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在提高尿毒症患者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

2021-06-29 06:35刘宇兰张玉君
医药前沿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尿毒症导管发生率

刘宇兰,张玉君

(东莞市长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广东 东莞 523000)

尿毒症属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疾病,患者肾脏功能不可逆减退,引发机体代谢紊乱与其他综合征,影响患者生命健康水平[1]。临床治疗尿毒症多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基于患者体质较差,在接受治疗期间较易发生不良事件,这也对临床护理安全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2]。护理安全管理是以规避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护理安全性,提升护理质量为目的的护理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能够减少患者受不良事件的影响,减轻患者机体功能的损害,也促进患者心理情绪状态稳定[3-4]。所以在尿毒症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应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为评估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价值,以我院展开护理安全管理前后收治的尿毒症患者各80例,分析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与护理质量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尿毒症患者80例设为观察组,该期间展开护理安全管理,并选择2019年1月—12月未展开护理安全管理期间尿毒症患者80例设为参照组。纳入标准:经尿常规、血生化检查等确诊为尿毒症。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合并意识障碍;无临床配合能力。参照组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40~82岁,平均(67.19±8.82)岁,入院时血红蛋白检测25.30~72.48 g/L,平均(48.82±6.72)g/L。观察组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41~83岁,平均(67.23±8.85)岁,入院时血红蛋白检测25.12~72.30 g/L,平均(48.93±6.70)g/L。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参照组为未展开护理安全管理期间的常规护理,如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做好患者导管护理,进行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等。

观察组为展开护理安全管理期间的干预护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包括:(1)安全警示。于病房、走廊、卫生间做好安全警示,如通过张贴标语、醒目色标记等方式,提示患者注意观察地面,尽量手扶护栏行走,避免滑倒。在饮水机周边设置安全警示,提示饮水前观察水温,避免烫伤。在卫生间内设置扶手,避免患者滑倒,每日需进行卫生间内清洁,保持卫生间干燥、无水渍,设置卫生间外警示标语,引导患者在进入卫生间时观察卫生间内是否有积水等;(2)定期巡查。做好患者血液透析期间的安全巡查,观察患者导管固定情况,病房护栏设置情况,对患者治疗或休息时翻身等情况进行观察,有动作较大的患者需要及时为患者设置护栏,同时嘱咐家属做好陪护工作。巡查时通过与患者亲切沟通方式,告知患者透析时间,做好患者用药指导,帮助患者分类药物,提示按时服药等;(3)健康宣教。给予患者集中宣教,告知患者住院期间可能出现的安全事件,如跌伤、烫伤、非计划拔管等,并向患者详细说明如何预防多种安全事件的发生,可以通过PPT演示的方式,对错误示范与正确操作进行演示指导,给予患者更清晰的认识。对于一些体质较差的患者,还需要加强家属健康宣教,提高家属安全防护意识,避免患者误伤;(4)护理安全培训。做好护理人员培训工作,在护理安全管理各项措施中设置考核项目,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评估护理安全管理成效,包括是否指导并教会患者使用护栏、是否在给药时做好用药指导、是否每日进行病室环境消毒等,提高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与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其中,护理质量评分以我院自制护理质量问卷进行调查,其中包括服务态度、护理流程、护理模式、满意度评价等10个项目,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²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 80 94.30±3.28参照组 80 91.28±4.02 t 5.206 P<0.05

3.讨论

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给予患者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能够减少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安全保障[5]。护理安全管理是一种以控制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护理安全性与护理质量为目的的护理模式,用于尿毒症患者中,能够较好的减少护理风险事件[6-7]。

本次以护理安全管理前后尿毒症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指出,在展开护理安全管理后,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仅有1例导管脱落事件发生,而未展开护理安全管理时,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高,除导管脱落事件,还存在患者坠床、滑倒、热水烫伤、错服药等情况。这与护理安全管理中,采用安全警示、展开定期巡查相关,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了前期预防,有效干预患者住院期间的行为,从而避免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8-9]。另外,在展开护理安全管理后,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得到提升,这表示以护理安全管理给予患者护理服务,较好的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服务的质量得到提升,能够更好的规避护理风险,改进护理服务,也较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增进护患关系[10]。

上述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人员需定期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各项措施培训与考核,保持护理人员较高的警惕性,能够在提供给患者护理服务时,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并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在护理措施中,以安全警示、定期巡查、健康教育展开安全管理,其中,在安全警示中,需要以醒目的标志进行提示,给予患者直观的提醒;在定期巡查中,除检查患者安全防护情况,也需要与患者沟通,加强患者对自我安全管理的重视性,并配合护理工作,做好自我安全防护与管理;在健康教育中,需要通过定期安全教育的方式,对住院期间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进行提前沟通,提高患者自我安全防护意识[11]。例如在导管脱落问题上,除护理人员导管固定不到位,也受到患者自身行动的影响,在患者患侧肢体运动幅度较大,或不慎触碰导管时,也会造成导管脱落。因此在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下,有利于提高患者对风险事件的自我预防与控制,也能够更好的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更有利于增进护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12]。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管理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护理模式,用于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较好的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尿毒症导管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人物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