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深度学习”

2021-06-20 13:58郑彩珍
新课程·上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郑彩珍

摘 要:深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十分重视。要想实现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教师就需要完全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以及内部动力,实现学生素质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目标,并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进行探究,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有效情境教学;小学数学;深度学习

所谓深度学习就是一种在高级思维发展基础之上,对学习内容进行理解的一种学习方式。深度学习更注重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对学生内在潜能的调动,让学生在鼓励之下可以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索、反思以及创造。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要想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总目标,教师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那么,要如何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下面笔者将从几个方面为大家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非常紧密的联系。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成为目前数学教学的共识,而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要想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可以从创设教学情境入手,教师在运用贴近生活的有效教学情境时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更有利[1]。对情景教学法进行分析,相对于陌生的事物,学生对熟悉的东西会更敢于尝试,所以将陌生的数学知识变得熟悉化,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有帮助。因此,教师在运用有效教学情境时可以从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情境入手,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开动自己的大脑,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深度学习[2]。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后,为学生出示提前准备好的算式卡片,分别是“3×6+5=?”“5×9-7=?”“9÷3+4=?”“3+9÷3+9=?”,学生在做前面三组运算题的时候,做得又快又准确,一切都非常顺利,但是做到最后一组题的时候,学生不仅做题的速度慢了,而且出现一些争议。有的学生认为最后一道题的答案是“1”,有的学生认为是“15”。最后在学生不断思考和探讨之下,对这道题的答案有了共识,那就是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加法,得出的正确结果是“15”。这个时候教师一定不可以就此打住,而是紧追着学生提问:“那如果想让3+9÷3+9这道题的结果就等于1,要怎么改可以办到”,学生很快就会给出答案“加上括号”,即“(3+9)÷(3+9)=1”。然后为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数学,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这两道题所采用的数字和运算符号都一样,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二、创新教学方法,始终保持数学教学的本质不动摇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教师在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中,要始终保证教学方法与数学问题之间所存在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抓住数学本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数学。在笔者看来,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应该基于对数学知识的深入分析和研究,这样才能体现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的根本意义[3]。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其抽象性在于它的数都是用字母表示的,而它的逻辑性在于任何的数学问题都可以找到客观存在的前提,且具有可以寻找到的发展规律。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要先了解字母的意义,然后再通过教师的具体引导,让学生经历运用字母解决数量关系这一步,帮助学生突破抽象性这一数学学习的阻碍。另外,教师在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过程中,应该将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探索数学发展规律作为重点教学任务,引导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课“认识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道具,为学生准备两个制作好的魔术盒,告诉学生如果从左边放进去一个球,再从右边拿出来,这个球的数量就会发生变化。教师先拿3个球从左边放进去,结果出来12个球,教师又拿10个球放进去,结果出来40个球,第三次的时候放进去2个球,让学生猜一猜这次出来的是多少个球。学生根据前面的两组数据,分析得出12是3的4倍,40是10的4倍,所以三次就2×4=8。然后,教师再说几个数,让学生去检验一下自己所找出的运算规律是否正确,得到验证发现是正确的后,就可以开始接下来的步骤了。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带领学生一起去分析:魔术这样变下去有没有可能结束?学生这个时候自然会否定,教师就可以继续提问:“那同学们可以总结出这个魔术的规律吗?如果要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将这些数字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通过一番深入的思考和交流之后,就会用字母将其表示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因此学生的数学深度学习得以促进,使得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进而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高效。

三、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提炼出数学重点知识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任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应用都是为数学教学内容服务的,但是很多教师往往忽视这一点,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应用作为教学的主体工作。教师需要明白的是,有时太过于复杂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导致数学知识的模糊性,也有可能让学生处于一种游离在数学知识外的状态,那么,这必然会让整个数学课堂缺乏探讨重点,学生也会分出不少的精力和时间去思考其他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深度学习受到影响,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降低[4]。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尽量丢弃教学情境中不必要的一些情节,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思考当下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深度学习。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课“分数乘除”的教学中,这一课有一部分是学习“倒数”的,为了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倒数的含义,很多教师都会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这节课程的学习:“升学后同学们都会认识新的朋友,那么朋友之间第一次见面时为了表示友好都要做些什么呢?”这个时候学生大多会说“握手”,然后教师继续提问:“握手需要几个人才能完成?一个人可以握手吗?”并让几名同学站起来为大家演示一下。学生通过演示,就能了解握手是需要两只手才能完成的,这个时候教师又一次进行提问:“同学们是怎么理解相互成为好朋友中的‘相互一词的?”通过这个提问让学生進入“倒数”的课堂教学中。但是经过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前面的很多情节即使删掉也不会影响教学情境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就可以对以往的教学情境进行删减,最终改为“升学后认识了新同学,之后相互成了朋友,同学们如何理解‘互相这个词”。这样也不会让最终引出课堂教学内容这一结果受到影响,同时还能节省不少的时间,让学生深入思考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四、为学生保留深度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虽然学生的学习任务不是很重,但时间也是非常紧凑的,因此很多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和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对时间的分配,常常会出现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但是学生的探索还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进行,而教师已经迫不及待地结束了的情况,这样学生根本没有进行深度思考的时间,又何谈深度学习。鉴于此类情况,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数学层次,先从表面入手,让学生从教师的引导中提取数学信息,然后再由表及里,让学生将所提取的数学信息归纳成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模型,做到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最终,学生在深度思考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数学运用能力[5]。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线与角”的教学中,里面有一部分是学习“角的度量”,教师在运用有效教学情境时,可以为学生展示时钟、树叶、棱锥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学生在其中寻找“角”。学生很快就能解决这些表面的问题,时钟上的角在它的两个指针之间,棱锥的角在它相交的两条棱之间,树叶的角在它互相交错的叶脉上。当学生完成这些表面的思考后,教师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其继续深入思考:“这些角都有什么特征吗?”当学生回答了之后,教师继续提问:“那谁可以根据这些特征给角下个定义?”这个时候,学生很容易得出角就是由两条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让其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想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激发,那么就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数学的本质和内容,同时还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和重点提炼,并且需要为学生留足深度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被激发,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车佳莉.基于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课堂教学现象分析[J]. 新课程,2017(10):7.

[2]魏周乐.教学有方向 学习有深度: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J].考试周刊,2019(55):104.

[3]石晓梅.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J]. 小学生(教学实践),2018(12):73.

[4]房禾青.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15):71-72.

[5]王娟.前置性学习下的深度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五自学习单”的设计与应用[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8(8):19,21.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