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2021-06-24 11:46刘森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宫腔镜息肉内膜

刘森

日照港口医院病理科,山东日照 276800

子宫内膜病变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多见的妇科疾病,有发生恶性病变或引起癌变的可能,继而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及早对子宫内膜病变进行准确的诊断,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力参考和降低疾病对患者所造成的伤害,具有重大意义[1]。当前临床上对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一般是采用宫腔镜检查,其能对子宫内膜性质进行判断,并了解其内膜病变状况,但是在检查过程中因为患者病变存在变化的可能,因而导致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存在差异[2-3]。鉴于此,为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了解宫腔镜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在临床上的运用价值,该研究将对该院2018年2月—2020年1月所接诊的166例接受宫腔镜检查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予以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该院接诊的166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2~78岁,平均(36.7±2.1)岁;临床症状表现:经期延长53例,月经增多104例,不孕15例,不规则性阴道出血110例。该次研究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该项研究已告知患者及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均存在经期延长、白带增加、经量增加以及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皆满足有关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诊断标准;年龄在20~80岁;临床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脏器疾病者,如心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者;近期(60 d)实施心脏手术者;存在意识障碍或语言障碍者;存在精神异常者;存在阴道病变者、宫颈病变者等。

1.2 方法

宫腔镜检查:选用德国wolf公司所生产的硬管宫腔镜,直径为4.5 mm。在进行宫腔镜检查前,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即检查时间通常选择在经期后3~7 d,且为确保检查的顺利开展,检查前3 d,对患者予以抗生素药物治疗。在检查前3 h,将米索前列醇(批准文号H20000668)置于患者阴道后穹隆处。正式开始检查时,对患者以利多卡因(批准文号H20059035)实施阻滞麻醉,然后进行外阴阴道常规消毒。完成上述准备工作后,方可将宫腔镜置入患者子宫,并按顺序对患者的各项组织进行仔细地检查,如子宫底部、两侧子宫角、宫颈管内膜组织以及子宫内膜厚度等。在此期间,密切留意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且对其厚度予以合理分类。

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在患者完成宫腔镜检查后,对其子宫内膜予以检查,刮取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异常组织,亦或是较厚的内膜,随后将刮取的组织送至实验室进行病理组织检查。此外,对子宫内膜与内膜病灶予以活体组织检查期间,若存在疑似宫颈病者,可对其宫腔及宫颈管予以分段刮取标本,并展开病理组织检查。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病变部位宫腔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的结果,确定其疾病类型,且对子宫内膜按厚度和有无子宫内膜肉样增生进行分类统计。而子宫内膜厚度按照薄、中、厚、局部增厚等4种进行记录,其中薄:内膜平滑,未观察到腺体开口;中:内膜平滑或者略有起伏,可观察到腺体开口,且呈小白点;厚:内膜皱褶增多,呈波浪状起伏,息肉样突起,可见腺管开口凹陷;局部增厚:内膜增厚表现局限在一侧壁。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结果情况分析

166例患者经宫腔镜检查,结果显示有61例为子宫内膜息肉,45例为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5例为子宫肌瘤,17例为子宫内膜增厚,3例为宫腔粘连,2例为子宫畸形,1例为子宫内膜癌,2例为妊娠物残留。

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66例患者经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为33例增生期内膜,41例分泌期内膜,2例分泌期内膜分泌不充分,6例增生期内膜伴部分腺体增生过长,4例子宫内膜炎,2例子宫肌瘤,1例子宫内膜癌。

2.2 子宫内膜厚度的病理检查结果分析

经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25例子宫内膜厚度薄,70例子宫内膜厚度中等,58例子宫内膜厚度厚,13例为局部增厚。其中,子宫内膜炎、分泌期内膜及增生期内膜伴部分腺体增生过长患者在宫腔镜检查下,其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子宫内膜厚度的病理检查结果[n(%)]Table 1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endometrial thickness[n(%)]

2.3 子宫内膜肉样增生情况分析

经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在宫腔镜检查中,子宫内膜炎与子宫内膜癌患者检查出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比重较低,而分泌期内膜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检出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的比重较高,分别达48.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子宫内膜肉样增生情况对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endometrial fleshy hyperplasia[n(%)]

3 讨论

子宫内膜病变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身体健康的妇科疾病,该病通常包含多种病症,比如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炎症、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萎缩以及子宫内膜癌等,临床表现为腹痛、白带、经量增多等,对女性的生存质量及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4-7]。因此,加强对子宫内膜病变的鉴别与诊断,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避免恶性病变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宫腔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检查技术,在临床妇科疾病的检查中得到极为广泛的运用,且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检查效果,尤其是针对部分超声诊断难以发现的小病灶,比如内膜息肉、内膜增生样改变等,采用宫腔镜检查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超声检查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率[8-9]。该技术能直接对患者宫腔内的病变组织进行观察,且予以定位活检,将宫腔内的息肉或是小肌瘤予以切除;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漏诊率,从而减少诊断性刮宫的操作。虽然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病变检查中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不足之处[10-12]。临床上会由于其他因素而导致宫腔镜的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存在差异,比如子宫内膜改变缺乏典型性,亦或是操作者经验不够丰富,最终导致漏诊或误诊的发生。研究发现[13-16],经宫腔镜检查为正常的患者,通过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存在异常症状,宫腔镜无法依据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的不同,对子宫内膜增生进行合理的判断。因此,在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上,不能将宫腔镜检查结果作为唯一的诊断标准;在对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后,还需予以病理检查,以便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实施宫腔镜检查后,再对其予以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可以更好地显示出病变处内膜的分泌状况以及病理变化,掌握子宫内膜是否出现病变,如炎症、息肉、结核以及增生等,可以对病变部位予以精准定位[17-20]。通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增厚的病理表现为水肿、内膜肥厚、腺体开口等;子宫内膜癌的病理表现为病灶相对较小,分化较高,其在形态上无法与子宫内膜增厚相区分[21-22]。因此,为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在宫腔镜检查后再实施病理检查,可以更好地观察子宫内膜癌的形态,并准确定位病灶部位,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漏诊的发生,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度。

通过该次研究发现,对子宫内膜病变进行宫腔镜检查,可以对部分疾病进行鉴别与诊断,但部分疾病仍无法予以确诊,即166例患者经宫腔镜检查后的结果是子宫内膜息肉(61例)、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45例)、为子宫肌瘤(5例)、子宫内膜增厚(17例)、宫腔粘连(3例)、子宫畸形(2例)、子宫内膜癌(1例)等。但病理检查结果是增生期内膜、分泌期内膜、分泌期内膜分泌不充分、增生期内膜伴部分腺体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等[23]。对比可知部分疾病经宫腔镜检查,并未及时发现,这说明子宫内膜病变的表现形式多样化,且缺乏典型性,导致宫腔镜检查无法对疾病进行鉴别与诊断。在子宫内膜厚度的检查上,子宫内膜炎、分泌期内膜及增生期内膜伴部分腺体增生过长者,宫腔镜检查结果存在明显差异。该研究结果与庄德新[24]的研究结果相类似,在其研究中的18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在分泌期内膜、子宫内膜炎、增生期内膜伴部分腺体增生过长患者中,其子宫内膜厚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即以子宫内膜厚度较薄者为例,以上3类患者所占比重分别是15.8%、15.8%、23.7%。

综上所述,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实施宫腔镜检查后,再予以子宫内膜病理检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度,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有力的参考。

猜你喜欢
宫腔镜息肉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比较3号和4号Supreme喉罩在50~60kg女性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