务报表审计”等11 套,联合培养会计专业师资68 人,增强了会计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会计产业学院1 个,共建3 间云财务实训室,联合编写《业财一体信息化》《财务数字化应用》《数字化管理会计》等活页式教材3 部,大大提升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条件。

2.将“互联网+”与实践教学相融合

为了拓展实践教学空间,利用爱课程、超星平台,开发1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成本核算实务与管理”以及“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基础与实务”“会计基础与操作”“财务报表审计”等14 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与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些课程拓展了教学空间,并且全部实施了线上线下产学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在2020 年江西省防疫期间线上教学优质课评选中,“财务管理基础与实务”“财务报表审计”获得一等奖,“企业财务会计”获得二等奖,“会计基础与操作”获得三等奖。通过问卷调查,79.26%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应将线上线下相结合,以“互联网+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只有6.54%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只需采用线下方式。从基于云平台的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与学生的反馈结果看,线上实践教学很有吸引力,弥补了线下实践教学开放时间不足、实训条件有限等问题。学生通过线上实践教学进行了更全面的会计技能实训,对提升实践能力大有裨益。

3.将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相融合

以全国职业院校会计技能大赛为引领,构建并实施了“课证融通、课赛融合、学做互促、技能递升”模块化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将“基本技能实训”“工业会计实训”与“管理会计实训”三门实践课程与技能竞赛内容相融合。“基本技能实训”主要传授珠算技能、点钞技能、小键盘录入技能;“工业会计实训”借助“网中网”财务实训平台,实施模块化教学,使学生在仿真资金出纳、成本会计、审核会计、会计主管等4 个岗位进行开放式会计技能实训;“管理会计实训”借助“新道TTC 学练训赛一体化平台”,按照资金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绩效管理4 个岗位轮换式实训,既提升了会计技能,又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

4.将1+X 证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

与1+X 证书评价组织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管会教育培训有限公司、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研讨“财务数字化应用”“业财一体信息化”“财务共享服务”与“数字化管理会计”四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实践教学的融通策略,从立足点、着力点和关键点出发,校企协同探索1+X 证书与实践教学的融通路径,将1+X 证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塑造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

会计学院会计专业举办了“财务数字化应用”(初级)、“业财一体信息化”(中级)、“财务共享服务”(中级)、“数字化管理会计”(初级)等四个“1+X”证书试点的第一次测评,总考核人数483 人,通过率98%以上。会计学院是江西省“1+X”证书制度试点“财务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数字化管理会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联盟的主牵头单位,以此为契机发挥主牵头单位的作用,初步实现了课证融通、以证代考的尝试,并大力推进“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2]。

5.构建并实施分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1)立足点:梳理、重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对接会计行业发展需求,加大行业企业调研力度,准确定位专业服务岗位(群),梳理岗位职业能力素质要求,以“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等的“五对接”思路,以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重构符合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的“分层递进”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即按照“认知实训→专项实训→基地分岗模拟与综合实训→云财务共享智能实训→顶岗实习”五个相互衔接、能力递进的层级来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多元化、层次化的技术技能型人才。(2)着力点:重组、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课程体系中引入模块化教学方法,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模块间有内在的逻辑和衔接关系。“认知实训”注重职业基本能力的认知与实践;“专项实训”注重职业专项核心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基地分岗模拟与综合实训”注重岗位职业综合能力的养成;“云财务共享智能实训”注重学生职业可迁移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顶岗实习”重点培养学生直接上岗的综合素养。为夯实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财务数字化应用”(中级)内容与实训课程“财务大数据分析”相融通,将“业财一体信息化”(中级)内容与实训“财税信息化”相融通,将“财务共享服务”(中级)内容与实训课程“工业会计实训”相融通,将“数字化管理会计”(中级)内容与实训课程“管理会计实训”相融通。(3)关键点: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保障体系。基于爱课程平台、超星平台、“网中网”财务实训平台、新道TTC 学练训赛一体化平台,完善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测、评价与反馈机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多元化。校企双方签订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实践教学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责权利,以法律约束双方参与合作,构建长效机制。校企协作制定了实践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切实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二)培养“双师双能型”专业教师

一是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制定了“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政策系列措施,鼓励教师到企业顶岗获得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及“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的“双师双能型”教师。二是校企共同组建实践教学团队。坚持校内教师和校外实践专家相结合开展实践教学,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目前,在25 名实践教师队伍中,7 名具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20 名具有中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15 名具有“1+X”证书培训师资质,12 名具有5 年以上企业实际工作经验,10 名企业兼职教师在学校长期授课。实践教学团队力量雄厚,大大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三)优化“以会计成就人生”的育人平台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近年来学院不断优化和创新“以会计成就人生”实践平台,实现“校赛—省赛—国赛”三赛一体化竞赛体系。在比赛项目设置中,既有单项竞赛(珠算技能、点钞技能、小键盘录入技能),又有团队竞赛(财务会计团队赛、管理会计团队赛、ERP 沙盘对抗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成就精彩会计人生》获得江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竞赛反哺教学会计成就人生:高职会计技能竞赛成果转化创新与实践》荣获2019 年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我校学生2011~2020 年连续十年蝉联江西省会计技能竞赛团队第一名,且2015~2018年连续四年荣获全国职业院校会计技能竞赛一等奖,2014~2019 年荣获全国职业院校会计技能竞赛二等奖。通过“以会计成就人生”实践平台,将思想文化教育、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融于一体,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将技能竞赛融入到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使竞赛成果辐射到人才培养全过程。

(四)构建并实施一体化实践课程体系

根据会计行业发展和需求的变化趋势,动态调整课程内容,重新归纳和提炼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以此确立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标准。在此基础上,对现有实践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依照“对接产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原则,重构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标准相对接,构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或实际职业活动的“课证融通、课赛融合、学做互促、能力递升”实践课程体系,如见图1 所示,在夯实学生会计核算知识的基础上开设面向信息化和管理方向的会计专业实践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图1 “课证融通、课赛融合、学做互促、能力递升”的实践课程体系图

二、结语

1+X 证书制度给实践教学带来了变革性影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主动适应智能时代经济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要,注重“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人才培养要求,积极探索会计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日益完善与科学,教学成果丰硕: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实训条件大大改善、实践师资力量雄厚、实践课程体系日臻完善。对2017、2018 两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对口率80%,呈现了“招生就业”两旺的局面。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素质高、能力强,社会声誉显著提高。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产教融合往往难以深入,这就需要多管齐下,制订有效措施,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推进产教深入融合。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竞赛校企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