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中“课程思政”的探讨与实践

2021-06-18 19:56李华何幼斌胡明毅罗进雄胡忠贵胡光明高达
高教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李华 何幼斌 胡明毅 罗进雄 胡忠贵 胡光明 高达

摘  要:高等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需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而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可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养、新时代铁人精神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文章以“沉积岩石学”課程为例,分析了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的意义,探讨了课程思政的主要环节及实践方法,并分析了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专业课程育人效果,也可为其他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及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沉积岩石学;教学改革;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2-0189-04

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is to insist basic task of "enhance morality and foster talents" when it impar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integrated to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can promote ideology, morality, artistic appreciation, "the Iron Man Spirit" in new times, and innovative spirit of students. This paper takes Sedimentary Petrology as an example. The significance, main processes, practical methods, and probl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is discussed, which is not only helpful to improve effect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but also provide reference of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other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edimentary Petrology; educational reform; cooperative education

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8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本科教育需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基本原则。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过程中,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做好整体设计,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2]”这为高等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同向而行,为形成协同效应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课程思政”的意义及“沉积岩石学”课程的性质

(一)“课程思政”的意义

根据十九大精神,本科教育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高水平的本科教育不仅要为国家建设培养优秀的各类技术专业人才,还要重视人才的德行教育与塑造。传统高校教育中思政课程多在第一学年,存在时间短,孤军作战的窘境。同时,部分学生,特别是理工科类的专业技术型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为此,有必要在专业课教育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从细节入手,将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结合,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全面育人效果[3-4]。

(二)“沉积岩石学”课程的性质

“沉积岩石学”是地质学领域的专业课,是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与勘探、地球化学及地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其包括沉积岩石学及岩相古地理两部分。长江大学(原江汉石油学院)自建校以来就开设了“沉积岩石学”这门课程,经过不断的教改、革新,该课程于1989年被列为江汉石油学院(现长江大学,下同)第一批重点建设课程,1997年被评为江汉石油学院优秀课程,2002年被评为第三届省级优质课程,2003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6年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及油气勘探的专业特色和优势,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地学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从事油气资源勘探相关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科研人才。为此,课程要求学生:1. 理解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及其演化规律;2. 掌握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鉴别,了解火山碎屑岩和其他沉积岩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初步鉴别;初步掌握岩石形成环境分析的方法;3. 初步了解沉积岩在油气藏形成、地质灾害预防及工程地质研究中的作用;4. 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具有创新和奉献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服务国家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及科研人才。

本课程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1. 课程内容涉及学科多,交叉性大。沉积岩是沉积环境、物源供给及构造演化等综合作用的产物。对其研究涉及到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知识,是地质学领域研究的基础;2. 与国家能源需求密切相关。目前,根据全球油气勘探成果来看,大部分油气都储存在沉积岩中。为此,加大沉积岩的研究可增大油气勘探潜力,为国家发展提供能源保障;3. 发展迅速。国内外对沉积岩的研究手段不断提高,经费投入力度加大,不断涌现出新的理论及技术,促进了沉积学研究的高速发展。

二、课程思政的教学与实践

(一)课程设计

结合学校办学定位,立足“沉积岩石学”的课程特点,制定课程思政目标为培养学生继承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具备“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高尚情操,具有强烈的爱国及創新精神,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度的国际视野、规范的职业素养及创新奉献精神的技术及科研人才。通过沉积岩石学研究的发展简史,主要的国内外沉积学前辈相关事迹,增加学生的专业归属感、自豪感,引导学生继承优良传统,增强爱国奉献精神教育,传承新时代铁人精神。结合国家重大政策及精神,社会热点,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及爱国爱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通过国际能源局势、重大事件及相关领域新进展,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国际视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铁人精神。

(二)课程准备

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的融入需避免生搬硬套的添加,其需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与思政内容的融入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目标。本课程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和特点,围绕重点、难点,积极发掘思政元素,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紧密联系,形成协同效应。主要通过课程的研究进展,主要的人、事及时政,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国际视野、科研能力、家国热情及社会责任感。“沉积岩石学”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结合情况如表1。

(三)课程实践

科学合理、有序顺畅及润物无声的教学过程是保证课程思政效果的关键。因此,如何抓住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融入点,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能达到理想的思政育人是课程实践的重要内容。“沉积岩石学”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并初步形成了“知识传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培养育人”“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结合专业传授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了传统讲授、网络工具利用、课间实践基地探究及主题讨论等方式积极开展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绪论、研究进展及基本理论教学环节,以讲授法为主。通过沉积学领域的重大事件及时政、全球能源事件、沉积学家(特别是中国沉积学家)对沉积学研究的重大贡献等,注重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奉献精神、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探究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等。比如,在绪论中通过沉积学领域的“索比(Sorby)”及“沃尔索(Walther)”奖的由来及最近一次获奖者的科研情况及贡献,增强学生专业归属感,提高学习兴趣,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创新及探索能力。通过“翟天临博士论文”等学术不端事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规范的科研行为。通过我校高振中前辈提出内波、内潮汐沉积,王成善院士主持的中国大陆钻探计划、地学大数据工程等,位于世界前沿领域,彰显中国地学界的成果等,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增强爱国爱家爱校情怀。通过碳酸盐岩分类的研究历程,特别是引入已93岁高龄的冯增昭先生仍坚持科研、学习英文,创办《古地理学报》及《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创新精神,强化爱国奉献,传承新时代铁人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2. 在重点及难点内容教学时,引入油气勘探实例,并通过课下文献资料查阅,制作多媒体,结合讨论式教学。如在白云岩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时,引入四川盆地油气勘探获得突破的实例,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爱国奉献、严谨科研及铁人精神。通过白云岩形成机理的文献资料调研、多媒体制作及小组讨论,结合“微助教”,课程网络资源等在线学习,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其探究能力,提高科研素养,扩大国际视野,加强团队合作及口头表达等综合素质培养。同时,通过本校高振中、张昌民、何幼斌、胡明毅、李维锋、张春生等积极投入油气勘探研究,获得了一系列丰富成果等重要事迹(开拓性成果、重大科研项目及奖项、国内外知名度等),既培养学生艰苦奋斗、潜心科研、传承新时代铁人精神,又增加学生的爱校情节及专业归属感(在普通高校也可以做成重要成绩),为国家建设服务。

3. 课间实践教学体系是本课程在长期教改中形成的特色之一。长江大学校内及周边有一系列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点。校内的三峡地层岩石标本长廊、实验室及校内各类大型岩石标本可加深岩石特征的掌握、形成环境分析及研究方法的了解。校内的沉积模拟实验室,包括大型的水槽模拟实验及小型的玻璃水槽,后官湖、长江及汉江等实地教学,可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碎屑颗粒在搬运、沉积过程的变化,提升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与课间实践教学相结合,同时引入基地建设历程,典型现象及主要人、事等,既能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把握,提高分析、探索及研究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传承新时代铁人精神,为国家能源建设输送优秀的技术及科研人才。

三、课堂评价

(一)结果分析与评价

为进一步评价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课程组对资源勘查工程、地球化学及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近100余名学生进行了系统调查,具体结果见表2。从调查结果来看,课程思政在“沉积岩石学”课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育人作用。

(二)总结与思考

从结果分析来看,“沉积岩石学”课程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爱国奉献与求实创新精神、科研素养的培养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尚待加强。

1. 思政教育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学校统筹规划,院系具体落实,教师最终实施等环节。在学校方面,需要教务处等相关部门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为课程思政提供保障。同时,以院系领导、资深教授及青年骨干为主,集中讨论课程思政的内容,编写大纲、教材、教案。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思政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2. 专业课中课程思政具有复杂性及灵活性。一方面,随着国家能源需求及全球能源局势的变化,油气勘探领域的新技术及成果不断涌现,而党中央国家政策及时政也在实时更新,这使得思政内容素材不断变化。另一方面,由于专业不同、学生能力各异、教师习惯及素材不同,导致思政内容及方式各异。这就需要学校、院系及课程组共同商定,保证课程思政的目标一致性,方法和手段可以因材施教。比如教学手段方面,通过学生反馈,增大实例分析、课间实践教学及研讨式教学是今后改革的主要方向。

3. 急需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评价机制。目前,课程思政评价主要都是依赖老师的主观判断,学生的评价反馈,较难定量反应课程思政的具体成效。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从学校、院系、实践及改进的考核评价机制。学校及院系需以查促改,查设计、抓过程、推案例、看成果。教师需精心安排课程思政内容、设计融入方式、采用灵活方法,保证课程顺利推进。同时,结合课后反思、学生反馈及人才跟踪情况,持续改进课程思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立德树人,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3340.htm.

[2]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教高[2018]2号.http://www.gov.cn/xinwen/2018-10/18/content_5332026.htm.

[3]张美玲,贾彩凤,杜震宇,等.见微知著溶盐于汤——谈高校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生物学,2019(4):102-104.

[4]解从霞,李光九,耿延玲,等.专业课“课程思政”策略的构建与实践——以基础化学原理课程为例[J].大学化学,2019,34(11):38-44.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