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 of Science的“Choking”研究热点演化分析

2021-06-25 07:02彭艳芳
中国体育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工作记忆理论影响

彭艳芳 ,任 杰

发挥失常是运动员极力避免却又时常发生的现象。运动心理学将这种在压力下试图追求更好成绩,付出主观努力后技能表现却显著低于预期或平常水平的现象称为“Choking”(Baumeister,1984;Clark et al.,2005;Daniel,1981;Hill et al.,2009;Wilson et al.,2007),认为是压力导致运动员心理失控并影响运动表现。理清“Choking”发生机制,能帮助运动员、教练员深入理解“Choking”,探寻有效的干预手段。

自20世纪80年代“Choking”一词被引入以来,“Choking”研究取得了突破进展,但仍存部分问题尚待确定:1)注意转向争论。干扰理论和自我监控理论从注意转向角度探讨“Choking”发生的可能机制。干扰理论认为,压力诱导注意转向任务不相关信息,无关信息抢占有限认知资源使技能表现受损。自我监控理论则认为,压力下的主观努力引导注意过多地监控动作执行本身,破坏自动化加工过程,使技能表现受损。两种理论假说有效地解释了部分现象,但在压力诱导的注意指向上相互矛盾。过程理论将“Choking”作为一个过程来讨论,系统阐述了任务特点、技能水平、应对策略、个体因素对“Choking”发生的影响(王进,2004;Wang,2002)。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两种假说在理论上的矛盾点。但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研究者通过现代科学技术能直接地观测到运动执行过程中的脑激活状态,再度掀起两种理论之争。Yu(2015)基于激励诱导“Choking”的脑机制研究提出,“Choking”与激励相关的中脑、纹状体、脑岛等脑区的过度激活以及警惕注意力控制脑区活性增加有关,相关脑区的过度激活和无关脑区激活诱发的认知干扰引发了“Choking”。也有研究发现,压力下被试的左颞叶与额中相干性增大,增强了对动作执行的有意识监控(Hatfield et al.,2013;Lo et al.,2019)。干扰理论与自我监控理论之争目前依旧存在。2)诱发“Choking”各因素间的关联有待深入研究。压力可能诱发运动员发挥失常,也可能促进运动员超常发挥。过程理论认为“Choking”是人格特质等多元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自我意识强的个体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特质激活理论进一步提出,特定情境需求只诱发相关特质。内在自我意识强的个体只对以个人动机驱动的高压和混合高压敏感,公众自我意识强的个体则只对公共压力敏感(Geukes,2012)。还有研究发现,自我意识与失败恐惧特质具有交互作用,高失败恐惧特质运动员中自我意识强的个体更容易发生“Choking”(姬姗姗,2016)。压力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受多元因素的交互影响,其他因子间存在怎样的交互关系,有待更深入的探讨。3)干预手段的有效性有待验证。预防“Choking”发生是研究的终极目标。目前机制研究还未达成统一的结论,研究者无法提供相对权威和有效的干预方案。基于相关理论的干预方案,如正念训练、双任务干预、音乐疗法、脑半球启动激活等虽都对预防“Choking”有一定的效果,但研究数量有限,干预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加强“Choking”机制和干预研究是预防“Choking”的基础。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Choking”研究主题文献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 Space V可视化分析软件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梳理分析,客观地归纳总结研究的发展脉络,科学地推演未来发展方向。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研究文献均来源于Web of Science引文索引数据库,以“Choking”为主题词,以“article”为类型,时间跨度为1900—2019年(检索下载日期为2019年4月10日),语种为所有语种(表1),共检索出559篇文献。由于“Choking”具有多重意思,通过文献题目剔除以“管道堵塞”为主题的工程学文献175篇,再通过摘要筛查剔除探讨“呼吸窒息”的22篇文献,以及与主题不相关的10篇文献,最终保留352篇作为本文研究对象。

表1 数据检索策略Table 1 The Strategy of Data Retrieve

1.2 研究方法

基于JAVA平台的Cite Space V可视化工具,利用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对352篇文献的作者信息、关键词以及7 803篇次参考文献进行多元、分时、动态的引文分析;在共引文分析中,以摘要为基础聚类,对各聚类形成的簇内、簇间的关键节点进行二次检索,归纳总结“Choking”研究的热点及其演化特点。其中,软件阈值设定以生成2个或更多自然聚类且聚类间有少量联系为标准,通过可视化图谱显示各聚类中起关键作用的转折点,分析学科演化潜在动力机制,探测学科发展前沿(陈悦等,2015)。图谱中每个节点圆圈的大小与其发文量或共现频数成正比,节点间线条的粗细代表其联系程度,圆圈外层的紫红色表示文献的中心性,中心性反映其影响力,紫红色宽度越宽,中心性以及枢纽作用越大(孙雨生等,2014;袁红 等,2012)。

2 研究结果和分析

2.1“Choking”研究时间及力量分布特征

“Choking”研究是以心理学为主导,体育科学、社会学、神经科学以及经济学多学科交叉,并与竞技体育紧密相连的综合性课题,联合神经科学是近年新的研究方向。从发文量变化可见,“Choking”主题到21世纪才逐渐引起学界关注,并有以奥运为周期波动变化的趋势,奥运年前、后发文量均呈现井喷式增长(图1)。可见“Choking”研究与竞技体育联系紧密。

图1 Web of Science 1980—2019年“Choking”主题发文量(n=352)Figure 1. The Number of Previous Papers about Choking in Web of Science from 1980 to 2019

软件参数以学科为节点类型,时长设定为1年,抽取Top 50数据分析,阈值参数设为(2,2,20)、(4,3,20)、(4,3,20)。分析显示,本主题是以心理学(中心性:0.68)为主导,与体育科学(0.19)、社会学(0.16)、神经科学(0.01)以及经济学(0.00)交叉研究的综合课题。时间轴分析显示,其逐渐由单一的心理学研究向体育学、社会学多重交叉综合研究发展。心理学、体育学与神经科学的交叉研究是近10年的新兴方向,主要以神经成像技术为支撑监测压力下大脑的神经变化。以国家和机构为节点类型分析显示(图2),美国发文量最大,其次为德国、荷兰。但美国与其他国家间的交流合作有限(中心性:0.00);德国在各国间具有强枢纽作用,中心性最高(0.72),其次是荷兰(0.58)。各国高等院校依旧是研究的主要力量。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德国科隆体育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发文量位于前三。芝加哥Berilock教授、伯明翰Gray教授、阿姆斯特丹Oudejans教授以及巴拉瑞特(亚联邦)Mesagno教授是此领域高产作者,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Baumeister教授是高共被引文作者。未来可以加强对这些学者和机构的关注。

图2 国外Choking研究力量网络分布Figure 2.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arch Power in Choking Study

2.2 基于共现关键词的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献主题的高度精练,共现次数反映该词在学科研究中的关联程度,次数越多,表明关系越密切(贺颖等,2012;赵丙军,2015)。以关键词为节点类型(阈值参数同上)共现分析显示,Choking、压力(pressure)、注意力(attention)和焦虑(anxiety)表现出较强的关联性,表明注意力、焦虑是“Choking”研究的两大热点内容(表2)。

表2 本研究共现关键词(频数与中心性综合前18位)Table 2 AList of Keywords in This Study(Top 18 on Frequency and Centricity)

2.2.1 压力下的“Choking”现象

造成比赛中成绩下降的原因众多,“Choking”特指运动员/参与者感知到压力,试图追求更好成绩并付出主观努力后,表现依然显著低于预期或平常水平的现象(paradoxical performance),是一种心理现象(Weinberg et al.,1999)。过程理论强调应将“Choking”作为从认知到执行的过程来讨论,它是一种习惯动作执行过程的衰变,这种衰变是多元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Wang,2002)。项目特点也是“Choking”发生的影响因素。早期元分析结果发现,压力对不同项目或任务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社会压力(观众压力)只会降低复杂任务执行的速度和准确性,对简单任务的执行结果具有促进作用(Bond et al.,1983)。压力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复杂任务影响更加明显,“Choking”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技能要求较高的运动和任务上。在关键词共现结果中,“skill”“sensorimotor skill”“accuracy”成为本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并具有一定的联结性,也表明“Choking”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和复杂任务。

2.2.2 注意焦点改变诱发“Choking”

注意理论认为压力引起注意焦点的改变使表现受损,但不同的理论假说有不同解释。Wine(1971)发现,焦虑个体在考试状态下会过多地关注结果,这种对结果的关注抢占了工作记忆资源,影响考试发挥。基于特质焦虑的研究提出了干扰理论假说,认为压力会诱导人们将注意力分散到任务无关信息上,抢占有限的工作记忆认知资源迫使表现受损(Beilock et al.,2004a,2007;Hill et al.,2009;Hill et al.,2010;Mesagno et al.,2009;Wilson et al.,2009),并且工作记忆容量低的人群更易受到分心物的干扰(Bijleveld et al.,2014;Wood et al.,2016)。但Beilock等(2005)发现,高容量人群更容易“Choking”。93名大学本科生根据工作记忆容量测试分数被分到高、低容量组,并分别在高、低压条件下完成难、易两种难度的数学题。对比发现高压下只有高容量组难题成绩显著下降。分析认为,高容量组采用对工作记忆容量依赖性强的高阶运算方法解答难数学题,成绩显著优于低容量组;压力消耗了部分工作记忆资源,被试无法继续采用高阶运算策略答题,迫使高容量组转用简单运算策略,运算速度、准确性都显著下降。低容量群体采用相对低效的简单运算方式,对工作记忆依赖性不高,压力产生的效应不明显。此研究虽然看似与以往研究存在矛盾,但难度与容量的交互作用进一步证明压力以抢占工作记忆资源的方式影响表现。Oudejans等(2011)采用口头汇报和概念映射法帮助70名优秀运动员回顾比赛中注意力的分配情况,结果均显示,在压力下运动员更加关注比赛结果,并对结果表现出担忧。通过追踪眼动轨迹也发现,压力条件下,运动员对与任务无关的信息注视增多(Wilson et al.,2016,2009)。因此,干扰理论认为,压力诱导注意转向任务无关信息是引发“Choking”的主要原因,引导被试将视觉定位在任务相关信息上能有效预防“Choking”的发生。帮助个体注意聚焦的静眼训练(Wilson et al.,2011;Wood et al.,2012)、PPP程序行为干预训练(Mesagno et al.,2010,2008)都是预防“Choking”的有效方法。但有研究提出,并不是所有任务的完成都需要依靠工作记忆,尤其是经过长期训练的熟练操作者、高水平运动员在程序化技术动作执行中并不依赖工作记忆。干扰理论假说无法解释全部的“Choking”现象,这应该是工作记忆在关键词共现分析中联结性不强的原因。

习得理论提出,有意识地控制动作执行能促进早期的技能习得,当技能被掌握后,动作执行进入自动化状况,有意识注意控制则会破坏自动化过程,将其解构成相对连接的单元,增加信息传递错误率(Masters,1992;Masters et al.,2008)。基于习得理论的自我监控假说(再投入理论)认为,压力会诱使个体将注意转向动作执行本身,这种有意识的控制破坏了自动化加工过程,使动作变异性增加,关节协调性下降,能量/动作输出经济性降低(Gray,2011),最终影响动作执行(Baumeister,1984;Beilock et al.,2001;Masters,1992;Roberts et al.,2017)。压力下,当足球运动员将注意聚焦动作或运动目标时,运球时间会显著增加,双任务模式能有效地减缓压力对运球的影响(Jackson et al.,2006)。此外,压力下再投入分高、显性知识储备多的个体在推杆过程中左颞叶(T3)与额中(Fz)高频α波连接更大,语义加工增加(Zhu et al.,2011)。这主要因为再投入分值高、掌握与任务相关的陈述性知识多的个体,压力下更倾向于利用有意识注意控制,也更容易产生“Choking”(Masters,2000;Maxwell et al.,2006;Poolton et al.,2004)。由此提出了减少注意聚焦动作本身和有意识控制所需的显性知识的干预策略。双任务干预范式(Gray,2004;Jackson et al.,2006)、音乐干预(Mesagno et al.,2009)可降低注意过多聚焦动作本身,以及减少显性陈述性知识积累的隐性学习(Gabbett et al.,2011;Vine et al.,2013),都被证明能有效预防“Choking”。神经生理学研究发现,运动执行过程中左脑半球激活越大,对动作执行干扰越大,更容易影响运动表现(Salazar et al.,1990)。动作执行前,左手握拳收缩的行为程序练习能启动右半脑激活、降低左脑活性,优化大脑激活状态,确保压力下的稳定发挥 ,预防“Choking”(Beckmann et al.,2013;Gröpel et al.,2017)。

综上所述,不同假说自成体系在适当范围内能有效地解释“Choking”现象,但两者在理论上又存在矛盾。因此,基于各自理论驱动的方案在干预方向上存在本质差异。有研究认为,熟练者/运动员在动作执行过程中依旧有工作记忆参与,工作记忆主要负责随着环境变化或任务难度增加进行调整等更高阶认知活动(Christensen et al.,2016)。特定决策再投入分值只与压力下的工作记忆容量负相关,表明心理再投入抢占了工作记忆认知资源(Laborde et al.,2015)。压力下的心理努力可能不仅抢占了工作记忆资源,也增加了有意识控制(Beilock et al.,2004b),仅从注意焦点转移来解释“Choking”存在较大局限。

2.2.3 焦虑是诱发“Choking”的主要因素

压力会引发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有研究发现,特质焦虑人群在压力环境下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受外界压力的影响(Beilock et al.,2007;Hill et al.,2010;Masaki et al.,2017;Murray et al.,2003),焦虑是诱发“Choking”的主要因素。早期驱动理论提出,唤醒水平与运动成绩呈倒U关系,压力诱发过高焦虑情绪是损伤运动表现的主要原因。驱动理论只是描述性地解释了两者的可能关系,对于通过何种途径损伤运动表现并未进一步解释。加工效率和注意控制理论提出焦虑损伤加工效率的观点,认为焦虑会抑制自上而下的目标驱动注意系统,增强对自下而上刺激驱动注意系统的依赖,使注意偏向具有威胁的无关信息(Eysenck et al.,1992,2007)。通过观察运动员动作执行前的眼动轨迹,发现高焦虑状态下,运动员静眼持续时间缩短,注视守门员(威胁信息)时长增加,射门路线更加靠近守门员(Wilson et al.,2016,2009),这表明焦虑使注意无法摆脱对威胁刺激的关注(Nibbeling et al.,2012)。同时,对结果的担忧又促使机体增加努力程度,调用其他认知资源进行补偿,尽可能地维持加工效应。可见,焦虑对加工效应的影响是加工效率下降与补偿效应间动态平衡的结果。当补偿策略带来的效应大于焦虑对加工效率的负影响时,焦虑促进表现,相反则损伤。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特质焦虑人群在执行任务时α波去同步化程度显著高于非特质焦虑人群,表明动用了更多的加工资源(Savostyanov et al.,2009);竞争压力下被试焦虑明显上升,大脑非必要神经激活增多,神经效率降低(Hatfield et al.,2013;Lo et al.,2019;Woo et al.,2017),支持注意控制理论。Hatfield(2013)团队招募了19名无射击经验的大学生进行一对一射击比赛,同时监测其生理、心理指标,发现竞争压力下被试的焦虑水平明显增加,大脑非必要神经激活增加,射击瞄准弹道的变异性明显增大,表明认知加工效率低。同时,焦虑可增强运动员的心理努力程度,加强行为动作的流畅性,维持压力下的加工效应。也有研究提出焦虑主要影响解读,诱使机体以威胁相关的方式解释感知到的情感刺激,触发情绪特定的行为应答。Nieuwenhuys等(2012a)招募了36名警察进行视频模拟巡逻试验,在任务开始前利用“可能有枪会射击”和“无枪投降”两种提示诱导出高焦虑和低焦虑情绪,发现警察在高焦虑状态下更偏向于开枪并且准确率下降,在焦虑状态下则更倾向根据与威胁相关的推断和预期做出行为选择。但两种条件下警察视觉搜索率和静眼持续时间无差别,表明焦虑不影响注意控制,但会通过影响解读进而影响选择(Nieuwenhuys et al.,2012b)。对足球比赛视频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压力下球员过多地关注守门员,有站位远离守门员和明显缩短射门准备时间等回避性应答行为(Jordet et al.,2008)。

机体会采用补偿性策略维持运动输出,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Nieuwenhuys et al.,2012a)。DeCaro等(2011)募集受试在不同的任务条件下进行规则归类任务(R)和信息集成归类任务(I)。随机分组后,2组受试在完成各自主要任务时分别完成干扰/自我监控为目的的次要任务(字母监测任务/信心自评任务)。发现干扰组的Go-Ngo反映抑制能力的经典任务抢占了部分认知资源,迫使被试无法应用更加有效的高阶分类规则(对工作记忆依赖强)分类,R任务成绩受影响严重。自评任务需要关注执行本身,这对I任务影响明显。不同压力类型对不同任务的影响也存在差异。目标压力影响R任务表现,干扰任务加剧目标压力对R任务的影响。监控压力影响I任务表现,监控任务加剧监控压力对I任务的影响(DeCaro et al.,2011)。可见,工作记忆资源依赖较强的任务,对干扰更为敏感,有意识控制对程序性任务影响显著,不当的补偿性策略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影响。

综上所述,焦虑可能是“Choking”的主要诱因,控制焦虑情绪是预防“Choking”的有效手段。以“活在当下”为核心思想、回避策略为主的正念训练,能降低焦虑水平,预防“Choking”(Medina,2016)。也有研究发现,正念训练对焦虑水平影响不大,认为它降低“Choking”并非通过降低焦虑水平来实现(Thompson,2016)。焦虑可能不直接影响知觉或运动表现,而是影响知觉-运动两者间的关系(Cañal-Bruland et al.,2010)。因此,如何应对和控制焦虑情绪可能比焦虑本身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更大。不以抑制焦虑提高其适应性的适应性训练能有效地帮助运动员在高焦虑水平下维持较好的运动输出(Oudejans et al.,2010,2009)。

2.3 基于共引文献的研究热点演化分析

关键词共现分析虽能展示相关研究的主题热点,但很难判断其热点的演化特征。参考文献中高共被引的节点文献通常是新理论或具有重大理论贡献的经典文献,对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和标志性意义(卫军朝等,2011)。这些关键的共被引点能体现相关文献的演化路径(水祎舟等,2016)。以被引文献为节点类型,将Top值设定为 50,阈值参数设置为(2,2,20)、(6,3,20)、(6,3,20),对7 803篇次参考文献共现量化分析,再以摘要为基础聚类,结果呈现以注意力、焦虑和生理心理因素为中心词的3个簇类(图3)。其中,模块值(Q)为0.418 6(>0.3),表明聚类结构显著;平均轮廓值(S)为0.500 2(>0.5),表明聚类合理。进一步绘制时间轴视图(图4),从时间节点上发现“Choking”的研究热点呈现从高度分化向高度综合,从相对单一、孤立理论向多理论、多学科综合讨论逐渐演化的特点。

图3 “Choking”研究中共引文献网络图谱Figure 3. The Cluster of Reference Hotspot in Choking Study

图4 “Choking”研究中共引文献时间维度网络图谱Figure 4. Time Distribution of Reference Hotspot Cluster in Choking Study

2.3.1 注意焦点转移影响技能表现的研究

通过对以注意力为中心词的聚类簇中高共被引文献二次检索精读发现,这一聚类簇主要探讨注意焦点转变对技能表现的影响,提出压力下注意转向动作执行是引发“Choking”的原因。Beilock团队针对注意特征的系列研究是本簇类的高共引文献。其团队在实验中要求被试有意识地操作注意焦点。双任务模式是要求被试在完成动作的同时完成听音辨调任务,迫使被试将注意分配到次要任务;自我聚焦模式是要求在执行动作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动作执行上。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专家和新手在动作执行过程的注意策略上存在差异。运动员推杆过程中采用程序化编码,有意识地将注意转向动作执行过程,破坏了高水平运动员的自动化加工过程,使技能表现受损。新手反之,双任务模式下注意被无关信息干扰,技能表现下降(Beilock et al.,2001,2002,2004a)。注意焦点转移对技能表现的影响为压力研究提供了思路。Gray(2004)以棒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要求被试在低压和高压情境下完成击球任务。采用双任务模式的实验组,有效地降低了压力对运动表现的负效应。随后,双任务模式的预防效果被广泛验证。

本簇内关联性较强的一项研究是利用眼动仪监测冬季两项优秀运动员在不同压力情境下的视觉注视点,发现身体负荷强度对压力下注意策略效应有影响。实验要求10名运动员分别在55%、70%、85%和100%最大摄氧量环境中进行功率自行车运动后,在高、低压情境下进行射击任务。结果发现,在中等身体负荷强度下,降低静眼持续时间能有效提高竞争压力下射击的准确性,当功率输出水平达到100%时,增加注视靶心的持续时间是有效降低“Choking”发生概率的注意策略(Vickers et al.,2007)。这表明在疲劳和高压下,运动员增加对任务的注意控制可有效地预防“Choking”。这对自我监控理论和再投入理论提出质疑,一定程度上推动“Choking”研究的发展。

2.3.2 压力下焦虑对技能表现的影响研究

以焦虑为主题的聚类簇,是以一种动态发展的眼光探讨焦虑对技能表现的影响。Eysenck等(2007)对注意控制理论的阐述是本聚类簇的重要联接性文献(中心性:0.29),提出焦虑对技能表现的影响是动态发展的过程。焦虑增加对以刺激驱动自下而上注意系统的依赖,偏向对威胁无关信息的注意,进而影响加工效率。同时,警觉性的提高又促进机体增加努力程度,调用其他认知资源进行补偿,以维持加工效应。此理论指出“Choking”发生不是简单的注意焦点转向失误,而是焦虑引发的注意控制能力下降,以及心理努力结果失败的过程。焦虑对加工过程的影响受到任务特点、外界环境、个体焦虑水平、人格特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认知干扰和目标压力损害对工作记忆资源依赖较强的认知任务表现,有意识地控制和监控压力对程序性任务表现的影响明显(DeCaro et al.,2011)。个体对压力的认知受人格特质影响,压力认知的差异带来焦虑水平的个体差异。压力下特质焦虑人群更易产生焦虑,注意偏向具有威胁的信息(Beilock et al.,2007)。自我意识强的个体对外界刺激解读倾向于解释刺激与自我的关系,进而影响焦虑水平和行为选择(Wang et al.,2004)。再投入高人群会倾向于增强对动作执行的有意识监控来补偿(Masters,2000)。补偿策略效果影响运动表现,但补偿策略的选择及效果是诸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此主题聚类簇将“Choking”的发生视为动态平衡的过程,对两种注意焦点转移假说间的矛盾点进行解释。压力下补偿策略的选择受到除焦虑以外诸多因素的影响,仅从焦虑水平探讨“Choking”发生相对片面。

2.3.3 “Choking”潜在影响因素研究

心理压力是个体对外界压力的主观意识,个体对外界压力的认知和应对受性格特质、个人经历的影响。以质性研究为主的聚类簇,以人为主体从多角度探索诱发“Choking”的潜在因素。Otten(2009)构建的压力结构模型为质性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中心性:0.25),认为压力下运动表现受多维因素影响,各变量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Gucciardi等(2010)的质性研究采用访谈和循环分享经验的方法,引导22名有“Choking”经历的高尔夫运动员回忆感受。扎根理论显示,个人经历,再投入程度、以往“Choking”经历,失利带来的后果以及学习经验是诱发“Choking”的主要因素,并提出“Choking”是认知、注意、情绪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此研究是本聚类簇的高共被引文献(中心性:0.22)。神经分析理论强调“Choking”是无意识加工的结果,机体是基于自身人格特质及生活经历对具体压力事件进行主观解读,以往经历或外界的刻板印象可能内化成一种心理障碍,诱使机体偏向“威胁”解读(Cardozo et al.,2015)。Heaton等(1991)将78名受试随机分到6种条件下(支持观众正、负反馈,不支持观众正、负反馈,无观众正、负反馈)进行电子游戏,发现习惯将注意朝内的自我意识强的个体,感知到成绩不好时更易“Choking”,而习惯将注意朝外的自我意识弱的个体,当其认为观众表现失望后更易“Choking”。机体将目标视为潜在的威胁时,更易诱发身体实际需要-期望-努力之间的冲突(Merced,2019),心理韧性、“运动-生活”平衡感在这个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Hill et al.,2009)。

此聚类簇的研究说明“Choking”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多维外源性和内源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王进,2008)。复杂任务对目标压力敏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影响,程序化任务则更易受到有意识控制的影响;有意识控制影响技能水平高的个体的技能表现,新手更易受到分心物的干扰影响;个人意识强的个体对目标压力敏感,公共压力容易影响公众意识强的个体。任务特点、技能水平、压力类型以及性格特质相互制约,共同影响压力下的技能表现,但目前针对众多潜在因素各因子间的关联尚不清楚,今后还需将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探寻各因子间的关系以及“Choking”发生的可能机制。

2.3.4 研究热点时间演化特点

三大聚类簇中节点文献的先后顺序视图表明“Choking”研究热点演化具有从高度分化向高度综合发展的特点。注意操控实验的操作性强,注意力焦点研究是早期关注的热点,并提出不同的理论假说,基于各理论的干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其理论的合理性。但假说之间存在矛盾,只能解释部分“Choking”现象。可见,用单一、孤立的理论解释复杂的“Choking”现象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随后,“Choking”的研究焦点集中在压力诱发的焦虑情绪对注意控制过程的影响,提出诱发“Choking”不是简单的注意焦点转向失误,而是压力诱发的焦虑情绪引发个体的注意偏向和解读偏向,进而引起行为方式的改变。“Choking”是加工效率与心理努力补偿效应动态失衡的结果。补偿策略的选择及其补偿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压力会诱发一系列的心理应激反应。压力下高水平运动员的焦虑水平上升有限,但在重大比赛中发挥失常又时有发生,仅从焦虑角度探讨“Choking”发生机制具有片面性。

此后,“Choking”转向以质性研究为主,从人的角度探索诱发“Choking”的潜在因素,认为“Choking”是多重因素综合在人身上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人经历和人格特质影响个体对外界压力的认知。任务特点、技术水平、压力应对策略、心理韧性、知识类型储备等都影响认知-运动的过程。结合多种理论定性、定量地探讨各因子间的潜在关联是“Choking”研究的热点。

3 对我国“Choking”研究的启示

3.1 我国“Choking”研究现状

“Choking”是我国体育界的研究主题之一,主要理论基础是过程理论,其深度和广度也有待进一步拓展。主要表现在:1)国内“Choking”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待提升。以“Choking”为关键词,再以心理学、体育学为学科在中国知网上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23篇,其中学位论文14篇,会议论文22篇,核心期刊文献27篇,其余均发表于各省级刊物。表明目前国内“Choking”研究数量虽有大幅增多,但有分量、有价值的学术成果还相对有限,需要加强对此主题的关注。2)国内相关研究广度有待提高。多项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建模的方法描绘不同项目“Choking”发生的机制模型(高红艳等,2009;孙保利等,2013;朱国生等,2009),并通过定量实验研究验证注意焦点、自我意识、特质焦虑对压力下运动表现的影响(洪晓彬等,2010)。但目前鲜见针对其他影响因素间内在关联的定量研究。3)国内干预研究相对匮乏。预防和杜绝“Choking”是本研究的终极目标。国内针对“Choking”的干预研究数量有限,机制尚不明朗是限制干预研究发展的主要原因。已有的干预方案也由于数量有限,其有效性有待进一步验证。4)脑机制研究相对滞后。随着神经科学发展,探讨脑机制成为新的研究方向,但目前国内鲜见针对“Choking”发生的脑机制研究报告。

3.2 本研究对我国“Choking”研究的启示

对国际上“Choking”研究文献和共被引文献的计量分析显示,多重理论综合研究是大趋势,神经科学与心理学、体育科学的交叉研究是未来的新方向。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以下几点:1)加强多学科、多理论结合的“Choking”机制研究,尤其是增加与神经科学的交叉研究。机制研究是干预研究的基础和前提。“Choking”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单一理论的解释存在较大局限性,需多学科交叉、多理论结合挖掘诱发“Choking”各因子间的内在关联,探讨其发生机制。以神经科学支撑的脑机制研究是近10年新的方向。以往研究表明,大脑激活状态与技能表现存在因果关系(Herrmann et al.,2016),优质的运动表现伴随更高的神经效率。“Choking”特指压力下发挥失常,监测压力下大脑激活状态能对探寻诱发“Choking”发生机制提供直接证据。研究发现,压力下大脑加工效率下降,非运动相关脑区间的非必要神经激活增多( Hatfield et al.,2013;Lo et al.,2019;Woo et al.,2017)。这种神经噪音使运动认知加工复杂化,影响动作输出。Hatfield(2018)总结以往的研究,提出了认知-情感运动神经级联模型,认为对压力的不同认知会诱发一系列不同的脑激活。个体将压力评估为威胁,会过度激活杏仁核,诱发非必要的神经激活产生神经噪音,干扰动作输出。相反,将压力评估为机会,左前额叶皮层激活,大脑各区自主合理激活,保持高效的中枢神经活动效率,促进动作输出。还有研究发现,大脑Mu节律的去同步化程度可能是压力影响运动表现的主要脑激活指标(Pereira et al.,2018)。但这需要大量的定量研究进一步验证。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出发,探寻压力下的脑激活状态以及“Choking”的脑机制是未来研究的新主题。

2)加强对团体协同合作的“Choking”研究。目前,大量的“Choking”研究主要局限在闭合性项目或某一关键的闭合性技术动作,但“Choking”不仅发生在这些项目中,在一些集体项目比赛的关键时刻也时常出现战术决策不合理或配合失误,产生“Choking”,并且这种心理会在团队中迅速蔓延,产生连锁效应,最终导致比赛失利。如篮球比赛中,关键时刻战术决策或配合不合理可能是投手最后投篮不中的重要原因。关键时刻战术决策以及队友间的配合是决定集体项目最终结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探讨压力对协同合作的影响非常必要。研究发现,决策再投入分值高的个体在压力下更易做出不合理的决策(Kinrade et al.,2010),压力诱导的消极主导行为也会影响个体间的协同合作能力(Hayek et al.,2017)。总体上说,针对协同合作的“Choking”研究匮乏,未来可加强压力对协同合作能力的影响研究,探讨压力诱发团队合作“Choking”机制,扩大“Choking”研究的广度。

3)加强干预研究,特别是神经反馈训练干预研究。预防“Choking”是相关主题研究的目标,机制研究能帮助研究者探寻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法和手段,干预研究则是验证方案并在实际训练中推广的必要环节。基于单一理论的干预方案存在一定局限性,干预研究需要以综合眼光提出相对普适性的干预方案。以神经科学为基础的神经反馈训练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干预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在临床上。它通过及时反馈帮助机体增强身-心间的认知关联,并将目标脑波自主维持在最佳激活范围。针对性的神经反馈训练能直接有效地促进运动表现(Cheng et al.,2015;Paul et al.,2012)。探寻通过干预压力相关脑波活性预防“Choking”的干预研究应是未来干预发展的新领域。此外,相干性分析是近20年发展迅速的分析方法,多项压力研究发现,压力诱发了脑区间非必要神经连接,即相干性增强。目前,国内外针对相干性指标在干预中应用的研究匮乏,未来可以关注相干性指标在干预研究中的应用。

3.3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

本研究利用Cite Space V软件对国际上的“Choking”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旨在梳理“Choking”研究脉络及未来趋势。但由于软件不能实现多个数据库数据的合并分析,虽Web of Science包括大部分相关主题文献,但仍有遗漏,学位论文漏选是本研究的一大局限。一些学位论文可能是此领域具有标志意义的研究。此外,共被引文献分析是应用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对现有文献中的参考文献进行的定量分析。可视化的定量分析虽能直观地反映领域研究的特点,但可能由于参数的设定,隐藏掉部分数量相对有限的新主题研究信息。

可见,通过可视化分析软件能直观展示研究热点及其演化特点,帮助研究者把握国际研究总体方向,研究者也需及时跟进最新研究,准确把握未来发展方向。

4 小结

避免“Choking”发生是每个运动员的夙愿,理清“Choking”发生机制是预防的基础和前提。“Choking”是多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采用单一的理论解释其发生机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要采取多学科交叉、多理论结合的方式,以综合的眼光加强对“Choking”的机制研究和干预研究,确保运动员在比赛中稳定发挥,避免发生“Choking”。

猜你喜欢
工作记忆理论影响
美食网红如何影响我们吃什么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工作记忆负荷对反馈加工过程的影响:来自脑电研究的证据*
PTSD易感性人格特质、工作记忆能力和创伤期间认知加工对模拟创伤闪回的影响*
无关工作记忆表征的负性情绪信息能否捕获视觉注意?一项眼动研究*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工作记忆容量对理工类院校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