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岗区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2021-06-22 12:45庄春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6期
关键词:龙岗区家庭收入本区

庄春燕

疫苗接种是计划免疫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对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1]。儿童是预防接种的主要人群,从其出生开始便要接受疫苗接种,以达到提高免疫力的目的[2]。深圳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主要城市之一,商业非常发达,因此吸引了诸多外来务工人员,流动儿童人数也随之增多,流动儿童的健康问题成为了政府与社会高度重视的焦点话题。然而,从本区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来分析,接种率并不高,尤其是疫苗及时接种率较低,漏接种现象较为严重。因此,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管理成为了当前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与难点[3]。鉴于此,本文为了进一步探讨深圳市龙岗区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与相关因素,就800 名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展开调查与分析,旨在为提高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 年1~10 月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以深圳市龙岗区800 名流动儿童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在本区居住时间﹤6 个月;②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③家长能接受问卷调查、清楚问卷调查的目的;④家长对研究内容知晓且同意。排除标准:①孤儿院抚养的儿童;②不适合疫苗接种的遗传病;③短期患有病毒感染疾病的儿童;④意识不清或患有精神疾病的家长;⑤不愿意配合问卷调查的家长。儿童中,男386 名,女414 名;年龄0~6 岁,平均年龄(3.12±1.04)岁。

1.2 方法 成立疫苗接种调查小组,对组员进行系统培训。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询问专家意见,自制问卷调查表。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由疫苗接种调查小组人员进行入户面访调查,在征得同意的情况下发放并回收问卷,采用统一的指导方式协助完成问卷,现场回收,调查结束后统一进行整理与分析。问卷的内容包括儿童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疫苗接种情况(甲肝疫苗、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A 群流脑、A+C 群流脑的剂次接种情况以及全剂次的接种情况)以及儿童家长的基本资料(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职业、疫苗接种知识了解情况)、儿童在本区居住时间、疫苗接种点与居住点的距离等,其中疫苗接种知识的内容包括疫苗的定义、疫苗接种的作用、疫苗的主要种类、第1 类疫苗与第2 类疫苗的区别、疫苗接种的相关政策等,答对题目≥3 题视为了解,否则为不了解。共发放800 份问卷,有效回收780 份,有效率为97.50%。统计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率,根据每种疫苗的接种剂次进行计算,所需接种剂次全部接种的儿童纳入统计,所需接种剂次有脱漏、未全部接种则不纳入统计。运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的相关因素。

1.3 观察指标 分析流动儿童的疫苗类型及疫苗接种率,并进行影响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法进行相关因素的风险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流动儿童的疫苗类型及疫苗接种率分析 780 份有效问卷的780 名流动儿童中,疫苗接种率最高的是卡介苗(96.54%),其后依次为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脑疫苗、A+C 群流脑、A 群流脑、甲肝疫苗,全剂次接种率为89.36%(697/780)。见表1。

表1 780 名流动儿童的疫苗类型及疫苗接种率分析(n,%)

2.2 影响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的单因素分析 将全剂次接种儿童设为A 组(697 名),将非全剂次接种儿童设为B 组(83 名),两组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职业、疫苗接种知识了解情况以及儿童在本区居住时间、疫苗接种点与居住点的距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影响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的单因素分析[,n(%)]

表2 影响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的单因素分析[,n(%)]

注:与B 组比较,aP﹤0.05

2.3 影响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的多因素分析 将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设为因变量,将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职业、疫苗接种知识了解情况以及儿童在本区居住时间、疫苗接种点与居住点的距离设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职业、疫苗接种知识了解情况以及儿童在本区居住时间、疫苗接种点与居住点的距离均是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表4。

表3 变量赋值说明

表4 影响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疫苗接种率是评估免疫计划工作实行情况的重要指标,与常规报告接种率相比,调查接种率更能反映疫苗接种的真实水平[4]。目前,我国实行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主要包括甲肝疫苗、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A 群流脑、A+C 群流脑九种,简称“九苗”[5]。0~6 岁儿童是疫苗接种的主要人群,其疫苗接种率的评价是体现免疫计划工作的重要依据,而对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的评估,则能反映一个地区免疫计划工作的管理水平[6]。然而,因为流动人口的流动性较大,居所不固定,尤其是短期居住的流动儿童,其疫苗接种服务与管理难度较大,导致疫苗接种率普遍偏低[7]。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龙岗区疫苗的全剂次接种率为89.36%,高于深圳市南园街道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76.17%);单苗接种率最高为卡介苗(96.54%),最低为甲肝疫苗(89.49%),全剂次接种率略低于国家要求的单苗接种率﹥90%的标准;由此可见,本区的疫苗接种率尚可,但还需继续加强免疫计划管理。

针对影响深圳市龙岗区疫苗接种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职业、疫苗接种知识了解情况以及儿童在本区居住时间、疫苗接种点与居住点的距离均是其影响因素,和国内其他地区的相关报道基本一致。文化程度越高,则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的意识与重视度相关较高,其获得疫苗接种知识的渠道更多,因此对疫苗接种知识的了解程度也会明显提升,则儿童的疫苗接种率相应提高[8]。第2 类疫苗为自费接种的疫苗,因此家庭收入越高,其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率会相应提高[9]。家长职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率,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在企事业单位上班的家长,其工作相对稳定,日常生活中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关注儿童的健康,因此疫苗接种率会有所提高;相比之下,散工及个体常忙于生计,部分家长无暇顾及到儿童,或抽不出时间带儿童去接种疫苗,因而导致疫苗接种不及时或漏接种情况的发生[10]。流动儿童在本区居住时间越长,则家长越会主动了解本区的疫苗接种情况,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率。而疫苗接种点与居住点的距离越远,家长带儿童接种疫苗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多,因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率。

综上所述,深圳市龙岗区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尚可,但还应加强管理,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接种率。

猜你喜欢
龙岗区家庭收入本区
深圳是龙岗区外国学校(集团)和美小学
龙岗区曾齐高名师工作室
龙岗区曾齐高名师工作室
“十三五”渔民家庭收入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柴达木盆地及其毗邻山地植物区系研究
开原市小甸子区多金属矿成矿期及分带性研究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解读(人教版)
恩格尔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