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2021-06-21 00:02高舟舟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数学课堂

高舟舟

[摘  要] 尝试并不一定就能成功,但如果不去尝试,就意味着放弃成功。尝试教学法是由邱学华老师提出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动性探究学习,主要包括准备练习、初步尝试、自主预学、再次尝试、教师讲解、巩固练习等教学环节。

[关键词] 尝试教学法;数学课堂;初次尝试;二度尝试;再三尝试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说过:“失败固然痛苦,但更糟糕的是从未去尝试。”尝试是一种自主探究的活动,是一种勇于探索的精神。尝试并不一定就能成功,但如果不去尝试,就意味着放弃成功。尝试教学法是由邱学华老师提出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重视尝试的价值,倡导学生自主尝试,其教学特点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尝试教学法改变了注入式教学,由讲授法变为探究法,改变了课堂角色关系,由教师主体转为学生主体。尝试教学法以自主尝试学习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能力的自我发展。尝试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展开主动性探究学习,主要包括准备练习、初步尝试、自主预学、再次尝试、教师讲解、巩固练习等教学环节。我以《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尝试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操作策略。

一、精心准备练习,奠定坚实基础

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数学教学亦如此理,没有坚实基础的楼房不会稳固,有效教学需要打好基础,需要搭好支架,教学应以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为基础,以学生潜在发展水平为指向。聪明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他们在新知教学前,认真做好基础性工作,精心组织准备练习,对与新知关联的旧知进行复习,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解决尝试问题铺路搭桥,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准备练习设计应具有基础性和趣味性,富有奠基和激趣双重意义。准备练习题的难度不宜大,主要对基础性知识进行复习,为新知教学奠定坚实基础。准备练习的价值还在于激發学生学习兴趣,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以学生的主动尝试做好积极的情感铺垫。我们在设计准备题时要降低准备练习难度,使学生容易获得成功,以增长学生的成就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一课时,我通过复习导入,给学生提供了两组简单易做的习题,其中一组是:

3×8=(  ),

24×4=(  )。

二、巧设尝试习题,初次感知尝试

俗话说:“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尝试题犹如学生的粮草,是学生学习的引子,尝试题的设计是关键。尝试题旨在给学生提出问题,为学生尝试活动提出任务。尝试题是例题教学的前奏,能为例题教学做好准备,尝试题一般与课本上的例题相仿,与例题内容相似,难度相当,形式相近,可以是课本例题的变形,可以从复习准备题中引申。尝试题应具有浓郁的趣味性和思考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尝试欲望。

我们可以将准备题进行适当延伸,将数学问题融入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创设出一种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自己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催生学生迫切探索尝试的动机。例如,在教学《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一课中,我将其中的一道复习题改为与例题相近的情景题:

王老师为了奖励三好学生,到商场去购买奖品,看看她在购物中遇到什么问题?

我边说边出示商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形成了一道两步连乘的问题:一盒橡皮8块,每块3元,王老师买了4盒橡皮,一共用去多少元?我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尝试练习。我正好借机让学生初次感知尝试,给学生造成“求而不得其解”或“答而不知对错”的感觉,激发学生产生欲从书本中找答案的想法,生成自学课本的强烈欲望。

三、充分让学引思,自学课本求解

自学课本是尝试教学法的第三个重要环节,自学课本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信息,是一种先学后练的策略,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预学,对与尝试题相仿的课本例题进行类比分析,从中寻找出问题解决的思路和策略,从而理解掌握概念、性质、公式等数学知识。自学课本让学生成为知识探究的主体,实现知识的有意义的自主建构。

情境化的尝试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催生了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欲望,在让学生初步尝试体验后,学生急于想要知道自己的解题能力,想要知道正确的答案,因而产生了从书本例题中寻找答案的愿望。这为学生自学课本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形成了有力的自学动力。在学生自学课本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好主导作用,做到充分让学适度引思,引领学生自学课本求解。教师既不能对学生不管不顾,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也不能一味地牵引帮扶,而要对学生做到守望相助,该让则让,该帮则帮。例如,在教学《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一课中,当学生自主解答尝试题后,我让学生自学课本,在学生自学之前,我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可以先算什么?也可以先算什么?我还给学生提供了自学导单,让学生根据导学单中的提纲循序渐进地预学。在学生自学课本过程中,我允许学生及时说出心中的疑惑,并适当给以点拨启发,帮助学生答疑解难。我有时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研讨,以找到尝试题解答的办法。

四、二度尝试练习,集体讨论交流

尝试是尝试教学法的重要方法,尝试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含初步尝试和二度尝试两个阶段。二度尝试练习在自学课本之后,学生从课本例题的自学中获得认知理解,受到相应的启发,再次对尝试题进行重新解答,检验初次尝试练习的过程和结果,发现存在问题,进行修改完善。当然,在二度尝试练习的过程中,少数学生或许会遇到困难,或者产生新的疑问,此时,教师即刻伸出援手,或进行适当指导,或者引导学生继续阅读课本,或者组织学生集体讨论,通过各种不同方式,提高尝试练习效果。

集体讨论是一种有效合作学习,通过师生之间互动交往,增强了信息传递,促进了思维交锋,实现了思想交换,通过团队的智慧和力量,提升学习的效率。例如,在教学《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一课时,在学生自学例题后,我让学生对尝试题进行二次解答,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他们尝试讲讲算理,我还引导学生对不同看法展开争论,以深化对两种算法的理解。

五、教师讲解总结,再三尝试巩固

学生即便进行了二次尝试练习,或许有的学生还是一知半解,只会机械地模仿,依照样子画葫芦,有的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比较零碎,思维结构比较松散。系统完整是知识建构的最高要求,为使学生形成完整严谨的知识体系,需要教师予以讲解,帮助学生梳理与总结。为了确保学生真正理解消化,需要再三尝试练习,在丰富的应用中巩固与理解。

教师讲解要有针对性,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抓住教学重、难点,对教材的关键之处和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着重讲解,其他内容可一带而过。三次尝试其实是一种学以致用,目的是促使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学会举一反三,以提高解题能力。例如,在教学《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一课中,在学生集体交流了尝试题和例题后,我引导学生将两者进行比较,帮助他们归纳总结:找出有联系的条件,弄清先算什么,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一题可以有多种解法。在讲解总结后,我给学生提供了三组习题,让学生继续展开巩固练习。

尝试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如放弃尝试,就永远只能待在原地,无法抵达成功的彼岸。“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让我们立足数学课堂,实施尝试教学法,助力学生迈向成功。

猜你喜欢
尝试教学法数学课堂
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尝试教学法实现分层教学
尝试教学法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的应用片段与评析
初探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