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文化自信

2021-06-29 04:03秦亚南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33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心理健康教育

秦亚南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以文育人。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教育资源中心,在培养高素质、高水准、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人的同时,也要注重大学精神的培养,尤其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应受到重视。通过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先进文化教育,推动心理健康工作展开,培养学生勇于奋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建立富有文化内涵的课程体系,通过新媒体等形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及实践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文化自信,塑造积极人格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健康;文化自信;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文化自信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文化自信作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当从民族文化层面展开,形成群体的文化自信,从而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也为大学生德育工作以及培养大学生素质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当中也提出:“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各类文化和社会压力的影响,往往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吸引,满足于快餐文化,尤其是网络当中的流量明星、网红等流行文化不断吸引大学生的眼球,他们的思想活动和价值观念被一次次刷新,为了使学生能够形成健全稳定的人格,满足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立足思想基础,增强文化自信,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接近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了解自身国家民族的历史,并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

对本国和本民族文化充满信心,才会产生正确的自我认知,塑造更好的人格,文化的自信是更深层次的自信,文化自信是卓越品质的基础,更是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内容。

二、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不仅仅是民族、国家自信的根基,也是大学生应当具有的品质,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和开拓创新、努力奋进的革命精神不仅在历史当中扮演了民族复兴的重要角色,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也为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精神基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精神、价值观念并不矛盾,尤其在现代,人们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日趋多样化,坚定的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帮助新时代大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形成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保障。

另一方面,信息的极速膨胀促进了社会的快速发展,各领域分工细化使得当代大学生专注专业学习的同时,忽视了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性,同时,西方主流文化和网络文化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使得他们盲目追随“潮流”、“时尚”,对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认识不足,这就需要在德育的过程中加强文化自信的培养,这对于当代大学生专业教育和心理教育同样起着积极的作用。

三、文化自信的建立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注重对大学生文化教育和价值观的培养,坚定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通过引导与支持,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尤其是应当广泛的将中华文化的精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丰富教育手段

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展开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通过讨论、介绍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加深传统文化内容,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动态检测,关注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彰显个性发展的同时,也坚定其文化自信,可以通过演讲、视频拍摄、图片展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其展示自己的家乡风貌,本土特色、民族风俗等提升自身文化认同感。

丰富各类实践活动,通过文化选修课程、文化沙龙、学术讲座等方法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树立文化自信。在学生中,开展心理社团等课外活动,利用校园广播、集中探讨、科普宣传等方式让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的自觉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

(二)重视传统文化资源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以及心理健康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诸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内省”的精神、革命文化中“顽强”“坚定”的革命精神以及“与时俱进”等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内容,都体现了高尚的人格品质特征。

这些古代先贤和现代开拓者留给我们的资源无不展现出中华文明的先进性及优越性,曾经,红船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在革命中激励着人民群众奋勇向前,现在这些精神依然在当下发挥着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的激励作用,这不仅仅是历史,也应当成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素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体现为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女排精神,也体现为大学生自信、自强、坚毅、勇敢的高尚人格品质,北宋大家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开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是文化自信的写照,也应当成为现代大学生培养的范式。

(三)建立课程体系

将文化课程纳入课程体系,构建大学生文化自信课程体系,使之成为培养文化自信的途径。并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应当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为导向,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用生动的名人故事,曲折的历史事件等内容吸引学生,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也可以以课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从挖掘文化特色角度,让学生主动的接触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增强自信心,形成心理教育培养的自我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超.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西部素质教育,2017,11.

[2] 程为民,熊建生. 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状况分析[J]. 教育研究与试验,2016(4): 68-70.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心理健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