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艺的传承与创新”综合设计实践课程的教学思考

2021-06-21 06:28杜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4期
关键词:民艺课程教学传承

杜娟

[摘 要] 在国家保护濒临消失的传统民间手工艺背景下,对高校“民艺的传承与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展开研究。以“赣传统手工传承与创新”主题的综合设计专题实践课为案例,从“体验感知、传习实践、解构教学、设计创新”的四个教学阶段入手,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实践。展示了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课程设计重点难点、学生的设计案例等,并以此探寻设计类专业“民艺术进课堂”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 赣传统手工纸;课程教学;民艺;传承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赣古法手工造纸技艺传承保护与开发研究”(19YS16);2019年度江西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客教育实施路径研究”(19YB102)

[作者简介] 杜 娟(1973—),女,江西南昌人,硕士,南昌航空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 TB472;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4-0121-04    [收稿日期] 2020-12-30

一、课程缘起

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国家对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越来越重视。在此背景下,笔者所在院校调整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了“民艺的传承与创新”综合设计课程,培养学生对传统民艺的研究兴趣与创新力。教学中采用传承人进课堂、非遗项目进校园等方式促进设计专业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增强对传统艺术的体验,进行创造性的转变。但从教学结果来看,虽然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对民间艺术创作仍缺乏深入地了解。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课堂学时较少而民艺知识量丰富,学生只能略知皮毛。其次,某些传统的传习方式不适合课堂传授,学生缺乏对系统性民艺实践训练,造成对技艺理解片面。此外,民间艺术知识体系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知识”,与传承人的体验、理解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主体性和体验性。系统性知识可能因传承人文化水平有限而很难详细表达,使得学生对民艺独特的技艺、程式规范、经验配方、行业民俗等内容缺乏深层次的领会和掌握,教学效果未能达到预期。

鉴于此,笔者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具有地域文化特性的“赣传统手工纸传承与创新项目”,改进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学时分配,尝试采用“体验感知、传习实践、解构教学、设计创新”的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实验。引导学生用当代设计语言探索“非遗”文化再生的路径,让民艺融入现代生活,使其更具时代感,从而更好地传承、推广本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教学目的与意义

(一)赣传统手工纸技艺的传承和创新

江西传统手工纸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因盛产毛竹,江西传统制纸业蓬勃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居于当时全国造纸业的中心。清中期,江西省纸业作坊分布广泛,纸的品种因工艺不同,琳琅满目、花样繁多,如赣西部的奉新、抚州、萍乡等地区生产粗纸、贡纸、花笺、火纸和牛舌纸;书画纸则以铅山、吉安、遂川等为代表,尤其是赣东北上饶地区铅山县所出的连史纸,因其“妍妙辉光”的美名在中国传统手工纸业中独树一帜[1]。2006年被国家文化部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在其《天工开物》的著作中,详尽地记载了连史纸的详细生产过程。迄今为止,铅山连史纸仍是中国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西泠印社等机构用来文物修复和钤印、拓印古籍的首选纸张。然而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冲击,手工纸利润低、使用范围小的特点逐渐明显,这也是人们不愿再继续学习这门技艺的原因之一[2]。据调查,赣地能全面掌握传统手工纸制作流程的手工艺人已寥寥无几,而且大都年事已高,传统手工纸技艺正面临着后继无人、难以维系的危机。因此,本课程将江西传统手工纸技藝创新设计内容引入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手工纸技术的内在价值和现实意义,也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本土文化的传承与交流的热情。通过学习,让更多的年轻人承担起宣传和推广传统手工纸技术的责任,让世人了解这门独特的技艺。

(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性设计人才

民艺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激发设计师的创作灵感,丰富设计作品的内容,提高作品的美学品质。将传统手工纸工艺引入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熟悉传统手工纸的生产工艺,了解传统手工纸的文化价值,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手工纸艺匠人们精湛的工艺和严谨专业的态度,提高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专业感悟能力,灵活借用传统手工造纸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来解决一些专业问题,培养工匠精神,为创新设计储备知识。

三、“赣传统手工纸技艺传承与创新”课程教学探索

(一)教学模式的建构

本课程设置为9周,共计64学时,课程中需对手工纸制作技艺熟练掌握,了解赣纸的文化特性,通过动手实践创新纸艺衍生品,课程中将民艺实践课和理论授课按一比二课时分配,传统技艺学习与设计实践按一比一分配,将技艺学习与设计实践两部分重点课程时间最大化。因此在具体的教学组织设计中,对传统赣纸文化背景理论知识,以学生自学为主。将教学重点放到纸艺的创新设计上,以确保学生能在有限时间中对传统纸技艺有充分了解。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更多地了解传统的手工纸知识,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的氛围,将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模式(见图1)。

(二)教学环节的组织

第一,体验感知。本阶段教学目的主要让学生了解赣传统手工纸技艺的历史,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技艺的亲切感。这一阶段主要采取教师与传承人双向引导、融合互补的教学模式,重点抓好“理论教学—田野现场调查—数据资料整理”三个环节。环节一:主要是对理论背景和案例进行阐述,使学生对赣西传统手工纸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工艺流程、艺术特点、文化内涵等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逐步将主题引入课堂,希望改变学生对传统文化陌生感的心理,让学生深入民间艺术的土壤。环节二:田野现场调查。考察观摩的主要内容能够了解赣传统手工纸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获得赣手工纸的类别、材料、工艺流程,艺人的工作、生活状况等一手资料。考察地点主要为纸艺工作坊、明清时期纸行旧址(如铅山赖永详)、天合号纸行和民艺博物馆调研等。环节三:资料素材整理。要求同学通过匠人访谈、摄影摄像的记录,学生绘制造纸步骤图解、相关工具图解。整理制作艺人口述史、手工艺考察地图和日志。这些可视化的成果成为后续设计实践的基础。同时安排学生进行市场调查,真实了解现代纸艺衍生品类型、形式以及发展现状,撰写市场调查报告。这对于教师本人也是一次学习赣传统文化的难得机会,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3]。

第二,传习实践。本阶段教学目的是让传承人进课堂演示,充分发挥传承人的实践操作经验和教师理论功底与概括能力,实现知识的转化和传承。例如,课程邀请了经验丰富的省级造纸传承人章世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授课,分享他们的工作经验,并根据传统制纸业的生产工序,逐步演示手工纸业的制作流程。考虑到传承人文化水平的制约,一些传统手工造纸技艺、程序、经验等的隐性知识内容可能无法清晰表达[2],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灵活补充,让学生在较短教学时间内迅速掌握关键知识点。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实物制作和传承人、教师的共同指导,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纸艺材料的选用原则和性能,掌握手工造纸的生产流程和技术技能。学习完成后,学生需以PPT和考察报告形式对赣传统手工纸的技艺做初步总结。

第三,教学解构。“赣古法造纸”技艺传承中,学徒学习纸艺,从入门到出师需要多年的时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肯定是无法完成,必须根据教学需要调整授课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因此,教学中采用对“手工造纸”流程进行分段解构式讲授,即分步骤进行的演示与讲解。如考虑到“古法造纸”技艺制作流程较多,工序繁杂且生产周期极长,仅造纸用的竹饼原料的初级加工中如伐青、沤丝、煌锅蒸煮等过程就要耗时长达一年,不适用课堂讲学,所以此部分知识点就以网课微视频讲授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后对原料加工知识进行了解。通过小测试的方法检验自学成效。而在抄纸、纸浆制作的实践环节上,因纸艺的肌理产生与不同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有关,如植物选用、纸浆上色、染色、添加物的使用会产生奇妙的纸质肌理。此环节既能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动手探索能力,且环境要求低,适宜在课堂进行实践课程教学,因此将此部分作为实践教学的重点。

本阶段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前期考察与观摩的基础上动手实践。尽管在学校工作室环境中,很难精确还原传统手工纸技艺全貌,但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网络与视频资料等各种辅助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景教学,能较好地弥补了这部分内容的缺失。另外,通过教师、造纸传承人的教学示范,因人而异采用体验与分解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探询、领会传统手工纸工艺流程并能独立制作各种形态的纸样,激发了学生对传统纸艺的学习兴趣。

第四,设计创新。对传统纸艺的恢复与还原并非难事,但如何将传统手工纸适用于当下生活,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创新尝试,是课程授课的难点也是重点。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全面记录造型设计的思维发散和元素解构重组的过程,引导同学注重创新思维方法的应用,从中寻找突破點,确定创作的主题与方向。

环节一:创意思维引导。通过各种不同教学的实验发现,对传统纸艺烦琐工艺过程的要素组合,能让学生迅速地从专业设计的角度中进行思考,并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瞩目的成效。于是让学生从色彩、材料、工艺流程等方面思考创新的可能性。通过要素之间的分项组合,产生丰富的效果。如A组同学借鉴日本合纸设计案例,通过改变原料加工的方法,在纸浆中加胶、加粗丝,改变传统纸光洁细滑外观,营造出朴拙感。制作时将手工纸层层叠加,保留手工纸斑驳肌理的同时制造出具有设计构成感的座椅;B组同学,则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入手,以“纸言纸语”为主题,将传统纸与现代杜邦纸、牛皮纸组合方式入手,采用手绘、植物染色、数码印等方法设计了不同系列、造型时尚的纸袋,并且进行了模型以及设计样品的制作;C组同学则对传统工具进行了改进。“古法造纸”工艺中,抄纸所使用工具的纸帘是用细竹条手工编织而成的竹帘,竹帘价高尺寸太大,不适合小批量的使用,而且抄纸技艺需长时间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因此,学生定制了细腻的尼龙网框代替传统抄纸的竹帘。这种轻便的小型网框造型各异,一方面能让设计者快速掌握造纸的方法,顺利造出纸张;另一方面丰富的外观形态为后期试制纸艺新材料提供了便捷。

环节二:设计拓展与制作。赣传统手工纸创新不能只拘泥于纸本身,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为手工纸设计拓展奠定了基础。如作为记录江西传统手工纸文明发展地,重要的载体如井冈红色文化、传统纸坊、纸行商号、生产用具、江西地域独特的民俗典故、纸商文化等内容极其丰富,这些都可凝练成独特的设计素材。为纸艺文创设计提供了多样的创意元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时将赣文化地方元素融入纸艺文创中。如有的同学结合江西红色文化背景,通过在传统手工纸上用数码印的方式解构井冈山图形,设计制作了形态各异的纸灯。有的同学以滕王阁、八一馆等江西地标性建筑为素材,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纸雕贺卡,扩大了赣传统手工纸的应用范围。

传统手工纸艺工艺复杂,流程步骤之间需要良好的配合。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创建团队,并完成指定步骤。关键步骤进行时,再次邀请技艺传承人进入课堂,参与学生成品制作部分的过程,解决技术难点。通过教学发现,这种导师制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成效,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

(三)教学成效及分析

课程结束后,邀请专家和传承人共同参与设计成品的评审汇报。从纸艺成品的艺术价值、实际功能、商业需求等方面,分别通过纸质特性、造型色彩、材料肌理、工艺技巧、制作流程等方面对文创产品进行分析、评判。最终的作品依然会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作品虽然设计具有新意,但江西手工纸地域性特征不明显;部分作品设计因制造工艺不成熟不能批量生产;部分作品虽可以量产,但是成品价格太高;另外部分文创品存在素材的著作权、作品专利权等以及市场化后的利益分享问题。基于以上因素,结课时挑选了部分可实现的产品,让同学在大学生创意市集和闲鱼等平台进行售卖。学生们在听取了部分购买者的意见后,深切地体会到文创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设计创意,更要考虑产品的工艺、成本、营销手段等问题对设计产生的最终影响。在后期学习其他课程时,仍有不少同学将赣传统手工纸作为研究对象继续完善前期设计,设计开发了一些赣手工纸文创衍生品。其中获得全国包装设计大赛、省级竞赛等多项奖项,有的甚至申请了外观专利,还有一些作品参加了实际项目合作并获得甲方的好评。这些行为说明学生已经树立了传统民艺创新设计应用在现代生活中的信心。

四、結语

“赣传统手工纸传承与创新”综合设计课涵盖了真实的田野调查记录、历史文献以及设计实践等工作。课程坚持以传承、创新为教学目标,通过“体验感知、传习实践、教学解构、设计创新”的教学引导,构建教师、传承艺人、学生三者之间无障碍交流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手工纸技艺产生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在学生掌握传统手工技艺流程的基础上,将传统工匠精神内涵应用到专业学习和设计实践中去。使得学生对于民间传统技艺的再应用理解更为直观透彻,将“传承与创新”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孙发成.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中的“隐性知识”及其当代转化[J].民族艺术,2017(5):50-54.

[2]张光祥.淮安绒花手工技艺的教学实践探索[J].装饰,2019(9):140-141.

[3]夏寸草.“非遗进课堂”综合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思考——以上海市金山农民画为例[J].装饰,2016(9):132-133.

Teaching Thinking on the Comprehensive Design Practice Course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Folk Arts: Taking the Traditional Handmade Paper of Jiang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DU Juan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63,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ational prote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handicraft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eaching of the design course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Folk Ar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comprehensive design special practice course on the theme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in Jiangxi" as a case study, it starts with the four teaching stages of "experience perception, inheritance and practice, deconstruction teaching, and design innovation" to guide students to carry out design practice step by step. This paper show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l of the course,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the course design, the design cases of students, etc, and explores the teaching method of "bring folk arts into classroom" for design majors.

Key words: traditional handmade paper of Jiangxi Province; course teaching; folk arts; inheritance

猜你喜欢
民艺课程教学传承
柳宗悦民艺思想中的“数理”观
略论柳宗悦“民艺”理论及思想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