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2021-07-01 02:22邓红珊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3期
关键词:头围鸟巢早产儿

邓红珊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江西 南昌 330000)

早产儿指出生时胎龄未满37周,提前从母体里面娩出的活体婴儿,早产儿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成熟、肌肉力量较弱,难以维持屈曲体位,出生后合并其他疾病风险相对较高。如呼吸中枢系统发育不成熟,则可能影响呼吸规律,导致呼吸暂停;早产儿吞咽功能较差,可能出现喂养不耐受情况;早产儿体位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容易引发硬肿症;一旦发生并发症,则可能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康复[1-2]。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为早产儿创造了良好的病情监护与抢救条件,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危重儿的存活率,但随着早产儿成活率的提高,存活者的生存质量与后遗症的发生逐渐成为医护人员高度关心的问题[3-4]。多数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水平与组织器官生长均较足月出生后的新生儿弱,同时机体的生理功能也较低下,早产儿合并其他类型的疾病风险性相对较高,需实施特殊的护理干预[5-7]。本研究纳入我院于2019年1~12月收治的112例早产儿进行分组研究,分析“鸟巢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年1~12月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112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56例与对照组56例,观察组中男 38例、女18例,胎龄30~36周,平均胎龄(33.27±1.89)周;出生体质量1.50~1.98 kg,平均体质量(1.71±0.10)kg;疾病类型:吸入性肺炎23例,高胆红素血症17例,新生儿肺炎10例,新生儿窒息6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16例,胎龄30~36周,平均胎龄(33.28±1.85)周;出生体质量1.50~1.98 kg,平均体质量(1.74±0.11)kg;疾病类型:吸入性肺炎22例,高胆红素血症18例,新生儿肺炎9例,新生儿窒息7例。研究已上报本单位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出生胎龄均<37周。②出生后有自主呼吸及吸吮能力。③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被纳入组。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先天畸形的患儿。②合并严重并发症患者。

1.3 方法 观察组采用“鸟巢式”护理模式,干预时间自入院时至干预4周,方法:①鸟巢制作方法:鸟巢的主要材料选择全棉柔软的浴巾,规格为140 cm×70 cm,护士采用滚筒式卷法卷好浴巾的对角,贴紧后使用胶布妥善固定,将其围成一个椭圆形的鸟巢状,需要注意的是鸟巢下段也铺满浴巾,鸟巢的接口处于婴儿的头肩部,中段围住婴儿下肢,使得四肢靠近身体中线呈屈曲状,将早产儿放置于保温箱中。②减少光线刺激:护士拉紧窗帘,每日晚上8点到次日8点,模拟黑夜环境,降低室内光线,将黑布覆盖于保温箱上,次日早8点到晚8点再拉开窗帘,模拟白天环境,适当增强室内光线,撤去保温箱上覆盖的黑布,做好防护工作,避免强光直接照射到早产儿的眼睛。③控制噪音:确保NICU病房的声音<60 dB,护士检查所有的医疗仪器,调整声音相关设置,降低仪器报警声音的分贝,避免突然发生高频率的噪声对早产儿产生刺激。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时需警觉相关仪器的报警声,一旦仪器出现报警护士及时关闭;此外,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与治疗时,尽量保证动作轻柔,避免发出过强的声音。④体位护理:将早产儿放置于暖箱中的鸟巢中时,需保证患儿正确体位,将患儿的下巴放置在中心位置,保持颈部与头部状态,维持正常鼻孔形状,保证鼻中隔的完整性,避免鼻梁受损,伸直躯干,避免四肢过于内收与外展,膝盖维持在中心部位;臀部与膝盖屈曲成直角状态;将患儿的手放置在嘴边,保持肩部内收。⑤袋鼠式照顾:护士运用标准的国际按摩法,为患儿提供抚触,可在喂奶前30 min进行,每日抚触2次,每次10 min。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时间自入院时至干预4周;护士将毛巾折叠围成条状,使早产儿肩部保持颈部后仰状态,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记录病情变化、用药护理、生活护理等措施。

1.4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吸氧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睡眠时间、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儿出生时与干预4周后的体质量、身高、头围情况;评价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常见并发症包括皮肤破溃、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窒息、硬肿。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情况 观察组患儿吸氧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2.2 一般资料情况 出生时两组体质量、身高、头围指标值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干预4周后观察组患儿体质量、身高、头围指标值均高于出生时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体质量、身高、头围情况比较()

表2 两组体质量、身高、头围情况比较()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8.93%,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NICU科室中环境特殊,具有高噪音、强光照、侵入性治疗概率高等特点,NICU对早产儿而言是一种高压环境,可能对早产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临床开始关注NICU的环境问题。有研究[8-11]表明早产儿对声音、光线、触摸刺激等较为敏感,不良环境刺激可能影响早产儿的睡眠质量,改变行为状态,因此加强环境干预对促进早产儿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高分贝的噪音可能损伤早产儿的耳郭,影响听力,而强光照射可能影响早产儿视力发育;过多触摸可能导致低氧血症,增加缺氧性脑损伤风险;而侵入性操作可能影响新生儿脑部发育,早产儿生活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可能处于应急状态,增加体内应激性激素分泌,从而导致异常生理反应。鉴于NICU科室环境潜在的风险,人们通过进一步探究,提出了许多关于改善NICU科室环境的建议与措施,如降低噪音、降低光照度、减少与患儿的触摸次数、保持安静环境等,同时专业的护理是保证早产儿存活发展、改善其生长发育、优化疾病预后的重要辅助方法。文章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吸氧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体质量、身高、头围指标值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鸟巢式”护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新生儿康复及生长发育。有研究[12-14]报道,早产儿生长神经系统发育、记忆力均与睡眠质量关系密切,对于早产儿来说,保证充足的睡眠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临床对于环境与新生儿的影响高度重视,有证据[15-17]显示噪音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负性生理效应,影响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而高噪音、强光照、过多的触摸均可能对早产儿产生不良刺激,形成一种压力性环境;如早产儿长期处于不良应激状态下,可能增加皮质醇、肾上腺素分泌量、导致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影响机体负氮平衡。观察组采用“鸟巢式”护理模式,通过优化环境,有利于促进早产儿康复与生长发育,护士为早产儿营造类似的子宫环境,提高其安全感,通过降低光线照射强度、维持安静环境,帮助早产儿更快进入睡眠状态,延长睡眠时间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减少早产儿机体能量消耗,促进体质量增长,同时减少应激激素分泌量,促进胃肠活动,可帮助改善早产儿呼吸道功能,提高摄奶量,增加体质量[18-23]。通过模拟由亮到暗的循环光线环境,为早产儿模拟正常生物钟规律,抑制光线对早产儿的不良刺激,为早产儿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稳定生命体征,降低基础代谢率,减少氧耗,可缩短吸氧时间与住院时间。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8.93%,低于对照组37.50%(P<0.05),提示“鸟巢式”护理可以降低早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原因发现,观察组实施“鸟巢式”护理模式,为早产儿创造舒适的类似宫内环境,模拟黑暗环境,改善早产儿副交感神经功能,增加胃肠激素量分泌,促进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胃肠活动,促进消化吸收,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李艳和李华[24]学者发表观点称该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共62例早产儿,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多功能“鸟巢式”护理模式,结果提示研究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出生时,两组体质量、身高及头围对比无明显差异;4周后,研究组体质量、身高及头围均高于对照组(P<0.05)。出生时,两组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差异;4周后,研究组呼吸频率、心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与本文一致,证实本文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采用“鸟巢式”护理模式,可改善NICU环境状态,促进新生儿康复及生长发育,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头围鸟巢早产儿
鸟巢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基于更快速的区域卷积神经网络的胎儿头围超声图像质量控制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头大的宝宝更聪明?
重回鸟巢
鸟巢大作战
小囟门儿童预防性口服小剂量维生素D对头围及丹佛智能发育的作用研究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宝宝小课堂之头围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