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双元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国外市场知识的调节视角

2021-06-22 06:54朱静怡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国际化维度利用

肖 鹏,李 荣,朱静怡

(1.安徽大学 商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2.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一、研究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本国的跨国经营,争相搭上国际化经营的列车。中国更是早早地在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加快了本国的国际化步伐,同时也加速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化经营。然而,企业选择国际化经营是否真的能给企业带来机遇和收益?关于这一议题的讨论,学者们看法不一,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例如,学者们在对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讨论中,证实了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负相关、U型、S型等等多种线性和非线性关系。这也揭示出了国际化研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但从理论上探究出企业如何才能正确地做出国际化经营决策,对企业来说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现有国际化理论研究大多探索的是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目的”,而缺乏对国际化战略实施“过程”的探讨。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多数企业会通过资源利用来取得市场优势。然而,企业仅靠利用活动是难以满足其长期发展的需要,此时要想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通过组织实施探索活动,来获取创新所需要的新知识、新信息。但探索活动过多,也会产生大量的干扰信息,从而让企业陷入“创新陷阱”。Prange和Verdier、Luo和Rui等将组织双元理论思想引入到国际化理论研究中,强调企业在进行国际化时,应实施双元战略。[1-2]即企业在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时,要均衡地组织实施探索活动和利用活动,以实现两种战略的平衡发展和互补,从而降低过多的探索活动或者利用活动所带来的创新风险,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吴航和陈劲等学者认为国际化双元理论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但在企业的制度环境、知识体系、资源基础等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且尚未获得大量的样本数据来证实。[3-4]因此,对于新兴经济体环境下的后国际化企业而言,由于自身资源的有限性,企业通过实施探索型国际化和利用型国际化的双元战略时所带来的创新效应仍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基于458家从事国际化经营的非金融类企业的样本,同时借鉴Cao[5]等对组织双元的研究成果,考察国际化双元的平衡与联合维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国外市场知识(国际化知识、制度性知识、业务性知识)对它们的调节作用。

二、理论与文献回顾

(一)国际化双元

传统的国际化研究理论主要涉及的是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问题,它强调的是企业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利用式的国际化战略,后期突出了新兴经济体国家在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时所需要的探索动机,认为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中探索出自身经营所需的互补资产和经验知识。[6]然而,企业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时,由于资源的有限性,难以同时兼顾探索式国际化和利用式国际化这两种不同机制的经营战略,这也是一个需要学者们有效解决的问题。[7]

关于双元理论的提出最早起源于1976年的Ducan,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其应用于各种领域,力图解释在经济活动过程出现的复杂经济现象。虽然双元理论被众多学者应用于组织学习、技术创新等领域,但是鲜有人将其应用于国际化理论研究,对于新经兴济体国家的国际化双元理论研究更是匮乏。其中,Luo和Rui最早地将双元理论思想运用于国际化研究理论中,为国内研究国际化理论增添了新思路。[8-9]在这以后的两年,Verdier和Prange在自己的研究中明确的提出了国际化双元的构念,认为企业在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时,应同时兼顾探索活动和利用活动以提高企业的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以及产品创新能力。

Luo和Rui认为单方面的衡量双元能力限制了对它的理解和应用,不能够真实地反应其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继而将竞合理论和共演理论应用于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国际化行为研究,提出从能力协同、竞合协同、演进协同和导向协同四个维度来衡量双元能力。进而提出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施国际化双元战略:双元能力、双元竞合、双元演化和双元导向。基于此,吴航和陈劲同时借鉴March和Cao等的研究,将国际化双元分为探索型国际化和利用型国际化,并用两者的差异程度来表示国际化双元的平衡维度,用两者的乘积效应来表示国际化双元的联合维度,认为两个维度均与创新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还在研究中证实了知识整合机制的中介作用。

基于此,本文将国际化划分为探索型国际化和利用型国际化,并从平衡维度和联合维度两个维度来衡量国际化双元,探究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

(二)国外市场知识

国际化过程理论认为国际化经营是企业不断积累东道国市场知识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企业不断地获取、整理和应用东道国市场知识的过程。该理论体系有两个代表模型,即Uppsala模型(U模型)和国际化创新模型(I模型),且这两个模型均聚焦于国外市场的研究。[10]其中,U模型强调企业需要通过不断地积累东道国市场知识来升级企业的不同国际化经营阶段,它认为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的差异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国际化决策活动,提出在市场和企业边界工作的人必须搜集、整合来自企业和市场内部的知识信息。I模型的核心思想亦是“经验和知识”,它强调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需要通过积累经验和知识来实现企业的稳步发展,但它更强调企业需通过一次次的组织变革创新来推进国际化经营发展的进程。[11]

基于U模型和I模型的研究,有学者指出国际化水平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为一种绝对维度,这也被众多学者们所认同。[12]在以后的研究中也证实了这一观点,例如,有学者证实新技术公司所拥有的知识强度越高以及国外市场知识越多,他在东道国的市场销售业绩就越好。[13]他们指出市场知识在国际化新创理论中也扮演着重要的双重角色,一方面为国际化的迅速增长提供物理上的可能,另一方面能给企业带来更好的行业机遇。[14]这些研究支持了国际化过程理论的核心思想,同时能够帮助相关学者们更好地理解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成长过程。

Eriksson和Chetty等认为市场知识是指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所学习到的一切知识经验,并将这种经验知识分为国际化知识、制度性知识和业务性知识。[15]而Autio则将这种从东道国所积累的市场知识分为经验知识和非经验知识两部分,其中经验知识是指企业在海外市场所积累的地理多元化(不同的国外市场)和管理者进入模式方面的信息知识,非经验知识是指企业通过分析国外的市场竞争者、潜在的合作者和潜在的顾客所得到的信息知识。[16]本研究的企业类型较多,情况较为复杂,而I模型限制于中小型企业,因此U模型更加适合本研究,且用多维度来衡量国外知识能够更加符合研究要求。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国外市场知识是泛指一切有益于企业跨国经营的知识,包括各种经验知识和信息知识等,并分为国际化知识、制度性知识和业务性知识三个维度。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国际化双元平衡维度和创新绩效

国际化双元的平衡维度是指运用协调机制,在探索国际化和利用国际化两者之间保持均衡,即在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偏好。一方面,企业通过探索在国外市场上搜寻互补资源和创新信息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及时掌握该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17]但企业若过度重视探索活动而忽视利用活动时,会导致企业搜寻到大量的具有差异性的信息,这不仅会为后期的信息整理带来巨大负担,也会增加企业搜寻知识的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的创新效率,让企业陷入“创新失败”的窘境。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利用自身优势获得规模经济,以此提高企业绩效。然而,过多的的利用活动,会让企业缺乏创新,长此以往,企业产品或服务容易被新产品或服务代替,从而面临淘汰出市场的危险。[18]利用型国际化战略虽可以为企业带来短期收益,但过多的此类活动易让企业失去核心竞争力,最终导致陷入“创新失败”的窘境。[19]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国际化双元的平衡维度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

(二)国际化双元联合维度和创新绩效

国际化双元的联合维度是指在国际化过程中,企业对于实施探索型国际化和利用型国际化的组合程度大小。一方面,探索型国际化能够消除利用型国际化所造成的创新惰性。过多的利用性活动会降低企业的市场环境适应能力导致企业形成创新惰性,使企业失去核心竞争能力,阻碍企业进一步提升创新绩效,但探索型国际化利用其搜寻来的新知识,与现有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就能够避免利用型国际化造成的创新惰性,提高企业的创新成功率,从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20]另一方面,利用型国际化能够加速对探索型国际化所搜寻到的知识的整合和应用,减少探索型国际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进而改善企业的创新绩效。[21]恰当程度的利用型国际化行为可以提高企业探索新信息的效率,同时通过现有知识的反复利用,企业管理者更加熟悉内部知识的功能,从而更加能够将现有知识与在探索国际化活动中搜寻的新知识结合,发现新的创新机遇。因此,利用型国际化可以帮助企业在实施探索型国际化战略时搜寻新知识,正是通过这种互补效应,进一步的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国际化双元的联合维度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

(三)国外市场知识的调节作用

企业在实施探索型国际化战略和利用国际化战略时,可以通过均衡两种战略和发挥两者之间互补效应,降低创新的不确定性,提升创新成功率,从而增加创新的绩效收益。然而,许多学者已证实了市场知识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它是通过提高新产品出口量来增加企业创新绩效收入。[22]本研究认为国际化双元战略所带来的创新效应必然取决于探索和利用市场知识,这意味着,国际化双元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必定会受到国外市场知识的影响。其中,本研究将国外市场知识分为国际化知识、制度性知识、业务性知识三个方面,并分别探讨这三个方面对国际化双元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路径作用。

1.国际化知识

国际化知识表示的是与促进国际化过程相关的包括适应东道国市场环境和资源调整等在内的一切能力,它反应的是国际化过程中“Know-how”的相关知识。国际化知识可以促进企业充分应用内部资源来进行相关的国际化经营活动,例如,它可以帮助企业识别不同经营阶段的国际化组织机构需要哪些知识以及如何搜寻这些知识,进而帮助企业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跨国经营活动。[23]但企业若缺乏此类知识,就会缺少对东道国竞争对手、市场环境等的了解,从而无法识别和发现市场中存在的商业机会。这便会增加企业实施双元国际化战略失败的几率,让企业在实施国际化双元战略过程中屡屡受挫,陷入创新失败陷阱,进而妨碍企业进行国际化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实际创新目标与预期创新目标背离,导致企业创新绩效下滑。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a:国际化知识在国际化双元平衡维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H3b:国际化知识在国际化双元联合维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2.制度性知识

制度性知识是指与政府、制度构架、法律法规、价值观等有关的经验知识信息。一方面,企业在进行国外市场的扩张时,若能够了解东道国的有关政府、行业法律法规等知识信息,就能够让企业在实施双元国际化战略时,利用这些知识来处理相关问题,例如货物或服务的进出口、关税、地方税、市场的一般情况等有关问题。对体制问题的了解,能够有助于企业了解当地市场的需要和市场的要求,从而减少企业在进行国际化创新活动过程中的感知成本,让企业获得一定的市场优势,并间接地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24]

另一方面,企业若缺乏制度性知识,将会让企业在实施国际化双元战略带来很多大问题。因为企业不能理解东道国市场相关的行业和商业法律法规,这就会带来包括市场整体形势和产品出口或进口的相关税率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增加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感知成本,从而增加企业进行创新的风险性,降低企业实施创新行为的可能性,这将导致企业无法达到预期的创新绩效,甚至无法进行国外市场的扩张。[25]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a:制度性知识在国际化双元平衡维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H4b:制度性知识在国际化双元联合维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3.业务性知识

业务性知识表示的是有关市场、竞争和客户的信息知识,它反应的是企业对市场问题和机会的了解程度。相对于国内公司,国际化公司更加容易获得更多的客户和东道国业务的差异化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能够积累到它真正需要的信息知识,并将此知识在企业范围内传递。随着公司对客户、市场和需求情况的经验知识的增加,企业更能感知到国外市场的机会,从而减少国际化竞争中的不确定性。具有丰富业务性知识的企业在特定市场中发展了自己的地位,它们对特定市场的参与度也就越高。

企业若拥有丰富的对外业务联系知识,便可让企业拿到第一手的有关海外市场信息的参考资料,结合企业的特定背景对信息进行诠释,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能够减少实施国际化双元战略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然而,企业若对有关此类的业务性知识匮乏,就会缺乏海外新市场和特定外国客户的经验,企业就必须通过自己的资源来获取国外市场的经验知识,而这个过程的成本是很高的。也就是说,这会提高企业在寻找市场机会和投入资源上的成本,增加企业创新的风险性,降低创新成功率,从而降低企业创新的绩效收益。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5a:业务性知识在国际化双元平衡维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H5b:业务性知识在国际化双元联合维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由此构建了本研究的概念模型,见图1。

图1 概念模型

四、研究设计

(一)数据收集

本研究所涉及的问卷题项均采用国内外已有成熟量表,且均采用李克特七级量表,7代表非常同意,1代表非常不同意。在问卷正式发放之前,首先根据以往文献选择了信度和效度均很高的问卷作为参考;然后咨询了商学院相关专家,让他们对问卷的设计提出建议,同时随机选择30家当地企业做预调研;最后根据得到的专家建议和预调研结果来修正问卷题项,使其更加符合国内企业实际情况,确保填写人员可以充分理解每个题项的含义。

本次问卷调查涉及了农业、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多类从事跨国经营的非金融类行业。问卷的收集采用以下3种形式:①通过本团队的教授在MBA课堂上发放120分问卷,共回收57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1份。②通过问卷星,向满足条件的企业发放网上问卷,共发放800份,回收647份,其中有效问卷363份。③通过向导师的同学朋友以及团队成员的同学朋友发送E-mail和邮寄两种方式发放问卷,共发放186份,回收78份,其中有效问卷64份。在整个的调研过程中,共发放问卷1106份,回收782份,反馈率为70.71%,剔除存在缺失值的问卷324份,得有效问卷共45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41.41%。问卷调查的样本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样本特征(N=458)

该样本均取自非金融行业,从表1填写人所居职位看,以中层居多,填写人为高层人员的最少,这也符合企业中中下层员工占绝大数的事实;从填写人的工作年限看,以2—5年居多,这表明填写人员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有足够的了解。总体来看,调查样本可以较好地体现跨国企业的整体特性。

为避免数据的不一致性,本研究通过方差分析法来对这三类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研究结果发现,三种不同来源的数据在企业所属行业、企业性质、企业规模等企业的基本特征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表明数据具有一致性,能有效反应研究问题。

(二)变量测量

1.因变量

本研究的因变量是企业创新绩效。因为本研究样本范围涉及到多个行业的多个企业,而它们之间对于获得的创新绩效的客观评价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查询与创新标准相关的信息任务十分困难,所以本研究人员倾向于使用主观评价来衡量企业创新绩效。[26]通过梳理发现,现有研究中主要从创新的过程绩效和产出绩效来衡量企业创新绩效。[27]本研究对这两方面均进行了测量,从而能够相对准确地衡量出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过程绩效和产出绩效。本研究在Zhang等[28]和Wu等[29]的研究基础上用五个题项来测量企业创新绩效,分别用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率和技术人员占员工人数总数之比来测量创新的过程绩效,用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数、行业标准数以及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比例来表示创新的产出绩效。

2.自变量

本研究的自变量是国际化双元。国际化的测量采用了Makino等的研究量表,分别使用五个题项来测量探索型国际化和利用型国际化,详细的探索型国际化和利用型国际化测量题项见表2。本文借鉴Cao等、吴航和陈劲对于组织双元的平衡维度和联合维度的计算方式,用5减去探索型国际化和利用型国际化的绝对离差来表示平衡维度,并用探索型国际化和利用型国际化的乘积来表示联合维度。

3.调节变量

本研究的调节变量是国外市场知识。借鉴Eriksson和Autio等人的研究,本文用12个题项来测量国外市场知识(包括国际化知识、制度性知识、业务性知识)。其中,国际化知识主要包括对外业务的管理经验、判断商机、营销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经历、设立负责出口的分支部门或机构四个题项,制度性知识主要包括对国外的法律制度、行业标准和语言方面的了解程度三个题项,业务性知识主要包括对国外销售的发展动态、消费者需求、业务联系、分销渠道、竞争者情况的了解程度五个题项。

4.控制变量

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除了本研究所要探讨的国际化双元和国外市场知识外,还包括几种控制变量,这些控制变量可以帮助判断理论模型的正确与否和拒绝实证结果的其他解释。本研究借鉴国内外相关学者的方法,把企业所属的行业、企业的性质、企业的规模、企业去年的销售额作为控制变量。其中,企业所属的行业设置为哑变量,0设置为非制造业,1设置为制造业;企业性质也采用虚拟变量,0为非国有企业,1为国有企业。本研究通过主观测量创新绩效,而非单一的财务性指标,因此将去年销售额设置为控制变量不会影响实证分析结果。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信度和效度分析

本研究用AMOS22.0和SPSS25.0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表2为变量的信效度检验结果。由表2可得,所有变量的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值均在0.6以上,AVE值均在0.5以上,且CR值大于0.8,说明各变量的效度良好;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6以上,说明各变量的信度良好。同时,六因子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X2=305.457,X2/df=1.087,GFI=0.954,AGFI=0.938,CFI=0.995,NFI=0.941,IFI=0.995,RMSEA=0.014)显示模型模拟良好。

表2 信度与效度检验结果

表2(续)

(二)相关性分析

由表3可知,除控制变量和因变量均值小于4以外,所有变量的均值均高于4,这表明各变量的利用率较高。国际化双元的平衡维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系数为0.122,并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国际化双元的联合维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系数为0.332,并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各变量(不包括控制变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系数均在0.120以上,且相关性为显著,这初步验证了研究假设。此外,为了检验交互项,我们对变量做了中心化处理。

表3 相关性分析结果

(三)假设验证结果

表4为各模型的层次分析的结果。假设1和假设2分别提出国际化双元的平衡维度和联合维度可以正向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由模型3可以看出,国际化双元的平衡维度正向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且相关系数在5%水平下显著(β=0.091,F=17.437);国际化双元的联合维度也正向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且相关系数在在1%水平下显著(β=0.192,F=17.437)。同时,与模型2相比,R2显著提高,假设H1和假设H2得到验证。

假设3a和假设3b分别提出国际化知识可以增强国际化双元的平衡维度和创新绩效、联合维度和创新绩效的正相关关系。由模型4可以看出,平衡维度与国际化知识的交叉项正向促进企业创新绩效,且在5%水平下显著(β=0.097,F=15.619);联合维度与国际化知识的交叉项正向促进企业创新绩效,且在5%水平下显著(β=0.113,F=15.619),假设H3a和假设H3b得到验证。

假设4a和假设4b分别提出制度性知识可以促进国际化双元的平衡维度和创新绩效、联合维度和创新绩效的正相关关系。由模型5可以看出,平衡维度与制度性知识的交叉项正向促进企业创新绩效,且在5%水平下显著(β=0.096,F=15.608);联合维度与制度性知识的交叉项正向促进企业创新绩效,且在5%水平下显著(β=0.110,F=15.608),假设H4a和假设H4b得到验证。

假设5a和假设5b分别提出业务性知识可以正向调节国际化双元的平衡维度和创新绩效、联合维度和创新绩效的正相关关系。由模型6可以看出,平衡维度与业务性知识的交叉项正向促进企业创新绩效,且在5%水平下显著(β=0.084,F=15.748);联合维度与业务性知识的交叉项正向促进企业创新绩效,且在1%水平下显著(β=0.132,F=15.748),假设H5a和假设H5b得到验证。

表4 层次回归分析结果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在Cavusgil[30]的研究基础上,增加企业年限这一变量作为新增的控制变量指标放入模型1-6中进行回归分析,表5为层次回归分析结果。由表5中的模型3可以看出,国际化双元的平衡维度、联合维度均与创新绩效正相关,且分别在5%和1%水平下显著(β分别为0.091和0.195),假设H1和假设H2仍然成立;由模型4可以看出,国际化双元的平衡维度与国际化知识的交叉项、联合维度与国际化知识的交叉项均正向促进,且均在5%水平下显著(β分别为0.098和0.110),假设H3a和假设H3b仍然成立;由模型5可以看出,国际化双元的平衡维度与制度性知识的交叉项、联合维度与制度性知识的交叉项均正向促进,且均在5%水平下显著(β分别为0.097和0.107),假设H4a和假设H4b仍然成立;由模型5可以看出,国际化双元的平衡维度与业务性知识的交叉项、联合维度与业务性知识的交叉项均正向促进企业创新绩效,且分别在5%和1%水平下显著(β分别为0.084和0.131),假设H5a和假设H5b仍然成立。由此可见,本研究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表5 稳健性检验分析结果(因变量:创新绩效)

六、结束语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借鉴国际化过程理论和组织双元理论,并基于458家从事国际化经营的非金融类企业问卷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建立了国际化双元、国外市场知识与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模型。研究发现:

1.国际化双元的平衡维度可以正向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这说明企业在实施国际化战略时,不能单向地将资源用于组织探索活动或者利用活动中,而应该均衡发展两种活动,以此来降低企业创新的风险性和惰性,提高每次创新成功的概率,从而增加创新收益。

2.国际化双元的联合维度可以正向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且它的的正相关程度高于平衡维度。这说明同时实施探索型国际化战略和利用型国际化战略可以实现互补效应,通过这种互补效应为企业的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进而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3.国外市场知识的三个维度——国际化知识、制度性知识和业务性知识均可增强国际化双元平衡维度与创新绩效的正相关关系,亦可促进联合维度与创新绩效的正向效应。当企业拥有丰富的国外市场知识时,企业进行国外市场扩张的可能性更大,也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组织和管理国际化经营活动,消除创新壁垒,从而促进企业创新成功。

(二)研究意义和启示

1.研究意义

(1)本研究揭示了国际化经营中探索活动和利用活动的均衡关系与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以实现探索型国际化战略和利用型国际化战略的两者之间的有效整合和平稳发展。这意味着将国际化双元延伸至了国际化非金融类企业创新绩效的新情境,从实证层面支持了Luo和Rui的理论观点。以往的研究多聚焦于国际化绩效、天生国际化、研发国际化、国际化程度等视角,较少有研究将双元思想引入国际化的研究中,而有关国际化双元各个维度的作用机制的研究更加匮乏。本研究拓宽了国际化研究理论和组织双元理论的研究边界,丰富了国际化双元理论体系。

(2)本研究揭示了国际化经营中探索活动和利用活动的联合关系与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以实现探索型国际化战略和利用型国际化战略两者之间的有效组合和互补效应。这种组合效应和互补效应为探究其他相似情境因素提供了新思路,例如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关系研究。因此,本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国际化双元理论,还可以为类似双元理论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3)本研究从国外市场知识视角细化了国际化双元的路径研究,指出国外市场知识是国际化扩张过程中重要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是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竞争力来源。现有研究多从环境、制度、竞争等情境因素出发,研究其在国际化和创新绩效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而少有学者从市场知识视角来研究它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创新性地从国外市场知识视角建立了其与国际化双元、企业创新绩效的机理模型,成功地打开了国际化双元与企业绩效间的“黑箱”。因此,本研究结果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际化和创新绩效的调节变量的研究,同时完善了国际化过程理论和国际化双元理论。

2.研究启示

(1)资源相对有限的国际化企业应该尽量维持探索和利用的均衡,将创新风险性降到最低。该类企业可以将生产基地直接建设在国外,不仅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还可以直接利用国外市场的低廉劳动力和物质资源,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生产出满足国外顾客消费需求的产品,以此来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此外,将生产基地建在国外,可以更加接近国外的创新环境,更容易获取创新知识成果溢出。为了减少创新资源的紧张,更应该发挥探索和利用的协同效应,以实现卓越的创新绩效。

(2)资源相对丰富的国际化企业应该同时联合实施探索和利用,力图将互补效应带来的利益最大化。首先,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丰富的财力资源购买良好的研发硬件基础设施,以帮助企业员工更好地实现创新工作。其次,企业应加强对高层次研发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视,可以利用其在海外市场的优势,招揽高水平的研发人才和管理人才,充分发挥和利用企业在东道国的市场优势。最后,企业可以与当地的行业领先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此获取创新所需要的某些特定技术资源和营销资源。

(3)国际化企业经营者要注重自身的国外市场知识储备,这有助于避免国际化过程中的“谷歌效应”。国外市场知识不仅包含对东道国市场知识的一种搜寻和利用,而且还包括对企业内部有关东道国市场知识的梳理和整合。对于国外的市场知识匮乏的企业,应加强对国外的销售发展动态、消费者需求、业务联系、分销渠道、竞争对手情况的了解,同时需要加强对东道国市场的法律制度、行业标准的了解;对于自身内部有关国外的市场知识匮乏的企业,可聘请具有丰富管理对外经营业务经验和具有国外市场营销工作经历的人员,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语言培训,甚至可以在企业内设置专门负责出口的机构或者部门。管理者应通过有效的管理策略来丰富企业的国外市场知识资源,以此来支撑国际化双元战略的实施。

(三)研究不足

本研究仅涉及国际化双元、国外市场知识与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的研究,未来还需对相关情境因素做出更加深入的探讨与研究。首先,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均采用主观数据,研究的是国际化双元和企业创新绩效的一种静态关系,未来可通过其他研究方法来探索各变量间的作用机理,如纵向的案例研究法。其次,本研究模型仅考虑国外市场知识单个情境因素的影响作用,未来可引入其他单个情境因素或多个情境因素,如竞争因素、制度因素等,以此来深入研究其与国际化双元和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最后,本文只是验证了国际化双元和创新绩效的调节影响,还有其他变量发挥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值得进一步发现和挖掘。

猜你喜欢
国际化维度利用
利用比例尺来计算
聚焦港口国际化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中石化海外技术支持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