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的实践研究

2021-06-28 13:01郭建芬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学本课堂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学本课堂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聚焦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两大核心素养,依托苏州工业园区智慧教育枢纽平台,融合线上与线下学习,设计导学单、探究单和研学单,构建课前试学、课中探学、课后研学、课余创学的一体化、连续化的学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各个环节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学,让教师的教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本课堂;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4B-0041-04

一、小学数學学本课堂的内涵

学本课堂,是指以学习者的学习为本的课堂[1]。具体而言,学本课堂就是教师和学生协同合作,共同围绕核心问题开展自主性的探究学习,不断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课堂。学本课堂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逐步学会学习,充分发挥自我潜能,通过自主建构学习、合作建构学习等过程,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学本课堂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聚焦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两大核心素养,对接新课程标准理念,符合我国未来学习型社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二、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的特征与框架

(一)基本特征

不同于以往重教轻学的传统课堂,学本课堂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发展水平,具备如下基本特征:一是问题导向性。学本课堂将问题作为学习的线索,引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构建以问题为主线的学习,为师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方向指引。二是民主开放性。学本课堂尊重生命个体,用心洞察每一个学习参与者的需求。教师是与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合作者,师生之间通过课堂建立起和谐、自由、平等、开放的合作关系。三是自主建构性。学本课堂以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投入更多的认知和情感,使得数学学习过程与个人各部分经验融合在一起,完成自我认知结构的重组与建构。四是同伴协作性。在学本课堂中,学习参与者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协商、争论、协调,最终达成统一意见,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每一个个体得到同伴的协助,获得发展,实现同伴之间的人际交往、情感互动。

(二)基本框架

合理做好学情分析、学习内容设计与分析、充实线上线下资源库是学本课堂实施的必要前提,也是学本课堂实施的前期准备,在此基础上构建小学数学学本课堂实施过程的基本框架。(如图1)

三、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的实践探索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经过前期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初步探寻了学本课堂的实施途径、方法和策略,以“二导、三单、四学”为切入点,从课前、课中、课后、课余出发,在教学各个环节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和以学促学。

(一)二导——先学后教

“先学”,强调学生的前置学习,把学生的“先学”作为课堂的起点和教学的依据,为“后教”定向。当今教学对小学数学“怎么学”和“怎么教”提出了新的挑战。“二导”即“微课导学”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梳理导学”,线上与线下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作用,有效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投入现实性、探索性的数学活动,让学习变得生动而富有个性。

1.整合资源,线上“导学”。微课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一节好的微课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思维。我们利用苏州工业园区“易加”互动平台上的微课资源,进行广泛学习和筛选,将质量较高的微课二维码分年级进行整理。除此以外,针对“易加”互动平台上的所有微课分年级、分领域进行分类统计、数据分析,并进行查漏补缺,引导学生扫描二维码或直接上“易加”平台,在课前、课中、课后、课余有针对性地观看、学习,让学习打破时空限制,满足学生自主学、自由学的需要。

2.优化结构,线下“导学”。回顾、梳理学过的知识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文字、图示等,将模糊的认识转化成清晰的、有条理的、具有个人意义的数学知识,让知识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网络化。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完整经历从“由薄到厚”到“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得数学学习过程与个人各部分经验融合在一起。教师根据学生的“理学”情况,切实了解学情,再给予必要的反馈、建议,促进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学生在“导学”中自主梳理知识,分析单元易错、易混点以及经典题等,教师引导学生析错、纠错,让知识的梳理有的放矢,更显活力和张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三单——以学定教

为了真正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们专门针对不同课题设计试学单、探学单和研学单,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思考,让学生带着收获和问题参与课堂。

1.试学单。学生在进行文本预习或观看微课时,需要有一定的要求或完成一些基本练习。试学单让学生带着明确的要求和目的去试学,根据试学单的指引去完成试学。同时我们利用园区“易加”互动平台发送基础练习,学生在线完成答题就会呈现正确率统计。这样可以精准地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2.探学单。探学单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自主运用学到的知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学生在探究的情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经历一种真正的探索过程,获得发明创造的体验,感受探究的乐趣。

3.研学单。学生课后“研学”和课余“创学”都要依赖于研学单的引领。研学单一般分教师设计和学生自主设计两种形式。教师设计的研学单可以基于教材练习进行深度整合,也可以提出相关要求和思路,引导学生课后去实践和探索。学生自主设计的研学单依据学生自己的研究主题,服务于课后研学和课余创学,满足自主性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三)四学——以学促学

教学中我们以“学”为中心,着力体现“关注学情,研究学习,为学服务”的理念,初步构建课前试学—课中探学—课后研学—课余创学的一体化、连续化的“四学”教学模式。“四学”教学模式坚持问题导向,将问题贯穿学本课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1.方法导航——课前“试学”。在实践探索中我们总结了“一看、二想、三查、四问、五验”的“五环试学法”[2]。一看,结合文本阅读或微课视频观看,初步了解所学内容。二想,引导学生在“试学”中想一想新知识要运用哪些旧知识,做到有效勾连和铺垫。三查,借助工具书、上网查阅资料等,解决部分疑点。四问,在试学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学会质疑问难。五验,选择性地做一些基本练习,初步检验学习效果。我们在“五环试学法”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课型、不同年段、不同学生的认知现状,设计相应的试学单,供学生课前预习。一般低年级以观看短小的微课为主,翻阅书本为辅,中高年级文本预习、视频观看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全方位参与试学,尝试自主阅读、自主观看、自主释疑,了解学习内容,扫除部分学习障碍,让学生带着目的、带着问题去上课,为课堂有效迁移、深度探学奠定基础。

2.问题引领——课中“探学”。对学生提问能力的研究是当前数学教育研究的新热点。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坚持将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目标,利用探学单,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循问而学,问学交融,优化学习路径,感受探究乐趣。

3.习题整合——课后“研学”。做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及再认识的一种实践活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整合优化书本上的练习,同时将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容易混淆的题目加以序列化整理,汇编成各年级错题集,引导学生析错、纠错。同时引导中高年级学生自主整理错题,改编、创编题目,形成一份份充满个性的“研学单”,在再思考、再认识中查漏补缺,延伸学习边界,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

4.实践延伸——课余“创学”。实践是数学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既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深度,又能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习兴趣,进行创造性学习。如在中年级开展的“垃圾分类统计”“我是环保小卫士”活动中,学生亲身体验垃圾分类的实践过程,撰写垃圾分类的宣传广告,设计垃圾分类统计表等。在高年级“小眼镜,大数据,看未来”活动中,学生通过抽样、调查、统計、制作图表并进行分析等,对调查对象的视力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打通了课内外学习的边界,提升了实践和创新能力。

四、对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的进一步思考

(一)学本课堂教学的一般性原则

1.主动性。学生的数学知识建构、能力发展和数学核心素养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才能获得,因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必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性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投入自己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

2.发展性。要把“教学生怎样学”作为数学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会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探寻方法,构建概念,验证猜想,并进行结构化的语言表达。

(二)学本课堂教学的方式

由于数学课程更加看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以及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和活动性,它必然要求改变那种注重单一传授的教学方式,更多地采用能促进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交流合作、自主探索的方式。从国际范围看,除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受到重视外,其他更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进入数学课程将是必然趋势,如综合实践、数学实验、数学欣赏以及探究性课题研究等。

(三)学本课堂的体现

1.深度参与。现代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而是通过探讨、研究的过程,能动地发现自己未知的东西。学生参与课堂不仅仅体现在表面的数学操作、观察和合作活动中,更体现在思维的参与、智力活动的参与、情感的参与。

2.注重探究。现代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仅仅使知识明了化,而在于鼓励和指导学生的探究过程。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的指导,使之通过自己的探索和研究,创造性地获取和掌握知识,将学习和掌握既定数学知识的过程转变为探究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

3.发展大于知识。数学教学要把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判断力、洞察力、辨析力等认识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学过的知识容易忘掉,但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抽象认识能力却能成为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持久地发挥效力。

参考文献:

[1]韩立福.学本课堂:概念、理念、内涵和特征[J].教育研究,2015(10):105.

[2]郭建芬.践行“学本课堂”培养数学核心素养[J].江苏教育,2019(9):75.

责任编辑:丁伟红

*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一般立项课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的实践研究”(16122643)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1-02-25

作者简介:郭建芬,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江苏苏州,215123)副校长,高级教师,姑苏教育青年拔尖人才。

猜你喜欢
学本课堂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如何在学本课堂中提升初中语文阅读能力
农村初中英语“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教学相长新内涵视阈下的学本课堂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