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经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群区域建构

2021-06-28 13:01吴青华陈卉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课程群综合实践活动

吴青华 ?陈卉

摘要: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关注儿童核心素养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南京市鼓楼区立足儿童的直接经验,从建构范式与实施策略研究、建构课程群资源库研究、教学案例及个案研究、评价体系研究等方面搭建研究与实践的框架,完善强有力的课程落实机制,建构统筹共享式课程发展格局,构建区域性的课程支持体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群区域建构。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群;区域建构;儿童经验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4B-0037-04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关注儿童核心素养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南京市鼓楼区深入思考课程内涵,扎实推进课程建设,开展基于儿童经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群的区域建构。

一、内涵阐释

(一)儿童经验

“儿童经验”是指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通过与身边的人及具体事物直接接触而获得的关于与自我、他人、社会、自然关系的认识。

杜威认为,儿童经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课程应遵循儿童的经验发展规律,促使儿童经验在学习中持续不断地发展。儿童的经验是儿童对世界、对他人、对自我的认识方式和体验结果,儿童的整体发展就是经验的改组、改造和不断生长过程。儿童的经验具有连续性、交互性和反思性等特点。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群

“课程群”是指以学生发展特定的素养结构为目标,由若干类性质相关或相近的单门课程组成的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彼此关联、深度融合的课程集群。它通过对主题、内容、方法等的整体聚集式设计,以相关知识、方法、问题等逻辑联系为结合点,使不同类型的活动渗透互补,形成相互关联的课程系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群建设需考虑学习者身心发展的特点,观照学习者的生活经验,聚焦学习,满足学生当下生活和未来生活的需求。课程群建设要聚焦儿童德能和智能的发展,要厘清各类别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与纵向衔接,要确定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的经验不断优化、不断生长。

(三)区域建构

“区域建构”是指区校协同,深入分析区域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制约因素,提出课程整体和均衡发展的操作思路,寻找课程开发与师资培训的有效机制,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内课程实施框架。

基于儿童经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群的区域建构是指在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背景下,在区域内建构基于儿童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通过与身边人、具体事物直接接触而获得经验这一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群与系统,从课程主题与内容开发、课程实施范式、师资培养等多角度探索区、校课程高质量实施、均衡化发展的框架结构。

二、理念建构

基于儿童经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群区域建构,须秉持与儿童同行的理念,指向儿童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立足课程的实践属性,坚守儿童立场,坚持儿童的主体地位,让儿童始终站在课程中央。

(一)指向核心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实际需求,面向儿童丰富完整的生活世界的一门课程。由于儿童面临的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般没有固定的方法可循,需要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通过课程整合,将各专题活动的内容链接起来,从而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广度与深度,建立完整的教育影响系统,最终实现完整人格的建构,彰显“完整发展”的课程独特价值。

(二)立足实践属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实践属性要求突破传统的固定学习场景和学习方式的限制,从学生自身经验中产生、形成问题,学生从经验中去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做中学”,在实践体验过程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化为行为,在主动实践、自主学习、互动交往中实现知识的理解、思维的发展、情感的体验、人格的养成和意义的建构。因此,我们要立足实践性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根本属性,带领儿童的身体从学校走出去,走向家庭、社会;引导儿童的思维从学科知识走开去,走向主动学习、深度探索;促进儿童的能力从简单复制走上去,走向实践创新、合作共享;帮助儿童的观念从外部服从走进去,走向品格树立、意义认同。

(三)坚守儿童立场

坚守儿童立场,就是要坚持儿童主体地位,充分理解儿童、尊重儿童,从儿童角度出发,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用儿童的眼睛去审视世界,用儿童的耳朵去聆听心声,用儿童的心智去思考问题。和儿童同行,意味着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是陪伴者、同行者,更是引路人;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力,关注儿童的可持续发展;要在师生互动合作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构建学习共同体,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良性教育循环。

三、框架搭建

明确了基于儿童经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群区域建构的基本内涵、理念系统之后,从建构范式与实施策略研究、建构课程群资源库研究、教学案例及个案研究、评价体系研究等方面搭建研究与实践的框架,能够有效指导和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群的区域建构。

(一)建构范式及实施策略研究

从儿童生活与儿童生长两个维度,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群体系。在课程体系建构的过程中,探索学校课程创生、精品课程区域共享的策略与机制,探索课题学习、项目学习、场景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課程实施样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形成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课程系统与有效策略。

(二)构建课程群资源库研究

根据区域内各学校的可利用资源优势,对课程资源开发领域进行内容分解,形成不同类型的课程开发专题,推行“区域—教学片(或集团)—校本”三级科研互动模式,实现活动主题化、系列化、协作化和网络化,有效地开发与利用适合不同年段学生特点和需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构建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群资源库。

(三)教学案例及个案研究

从课程开发、方案设计、活动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案例研究,依托具体实践案例剖析儿童经验视域下课程群建设对儿童成长的积极作用、课程群建设的实践策略。

(四)评价体系研究

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管理的学校、教师、学生评价体系,特别关注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开发相应的评价工具,建立基于评价信息的反馈与课程管理、教学实践改进机制。

四、实践策略

(一)完善强有力的课程落实机制

开展基于儿童经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群区域建构,首先要从政策落地、教育管理、培训指导、考核督查等多角度完善课程落实机制,以强有力的推手促进区域内课程的均衡、深度发展。

1.基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出台立足于区域实际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指导性意见》,促使区域内各学校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实施形态,健全学校层面的课程实施机构,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2.加强课程管理力度,建立区校联动的课程研讨机制。以常规的区级研训、片本教研为抓手,提升学校教学业务部门参与课程管理的效能,将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规研训任务作为校长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推动学校对课程的切实管理。

3.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培训指导。开发更加适合区域内不同层次教师发展需求的培训课程,健全学校层面的日常培训制度,加强对校本教研的指导,倡导参与式培训、案例培训和项目研究。

4.强化考核督查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学业水平检测系统,加强对学校课程实施效果的检查,在教学视导、课程督导中继续强化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视,定期开展常规检查与跟踪改进活动。

(二)建构统筹共享式课程发展格局

优化教师培训和课程研讨方式,创建新型课程展示形态。以常规教研为抓手,鼓励更多新生力量的成长;以教学实践和案例收集为契机,给予骨干教师更多的展示机会;以不同层次学校的课程集中展示为平台,促进区域内各学校之间的学习借鉴;以样本示范校的课程经验推广为引领,实现区域内课程的共生、共享和均衡发展。

1.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利用常规教学研训工作,采取“区域—教学片(或集团)—校本”三级联动的教学研讨模式,着力开发不同层次的区域课程、校本课程、班本课程等,形成基于儿童经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资源库,注重利用资源库来解决区域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一方面,依托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组织和考察,为学校提供具体的指导,通过高位引领、有序推进来构建严密的区域课程体系,为学校课程建设提供范本,有效地避免学校自主发挥的盲目性。另一方面,注重典型引领、树标立范,在不同办学层次的学校中筛选出优秀的学校课程建设案例在区域内推广,感染、引导同等层次的其他学校,激发学校课程建设的热情,使学校在区域引领下实现课程内涵式发展。

2.创新科研互动模式。在区域范围内,从不同层次的学校遴选一批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师和教科研骨干作为研究中心组成员,同时以这些骨干教师为领头人,组建更多的实践研究团队。这些团队,可以是同一所学校的内部组编,可以是教学片(集团)内的校际联动,可以是片与片的强强联合。这种科研互动的模式可称为“中心增生式”科研互动模式,即:以课题组核心成员为中心,带动本校教师的实践;以一所学校的课程实践,带动一个片区的课程发展,直至建构起区域的课程集群网络。

(三)构建区域性课程支持体系

拓宽学生的活动场域,加强课程的内部合作和外部联系,从场地、资源、组织、指导等维度入手,构建全方位多层级的课程支持体系。大力推广研学旅行和场馆课程这两种新的课程样式,充分利用区域内丰富的场馆资源,努力开发更优质的校外研学基地,为儿童学习新样态的生发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和更有力的支持。

五、展望与思考

在基于儿童经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群区域建构的持续探索中,课程的发展路径得到进一步拓宽,鲜活的校本化实施经验在不断涌现,跳出学科本位思维的骨干教师队伍在不断壮大,区域课程资源库在不断更新,协同建设、合作发展的良好氛围也在逐渐形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群区域建构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群区域建构的成效。

第一,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自主权的不当定位。在我国课程管理相对集中的行政体制背景下,学校的办学自主性常受到抑制。作为“忠实执行者”的学校,缺乏必要的课程再开发机制,缺乏课程上的学校发展自主性。许多学校的课程自主权只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导致简单模仿套用他校经验,甚至直接照搬他校的体系,缺乏基于学校实际的课程建设路径探索。

第二,區域课程管理对学校不合理的课程建设行为的忽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中的一些不良势头依然存在,比如:一些学校在课程建设时,牢牢抓住自己的特色课程大做文章,反而忽视国家课程的硬性规定;学校在对外进行课程校本化建构的成果宣传时,常常以少数学生的优秀表现掩盖学生整体发展的不足;等等。这些都可能造成区域课程发展的虚假繁荣和后劲不足,对课程群区域建构效果的显现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第三,全域开展课题研究实践的广度与深度还不够。由于区域内常常存在着发展不均衡、下位课程制度缺位与失调等长期存在的现实问题,区域课程建设的实施效果离设想可能还有较大的差距。区域内不同层次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认知与重视程度存有较大差异,各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也有高有低,在课程建设实践中,无法顺利地实现资源的共享与课程的共生。

随着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新的研究也会带来新的挑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当永远处于一个开放状态,呈现接纳的胸怀,不断调整发展的脚步与方向。立足儿童的直接经验,陪伴儿童生命的成长,让儿童站在课程的中央,与儿童同行,开展基于儿童经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群区域建构,必将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度内涵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和更有力的支持。

责任编辑:丁伟红

收稿日期:2021-01-16

作者简介:吴青华,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南京,210009)小学研训部主任,高级教师;陈卉,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南京,210009)研训员,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课程群综合实践活动
面向高精尖信息化产业背景下的本科计算机网络课程与课程群建设的研究
网络工程专业围绕教学关键点的网络软件课程群构建
基础医学显微形态学实验课程群的构建及意义张雪莉
基于课程群的软件工程专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分析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软件工程专业编程语言课程群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