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歌曲《昭君出塞》艺术分析及演唱处理

2021-06-21 13:59胡朝敏
黄河之声 2021年7期
关键词:烽烟王昭君昭君

胡朝敏

古往今来,以王昭君为人物原型的作品有很多,例如:王安石的《明妃曲》、李白的《王昭君二首》等文学作品,李翰祥导演的影视剧《王昭君》、王志信创作的歌曲《昭君出塞》以及王祖皆和张卓娅创作的同名歌曲等艺术作品,其中刘麟、王志信创作的艺术歌曲《昭君出塞》也可谓是独树一帜的经典之作。

一、作曲家及创作背景

王志信和刘麟共同创作的艺术歌曲《昭君出塞》是根据历史题材昭君公主和亲嫁于匈奴为创作背景的声乐作品。

(一)历史背景

艺术歌曲《昭君出塞》是以西汉时期宫女王昭君为人物原型而创作的,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据《西京杂记》中记载,王昭君入宫后因没有贿赂画工毛延寿,使其心生怨恨故意丑化王昭君,并使她被迫身居冷宫未得召见。而后,匈奴单于入朝求娶汉女,王昭君为求保边境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而自愿请求远嫁匈奴。在嫁入边境后,昭君与胡人朝夕相处、传播中原文化。同时,胡、汉两地也在王昭君的努力下结为盟友近50年没有战争,使得边境百姓安居乐业。

(二)词曲作者

艺术歌曲《昭君出塞》是由王志信和刘麟共同创作的经典作品之一,作品曲调优美、情感丰富、较大的音域跨度使其更具有张力。二人也曾多次深入基层,走过大江南北,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并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声乐作品,其代表作《孟姜女》、《花木兰》、《昭君出塞》等。

王志信,国家一级作曲家、指挥家,并在声乐教育领域中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也培养了许多歌唱演员。作曲家王志信善于对传统艺术进行不断的探索及尝试,使其音乐作品具有民族传统风格的同时,又展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特征,同时在音乐创作中融入中国民族精神、历史故事等传统文化,并结合西方音乐元素使其作品更具民族性、戏剧性和艺术性。其代表作品有《遍插茱萸少一人》、《中国的春天》等。

刘麟,国家一级编剧、著名词作家,其多首作品入选为各高级声乐教材中,同时曾多次参与国家级各艺术活动的创作与策划,其代表作有《大海一样的深情》、《祖国,我为你干杯》、《走进春天》等等。

二、艺术分析

艺术歌曲《昭君出塞》是一部典型的再现三部(A+B+A’)曲式结构,在歌曲中作曲家运用中国民族六声、七声调式,展现出浓郁的民族性与戏剧性。

(一)曲式结构分析

全曲共101个小节,其中前17小节为前奏部分,该部分以九拍缓慢的和弦织体结构将我们带入西域风情,同时运用16分音符的快速弹奏模仿琵琶的轮指弹奏手法,使其营造出王昭君心中的不安与纠结。从第9小节开始速度逐渐加快,力度上由弱渐强再由强逐渐向弱过渡。在经过一番强弱对比后引出歌曲主题。18-42小节为乐曲的第一乐段(A),在该乐段中多以抒情、流畅性的分解和弦为主,而第二句主要以短促紧凑的柱式和弦为主,因此前后两句形成强烈对比,进一步突显情绪变化。而在本乐段最后一小节和下一乐段的第一小节之间出现一个刮奏,刮奏在此处起到了连接上下两个乐段以及烘托情感急转的作用。

第二段与第三段(也是再现段)之间用四个“啊”作为连接部连接下文,并运用蒙古长调为基础衔接音乐情绪。同时,该段音乐织体以柱式和旋为主旋律和旋为副将全曲推至高潮。虽同为柱式和旋,但与前一乐段相比本乐段更加细腻且富有张力。

(二)歌词分析

词作者刘麟在进行创作时没有过多的讲述王昭君的怨恨,更多的是站在不同视角下将王昭君的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以及舍生忘死的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第一段开始部分“别家园,出雄关,昭君琵琶马上弹,马上弹。”中便以他人视角表达出王昭君在即将启程之际对家人、对故土的不舍之情,只得寄情于琵琶以表离别思乡之感。前一句表现不舍而下一句“女儿情,连胡汉,从此长城无烽烟,”就清晰地表明世上本无儿女私情,有的只是朝政国事,“从此长城无烽烟,无烽烟”这也更表现出王昭君此次远嫁的决心。

而第二段“纵马塞上行,放眼敕勒川,绿草绕毡房,牛羊接蓝天……暖在我心间。”中的画面正是王昭君初入边境时的热闹景象,山川、绿草、毡房、阿妈、奶茶等等,那里一切都是昭君在中原不曾见到的异域风情。“回首望中原,千里麦浪翻……黎民得平安,黎民得平安,”在这热闹欢快的时刻,王昭君回望故乡“麦浪、炊烟、夕阳、黎民”这样美好安宁的画面,使得王昭君心中无比欣慰,同时也更加坚定自己内心的信念。

在最后一段中,作者运用他人视角进行歌颂“古来都说,昭君怨,谁知红颜为江山……一支出塞曲,慷慨越千年,慷慨越千年,越千年”。有谁能知道红颜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所付出的一切,正是这样一支赞歌可穿越千年流传古今。

在艺术歌曲《昭君出塞》中词作者刘麟在进行歌词创作中多次运用到叠句的手法,如“从此长城无烽烟,无烽烟”、“慷慨越千年,慷慨越千年,越千年”等等。作者通过运用叠句的表现手法进一步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爱国情怀,更突显出王昭君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魄。

三、演唱处理及形象塑造

艺术歌曲《昭君出塞》是一首极易于传唱的作品,作者在处理作品时张弛有度,使音乐更加情节化、具体化、视觉化。并将抒发情感、弘扬中国精神以及王昭君“红颜为江山”的高尚情操展现得细致入微。

(一)演唱及情感处理

歌曲《昭君出塞》在开篇就以充满西域异国风情的音乐旋律迅速将我们引入音乐意境,在A段中讲述了王昭君在和亲车上看着渐行渐远的家园心中不免悲伤、纠结和不安。“别家园,出雄关”道出了王昭君离家的情景,因此在演唱过程中气息平稳、自然、舒畅,同时“园”和“关”的前倚音以及字头字中字尾的流畅、圆润且情感细腻。“昭君琵琶马上弹,马上弹”中“昭”后出现半拍休止,这需要在演唱过程中气息支撑同时声断气不断,而第一个“弹”字为七拍,可在第三拍结束后作了换气处理,并加入了中国戏曲哭腔的音乐元素,在演唱最后一句“马上弹”时更要稍带哭腔突出附点和倚音并落在“弹”上,也进一步凸显出离别之情。从“女儿情,连胡汉”开始便第一段的高潮,随后出现的三次“无烽烟”层层推,体现出王昭君出使西域的坚定信念。因此在演唱时要层次分明、内心坚定,同时要注意最后一个“无”后也作了声断气不断的处理,“烽”作了回原速处理。

第一段结束后一个刮奏将第二段引出,第二段的热情奔放与第一段的离别之情截然不同,透过鲜明的对比中可以了解到匈奴人的热情,“纵马塞上行,放眼敕勒川……阿妈捧奶茶,暖在我心间”,一时的欢快冲淡了离别的忧伤,在这一部分速度加快、旋律活泼,因此演唱时字头要清晰,咬字要轻盈不要过于死板,连音线时声音圆润,同时注意把握“塞、绕、接、迎、捧”等字的重音处理。第二句“回首望中原,千里麦浪翻……黎民得平安”回望故乡看到麦浪、炊烟、夕阳、百姓,王昭君释然了。该部分要在演唱时要带有陈述的语调,最后两句“黎民得平安”要一句比一句更舒展,最后连接四个“啊”。这四个“啊”中每个都起在弱拍上,因此在演唱时更要舒展大气,语气要有所变化,不要一个语调唱满九个小节。

AB两段都是以王昭君的视角进行诉说,而最后一段则是以他人角度进行讲述,因此在演唱中要更加慷慨激昂、开阔豁达。在“古来都说昭君怨,谁知红颜为江山,为江山”中出现的16分休止符和32分小附点,在演唱中声音停顿是气息要连贯不能断开。结尾处出现三次“慷慨越千年”由弱渐强、层层递增、使情感不断升华,展现出世人对王昭君的歌颂与赞美。因此我们在演唱过程中更要注意情感的对比以及旋律的流动与舒展。

(二)音乐形象塑造

在艺术歌曲《昭君出塞》中作者运用音乐的此起彼伏塑造出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人物形象,并将我们带回西汉时期,亲眼目睹远嫁和亲场景的庄严、浩大。我们知道女子和亲在历朝历代中都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政治手段,统治者之间为求得到某种利益或维系某种关系被迫提出联姻,因此多数皇亲贵胄迫使将女儿远嫁。而王昭君并没有因遭歹人陷害、误解拘于冷宫而产生怨恨,反倒在得知和亲的消息后自愿请求出使匈奴嫁于胡人,以求尝试改变自己的人生。也正因如此,歌曲《昭君出塞》中并没有一味地讲述和亲公主的愁与怨,仅用一句“女儿情,连胡汉”便草草带过,但却令人肃然起敬。在整首作品中没有过多讲述王昭君自身以及情绪变化,而是对和亲途中遇到胡人、回望故土的盛世景象描绘的细致入微,并通过描写前后的对比反衬出昭君心中的波动、变化,使作品更能引起听众的共鸣与回味,同时也更彰显出音乐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结 语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艺术作品《昭君出塞》在创作中融入了民族化色彩,通过抒情性和叙事性手法刻画出王昭君内心情感的变化,烘托出“红颜为江山”的胆识与气魄以及崇高的民族精神。《昭君出塞》在一开始,便得到大家的喜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历史文化继承与保留以及中华民族精神在学生和众人之间的传播与弘扬,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昭君出塞》从词曲创作到演唱技巧都极具研究价值和传唱价值,歌曲在创作中巧妙地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融合在一起,同时,王志信和刘麟通过艺术作品塑造出一个鲜活的中国女性的光辉形象。因此我们在进行演唱时可以将自己想象成王昭君,切实的感受王昭君的心理变化,体会王昭君大义凛然、豪情壮志的人物形象,并随着情节的发展声情合一的进行演唱。■

猜你喜欢
烽烟王昭君昭君
昭君思乡
千载琵芭语,不解昭君怨
浅论王昭君诗词中“怨”的艺术特征
题友赠胡杨树叶片(新韵)
周志高
《烽烟图》选页
《汉宫秋》中王昭君的形象解读
脑筋急转弯
马致远《汉宫秋》中王昭君的爱情与婚姻
写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