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行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的问题与对策

2021-06-20 12:58娄芹芹叶敏
上海城市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一肩挑成效问题

娄芹芹 叶敏

摘要:上海郊区政府凭借其强大的村干部再安置能力,使得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的村庄总体上运行平稳。和其他省市相比,上海郊区推行“一肩挑”的消极影响并不大。但上海郊区在推行“一肩挑”过程中也存在选人受限、负担过重、选举组织难、梯队培养和党群干群联系弱化等诸多潜在问题。在实地调研基础上,试图就上海郊区如何更好地推进“一肩挑”制度提出对策思考。

关键词:上海郊区;“一肩挑”;成效;问题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21.03.010

鄉村振兴,离不开基层组织的振兴。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能稳固。”而推行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便是中央和省、市、县委从上到下的战略安排,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基层政权的有效举措之一。自2002年中央办公厅第14号文件提出“提倡把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按照规定程序推选为村委会成员候选人,通过选举兼任村委会成员”后,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便作为一项倡导性的政策议程被正式提出。此后的文件也一直用“提倡”“可以”“鼓励”等字眼来描述“一肩挑”。直到2017年,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后,中央文件中“一肩挑”出现的次数愈来愈多,并且用“应当”“全面推行”等字眼来规定“一肩挑”的落实。在2018年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对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有了更加精准的表述,提出“村党组织书记应当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应当交叉任职”。按照时间线索,对中央层面政策文件进行梳理发现,中央对“一肩挑”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推广范围也越来越宽。而作为大都市的上海,在推进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方面,也未曾止步。

一、上海郊区推行村级负责人“一肩挑”的实施情况

1.上海郊区农村的特点

“上海郊区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发展空间,是城市功能延伸拓展的重要腹地。”[1]仔细分析上海郊区农村便会发现,上海郊区农村主要有以下四个典型的特点。第一,聚落结构较为分散。上海地区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河道纵横交错,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上海郊区农村多数还是传统村落的样子,居民点沿河流呈点状或带状分散布局,四周有农田包围,住宅布局疏散,密度低,有菜畦、自留地与宅院穿插。第二,城乡关系较为紧密。叶敏(2019)按照城乡关系的紧密性程度,将中国区域性城乡关系区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紧密型城乡关系、宽松型城乡关系和松散型城乡关系”。[2]上海郊区的城乡关系更加接近于紧密型城乡关系,即上海郊区农村在受到大都市上海的带动、控制和反哺下,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乡村的发展自主性也微乎其微。第三,上海农村空心化,本地人才外流严重,外来人口导入过多。学界关于农村空心化的理解有三种解释,分别是:“空间与聚落的空心化、人口的空心化和经济社会与基础设施的空心化。”而对上海郊区的状况而言,主要是人口的空心化,即“将农村人口空心化看成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导致农村人口下降和农村青壮年人口比例下降,农村剩下的人口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的独特现象”。[3]但由于上海郊区城乡关系较为紧密,在上海城市经济的带动下就业机会多,以至于农村外来人口导入较多。第四,村干部职业化较为彻底,村级组织发展功能淡化,社会治理功能强化。上海市通过工资绩效考核、职责分工明确、工作时间坐班制和“村务工作的文牍化”等措施,逐渐将村干部变成一个稳定而有预期的职业。[4]上海郊区农村村干部在享受“高薪资”的同时也会受到“高控制”。这种“高控制”主要表现为村级组织要维持村庄的秩序而不是发展村庄的经济。同时受“高控制”的影响,村级组织发展功能越来越淡化,社会治理功能越来越强化。

2.上海郊区推行村级负责人“一肩挑”的总体进展

上海市农村村委会2018年换届选举自2017年8月启动前期调研,至2018年9月中旬全部顺利完成换届。据统计,2018年换届选举后,上海市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占比42.1%①。其中,松江区和奉贤区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比例较高,分别是51.8%②和54.3%③。上海市“一肩挑”正处在大力推广阶段,其中,奉贤区2021年换届选举“村书记、主任‘一肩挑要全覆盖,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号召力、凝聚力”④。崇明区2021年换届选举也要“大力推行‘一肩挑,集中选优配强能够团结带领党员群众推动乡村振兴、创造美好生活的村‘两委干部特别是带头人,不断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层基础”⑤。总之,上海郊区推行“一肩挑”,不仅可以让部分当地人才“回流”,为乡村振兴和村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而且政府也加强了对村级组织的“控制”,城市也加强了对乡村的“控制”。最重要的是,上海郊区推行“一肩挑”后,村庄总体上平稳运行,后续治理发展的消极影响并不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上海市凭借村级组织行政化和村干部职业化的优势实现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平稳过渡。上海郊区通过提高村干部的工资报酬、拓展村干部的来源渠道、拓宽村干部的上升通道、完善村干部的激励保障制度和实行绩效考核机制等一系列职业化手段,来加强对村干部队伍的管理。总体而言,上海村干部职业化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村干部通过坐班与村民联系较多,也与村民关系较好。同时,各级领导对于村干部能否“挑得起”心里也有杆秤。所以上海郊区推行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时,可以平稳过渡,极少会出现“无人选”“选举难”等问题。

另一方面,政府对村干部的“再安置”能力很强,上海郊区推行“一肩挑”的“后遗性”并不大。比如笔者在上海市郊区调研时发现,由于镇域能够为村干部提供较为充足的就业岗位,所以一般对于未达到退休年龄又需要离开村里的村书记或村主任采取岗位“再安置”的办法,一般将离开的村书记或村主任安置到镇职能部门或事业单位工作,待遇上不降低。例如,“上海市奉贤区H村原副书记徐某被安置在其他社区当书记。H村原村主任王某被安置在镇乡村振兴办,H村原副主任许某被安置在镇爱卫办。”⑥总而言之,上海郊区为了实现“一肩挑”在选举前就提前谋划,物色人选,做到同级别的岗位再安置。而对于落选干部普遍采取一定的柔性化安置办法,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在经济上做到对落选干部的“待遇不变”。所以,和其他地区相比,上海郊区实行“一肩挑”后,落选人员和村民对于“一肩挑”的人员都较为满意,推行“一肩挑”的消极影响并不大。

二、上海郊区推行村级负责人“一肩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实践证明,上海郊区在推行“一肩挑”后产生了许多积极的效果。比如,“一肩挑”明确了书记在村里的“一把手”地位,提升了党组织对社会势力的驾驭能力;又比如,“一肩挑”提升了村级组织的内部凝聚力,加快了村级组织的运转效率;再比如,“一肩挑”增强了村级组织的治理能力,“一肩挑”制度使得村级权力更加集中到村书记职位上,这种权力集中有助于政策和意志的推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上海郊区在推行“一肩挑”过程中也存在选人受限、负担过重、选举组织难题、梯队培养问题和党群干群联系弱化风险等诸多潜在问题。如何更好地推进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需要我们正视并解决其中的矛盾与不足。

1.选人受限

推行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意味着只能从党员同志中确定合适的人选,同样意味着一些不是党员的致富好手和“土专家”等群众代表不能入围,更没有参选资格,导致他们可能会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思想。同时,个别村社会原子化程度较低,“派系化、家族化”问题较为严重,导致一些优秀青年长期难以入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肩挑”的关键在人,难点也在人。人选得准、选得好一顺百顺,人选不好、选不准,将直接影响一个村三年、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和稳定。“一肩挑”后,村主职干部人选需从党员同志中挑选,既要体现组织意图,又要服从群众意愿,还要具备能力强、素质优、威望高等条件。而对上海郊区而言,有合适人选的村庄并不多。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上海郊区推行“一肩挑”过程中选人存在以下两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户籍问题,导致“矮子里面拔将军”。“一肩挑的难点是要实现属地化,导致村书记不能外派。原来通过挂户口的方式解决,现在公安也严格了。如果村子里实在没有书记的人才,就会矮子里拔不出将军”⑦。二是书记兼主任,产生“倒兼”问题。村主任身份受制,部分优秀村主任因为不是党员身份而被排除在外,属地化原则导致“倒兼”,有能力非党员的个人被排除在外。“推进‘一肩挑在上海是有些困难的,上海郊区农村空心化,村里没有人才,我们很多书记都是政府选派下去的,推进‘一肩挑后,说是先当书记再选举为主任,但是由于要求书记是本村人,实际上是形成了‘倒兼问题,白白地把书记的职位送给了主任。”⑧此外,根据各村情况的特殊性,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的实施还存在能否“挑得起”的问题。

2.负担过重

农村事务繁多,各方关系复杂,整体素质不高,一些“张家长、李家短”的小事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就可能会发展成为较为严重的信访问题,牵扯村干部的许多精力。“一肩挑”使其事务更多,在某种程度上其很难做到一心多用,繁杂的任务可能使其分身乏术。换句话说,“一肩挑”村干部任务加重,可能会加剧其任务的复杂性,从而导致“一把手”职责“超载”,以致可能无法正常完成其任务。“一肩挑”及“两委”交叉任职后,村干部职数减少,但是减员不减事,“两个人的活一个人干”,工作任务加重,对村干部的能力和精力提出了较大的挑战。笔者在上海郊区调研的过程中,有书记也反映到,“刚刚实现‘一肩挑,原來的主任被安排到镇里部门工作了。‘一肩挑之后,感觉有‘开不完的会,分身乏术;权力集中在一个‘脑子,但是两个‘脑子想问题比一个‘脑子强”。⑨实行“一肩挑”及“两委”交叉任职后,村干部人手减少,常常抱怨自己没有“三头六臂”,许多“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应接不暇,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在夯实基层组织、壮大集体经济等“主战场”上更是“无心恋战”。同时,村里重要决策的制定和各类任务的落实都由一个人牵头完成,特别是情况较为复杂的村庄,往往造成村干部“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极容易出现“担子过重折了扁担”、撒手不管等问题。

3.选举组织难题

在推行“一肩挑”的过程中,组织选举难度大,有些村庄未举行民主选举或选举走形式。虽然中央文件每次提及“一肩挑”时都着重强调“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但是,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有可能在落地的时候成为一句空话。由于村书记直接接受镇(街道)党委领导任命,而村主任却不同,主任由村民选举、罢免或任命,所以在实行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后,大多是村书记兼任村主任。目前,2021年上海郊区村“两委”换届选举已经拉开序幕,这是上海郊区农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更是加强上海郊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从以往经验来看,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大都采用先党组织换届再进行村委会换届的程序,如何把组织意图人选选上村委会主任,有的村还需乡镇党委引导。“一肩挑”在程序上要如何更好地操作需要加强指导,既要保证合适的人选选出来,又要做到依法办事,体现选举人的意志。调研中还有部分基层群众反映,实行“一肩挑”,意味着一些能力较强的非党员村委会主任,将无法再通过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个别群众认为自己的选举权、自治权被剥夺,投票选举只是形式而已。

4.梯队培养问题

上海郊区在推行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的过程中,也产生了梯队培养的难题。虽然,“一肩挑”制度使得村级权力更加集中到村书记职位上,这种集中有助于政策和意志的推行,但同时,也带来了村书记巨大的工作负担和责任压力,这时主职干部不仅需要对接上面和外界的各类事务,而且需要安排各种政策的执行和村庄内部的矛盾诉求,而副职干部则可能出现“不担当”的心理,将许多事务都往村书记身上推。在调研中,一个副职干部就向笔者反映:“‘一肩挑之后,副职干部的积极性下降了,遇到一些难事,也尽量往书记身上推,而以前一些事会去找主任,甚至自己想办法去化解。”⑩村干部特别是年轻的村干部职业规划也需要看到“希望”和“出路”,但是“一肩挑”制度将年轻干部和副职干部晋升通道狭窄化了,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成为新的难题。奉贤区H村村书记自2020年7月“一肩挑”以来,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工作负担:“凡事都需要我自己做主,两委干部工作积极性不足,内部也不够团结,甚至不配合工作的开展。村里拆违,我只能在第一线‘当头炮,矛盾和责任全集中在我头上了。”除此之外,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还可能影响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原来村级组织是由“书记-主任-副职-后备干部”构成的干部梯队体系,村主任职位是一个成为书记之前的重要锻炼岗位,“一肩挑”制度实施后,能够担任书记的人才可能因为缺乏中间的主任职位的锻炼而能力不足。有书记反映,“‘一肩挑涉及年轻书记能不能挑起来的问题,容易出现矛盾。现在村书记比较年轻,做群众工作没有多少经验。原来的体制是梯队培养,先是当助手,后面进班子当村委副主任,然后当主任,再当书记。‘一肩挑之后,书记的历练不够,经验不足,不容易搞好。”?

5.党群干群联系弱化风险

在中国共产党的治理传统中,群众路线和社会动员是农村工作的命脉,社会动员能力是党群干群关系密切程度的基本反映。在这方面,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的推行也具有不确定的影响,即具有正向和反向两方面的效应。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一肩挑”制度的正向效应主要体现为这种组织设计使得党群网络与干群网络实现一种合体化运行,村书记必须既要当好党员的“家长”,也要当好普通村民的“家长”。但是,“一肩挑”制度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的反向效应也是存在的,一个因素是“一肩挑”在人事选择上有着更强的“先定性”,实际上降低了村民选举权利的“含金量”,这个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书记在一些村民中的合法性。在“一肩挑”制度下,一些村民可能因为选举权被淡化而对村级组织缺乏认同,继而产生一定的离心力。我们在上海郊区调研时,有部分书记也提到,“换届变成‘走形式,‘一肩挑人选由镇党委统领和把关,支委内部协商决定,倘若放开竞选支委,后果难控,因此选举只能形式化。”?另一个因素是,“一肩挑”制度将村级组织的主职干部从两人变成一个人,这个对于一些经过合并过的大村而言就可能存在“摆不平”的问题,有书记讲到,“情况复杂的村庄不适合‘一肩挑。一方面,村庄人多事务多,一个人挑不起,重点工作需要搭把手;另一方面,对于合并村而言,如何挑选‘一肩挑的对象成为难事,书记和主任角色分开的时候,可以各自代表一方,而‘一肩挑之后书记失去代表性,侵害了部分村民的利益,意见难统一,工作难应付。”?还有一个因素是“一肩挑”后村书记在联系群众时的“精力有限”,村书记可能被政府工作“拽在上面”,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往下跑”,这个因素可能会造成党群关系链条的松弛。上海市F镇H村刚实现“一肩挑”,原来的主任被安排到镇里部门工作了,书记直言:“‘一肩挑之间感觉有‘开不完的會,分身乏术。”?其他村的村书记也存在类似的困扰:“‘一肩挑以后对于领头雁的精力和个人能力是极大的考验。原来村里的事务有主任帮衬,而现在我必须做到上下兼顾,然而上级任务繁重,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群众经常找不到、见不到书记,不利于巩固党群关系。”?

三、上海郊区进一步推进村级负责人“一肩挑”的对策建议

全面推行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事关农村发展稳定,事关乡村振兴大局,更事关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必须要抓紧抓实抓好,所以,进一步优化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的对策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1.合适人选要及早排摸

大力推进“一肩挑”,选好干部是核心。村级组织换届前,应尽早开展人选排摸,全面摸清掌握各村的真实情况。如可以组织纪检、政法、统战、信访等部门成立村“两委”换届选举联合审查小组,制订工作方案,严格审查村“两委”候选人,为实现“一肩挑”提供可靠的前提保障。考虑到“一肩挑”后,工作任务明显加重,原则上要求村党组织书记人选要符合综合素质好、“双带”能力强、有村干部任职经历且能保证工作精力等条件。建议提前谋划动员,加大人选排摸,充实“一肩挑”人选库,比如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乡贤回请法。对现任村“两委”干部中没有合适人选的,要下深水排摸人才,拓宽选人范围,通过退伍复员军人“优选”一批、外出经商办企业人员中“优招”一批、退休干部教师中“选请”一批等方法,动员一批优秀在外乡贤回村任职。二是选派任职法。对村内确实没有合适人选的,可通过从机关部门下派第一书记、指定乡镇(街道)干部负责等方式,主持党组织、村委会全面工作。三是整治分流法。对现任村“两委”干部中,部分不守规矩或者不担当不作为的村干部,严格执行村干部管理办法、村干部季度考评等制度,坚决撤掉一批、清理一批。

2.配套机制要健全完善

坚持关爱与严管并举,不断改善和优化村干部干事创业环境,切实地帮助解决村干部的生活保障和后顾之忧。一方面,要继续全方位加强保障,大幅提高村干部的经济生活待遇、政治生活待遇,增加文化教育,让村干部在正确的政治方向上工作有奔头、干事有劲头。如在提高经济报酬方面,可以将“一肩挑”干部的基本报酬提高至原来的1.2至1.5倍,并同步提高村其他“两委”干部的补助标准,提高干事创业热情。此外,还可以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机制,健全完善村干部慰问救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制度,全面推行定期免费体检制度,大幅提升离任村干部补助标准。在提高政治待遇方面,可以畅通晋升渠道,加大从“一肩挑”干部中选拔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力度,每年安排一定名额从“一肩挑”干部中考录乡镇(街道)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加大关心关爱力度,在各类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每年至少安排参加一次上级党委组织的能力素质提升培训。另一方面,要全方位加强监管,实行上级和村内、线上和线下、事前和事后等监督相结合。统筹整合纪检监察、组织、政法、公安和审计等部门监督力量,深化开展规范化、常态化的村级巡察审计,确保届期内至少巡察审计一次。下沉乡镇纪委监督力量,建立村级重大项目联村干部联签、纪检干部全程参与等制度,全方位监管农村“微权力”。进一步深化“后陈经验”,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进一步细化监督内容、监督工作规程,探索建立向乡镇纪委直接负责的村务监督制度,加大对“一肩挑”干部的直接监督力度。

3.程序设计要更加科学

始终坚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办事,严格把握选举程序中的关键环节。第一,应坚持关口前移,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换届选举全过程当中。对参选人选上,要加强把关筛查,加强支委、村民代表选举的掌控,积极推进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对村委会主任报名人选较多、组织意图人选“胜选”有难度的,综合分析与研判,通过谈心谈话、感情劝退等方式,为组织意图人选扫清障碍。第二,在选举程序上,要更加灵活多样。建议在先党组织换届再进行村委会换届的基础上,由各地根据实际,自行制定换届程序。比如,对村委会主任人选较难把握的,可调整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换届顺序,先选村委会主任再选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选出后,再作为党组织成员候选人;或者一些村党组织班子选举产生后,可以先让所有支委都自荐参选村委会主任,当选村委会主任的,可以作为村书记候选人,这样既保证了“一肩挑”,又保证了村书记是真正得到全体村民拥护的。一些情况较为特殊的村庄,视情况做出判断,比如对组织意图人选确实胜选难度较大的,村委会主任可暂时不选,由村书记先主持村委会的全面工作,待条件成熟后再行选举。

4.要注重后续治理能力的提升

上海郊区在推行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时,不应该只关心“一肩挑”干部的利弊得失,还应该注重村班子成员的整体优化,使得村“两委”成员同唱一首歌,共下一盘棋,才能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为乡村振兴建设注入全新的发展活力和创新动能。一方面。要优化选人用人机制体制,不断提升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和凝聚力,吸引更多“能人异士”进入村“两委”班子,注重从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优秀乡贤和退休教师等农村综合人才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要努力形成“单枪匹马独当一面,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要完善“一肩挑”村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壮大充实后备干部“人才库”,真正把村里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青年人才培养为村“两委”后备力量。通过“实职锻炼”“帮教帮带”等方式对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切实解决基层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给他们指明路子、压实担子、搭好梯子,不断提高素质,增强技能,增长才干,为“两委”班子备好新鲜血液。只有通过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注重提升村庄的后续治理能力,才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有力的组织支撑与组织保证。

5.因地制宜地精准施策

2021年1月4日发布的中央1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对于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的推行,较前面文件中提到的“全面推行”态度,又给了些回旋的余地,提倡“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因此,我们应根据各村不同情况,认真做好前期选情分析,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区别对待,宜兼则兼,宜分则分,条件不成熟的村可根据情况逐步推行。突出问题导向,明确实施范围。以提升村党组织组织力,强化村党组织政治功能为着力点,做到逐村研判,选准人、用好人,用公平公正提升“一肩挑”的公信力。明确将党组织虚化弱化边缘化、村务管理混乱、集体经济薄弱等作为实施“一肩挑”的重点村。通过“全面摸排、综合分析、一村一策”的方式,对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空缺村、扫黑除恶斗争中问题集中的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等个别村,原则上都按照“一肩挑”要求进行选拔配备。对暂时不具备实行“一肩挑”条件的村,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注重将年龄较轻、文化程度高、政治素质过硬的优秀农民党员纳入培养对象,通过教育培训、岗位锻炼、参与村级重点工作等方式加快培养步伐,为顺利推进“一肩挑”工作打好基础。对于既能胜任村务工作,又能胜任党务工作;既有党内威信,又有群众基础的人才推荐为“两委”班子候选人,并对有能力、有意“一肩挑”的村主干及符合“一肩挑”的行政村进行摸底,充分了解村情民意,积极鼓励有实力的村主干及符合要求的行政村实行“一肩挑”。

说明:本文系华东理工大学青年团队培育项目“农村基层组织‘一肩挑改革的制度效应与实施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附注:

①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区委常委会今天传达学习市委学习讨论会暨专题研讨班精神!还研究了这些事项 https://www.fengxian.gov.cn/shfx/subywzx/20201224/002002_c0ed4362-3d74-4a76-bd70-bc909b00a227.htm,2020-12-24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

②崇明门户·新闻中心http://www.shcm.gov.cn/cmmh_web/html/shcm/shcm_xwzx_cmxw_cmyw/2021-01-08/Detail_1659999.htm,2021-01-08,上海崇明.

③以上材料来自2020年10月20日笔者对上海市F区C书记的访谈。

④⑦⑨⑩以上材料来自2020年4月20日笔者对上海市F区L书记的访谈。

⑤以上材料来自2020年6月17日笔者对上海市Q区Z书记的访谈。

⑥以上材料来自2020年8月20日笔者对上海市F区Z书记的访谈。

⑧,-./01以上材料来自2020年11月20日笔者对上海市F区Z书记的访谈。

参考文献:

[1]王东荣,顾吾浩,吕祥.上海郊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若干问题研究[J].上海农村经济,2018(5):4-13.

[2]叶敏,张海晨.紧密型城乡关系与大都市郊区的乡村振兴形态——对上海城乡关系与乡村振兴经验的解读与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5):33-40+155.

[3]周祝平.中国农村人口空心化及其挑战[J].人口研究,2008(2):45-52.

[4]高万芹.村干部职业化的实践、后果及其制度监控——以南京远郊农村经验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1):81-90+165-166.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arrying out "one shoulder responsible" of Village Level Organization Lead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Lou Qinqin, Ye Min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200237 ,China)

Abstract:The suburban government of Shanghai, with its strong ability of resettling village cadres, makes the village with “one shoulder responsible” village cadre run smoothly. Compared with other provinces and cities, the "aftereffect" of carrying out "one shoulder responsible" in Shanghai suburbs is not obvious.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otential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one shoulder responsible" in Shanghai suburbs, such as limited candidates, heavy burden, hard selection organization, echelon training problems and the risk of fragil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y cadres and the people. Based on the field research experienc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on how to better promote the "one shoulder responsible" system in Shanghai suburbs.

Key words:Shanghai suburbs; "one shoulder responsible"; results; problems

責任编辑:王明洲

猜你喜欢
一肩挑成效问题
70家央企已实现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
哪些高官省级党政双副“一肩挑”?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一肩挑”易诱发腐败
董事长、总经理不该“一肩挑”?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