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与思政辅导员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2021-07-04 21:15王峥
科学与财富 2021年10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

摘  要:思政课的课堂教学需要思政辅导员协助加强管理,以此来引起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使教学秩序和效果达到理想状态。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检验也需要得到思政辅导员的印证,学生能否将老师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否得到了升是否达到了知行合一,思政辅导员显然是有发言权的。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思政辅导员;协同育人

一、协同育人理论基础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为重要理论基石,不仅仅是一个人个体层面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还指出了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并明确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实际上就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教育不仅能提高社会生产力,还是唯一能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途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优良品德的塑造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协同,通过两支育人队伍的共同努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正确“三观”、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精湛、具有健康身心、道德情操高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与周围环境、与其他系统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且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在高校育人系统中,由各个育人主体或者其他育人要素之间的互动所产生的新的育人合力,有可能超出单个育人主体所发挥育人力量的效果,但也有可能由于方向上的不一致性、育人系统内各要素的布局不合理导致育人合力的削弱甚至使育人的合力互相抵消而归零。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思政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应尽自身的最大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努力优化学校的育人氛围,加强两支队伍的协同作用形成更为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有效发挥“主渠道”和“主阵地”主导作用,并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作用,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效果。

3.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贝塔朗菲强调了系统的有机性和整体性,指出每个系统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和运行的规律。有机性指的是系统的内部各要素的联结方式不是简单叠加,而是每一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发挥着各自特定的作用。而整体性指的是系统具有各要素在独立状态下并不具有的特质和功能,产生形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结果。在贝塔朗菲的系统论指导下去研究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在育人工作中的协同,需要我们将高校看成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由教学单位、管理部门、业务单位和附属单位等子系统构成,分管思政课教学的马院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学生工作处分别属于教学单位和管理部门,而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则分别是属于马院和学生工作处的要素。

4.赫尔曼哈肯的协同理论。根据协同学的观点,协同可以使系统有序化,促进系统中更大合力的形成,协同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系统从无序到有序过程中的规律和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根据学者邱伟光、张耀灿的观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内部及其与外部的联系都须在整体性指导下进行统一协调以保证系统的良好運行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协同学理论的基础上去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本项目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二、协同育人现状分析

(一)两者的地位

1.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高校育人的主渠道

高校思政课是宣传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手段,是普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高校育人的主渠道,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肩负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的重要使命,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具有重要作用。思政课教师的育人方式主要是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培养大学生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道德观念,并建立起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

2.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育⼈的主阵地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上思政辅导员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党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心理辅导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形式来实现对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引导,在活动中宣传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达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大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协同不强的原因

1.两支育人队伍协同不够积极

在主观方面,思政课教师和思政辅导员在思想认识上受到“术业有专攻”的影响。在客观方面,协同育人在有形无形中增加了两支队伍的工作量,而在高校现行绩效和考核评价体制仍未能科学有效地对二者协同育人的工作量和实效进行考评并纳入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的考察范围。

2.两支育人队伍缺乏有效沟通

两支育人队伍在高校中一般由不同部门管理,思政课教师一般由马院对其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统筹,而思政辅导员则由学工部(处)进行整体管理并由其所分属的学院对其进行具体管理,由于两支育人队伍工作性质的不一致且分属于不一样的管理系统,管理的分割弱化了二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3.两支育人队伍协同缺少保障

两支育人队伍缺乏人、物、财等方面的支持,缺乏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导致两支队伍的协同育人无法真正落地。两支队伍的考核评估有过于注重量化的倾向,也未能在考核指标和绩效考评加入协同育人的有关内容,挫伤了两支育人队伍协同育人的积极性。

三、协同育人方法

(一)遵循原则

1.方法有机联动原则。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辅导员作为组织管理者参与到思政课的社会实践环节中来,通过思政课教师与思政辅导员协同联动来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变学生对思政课空洞说教的刻板印象。

2.内容优势互补原则。思政辅导员参与到思政课的讨论环节中来,利用自身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来帮助专任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教学相长强化自身业务知识的学习,还能增强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学生思想动态的契合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方向协调一致原则。两支育人队伍必须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坚持思想政治立场,并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为国家、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人才。

4.过程有效衔接原则。思政课教师与思政辅导员的协同,也就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通,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理论教学的针对性,让大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能在课堂上得到解答。

5.考评科学合理原则。思政课教师对大学生进行考核时应结合思政辅导员对该学生在日常行为和实践活动情况的评价,通过这样的考核标准来引导学生自覺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思政辅导员在评奖、评优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考察鉴定的时,也应将该生在思政课的学习情况纳入考察范围,以此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6.科研合作共赢原则。思政课教师理论基础深厚、知识面宽广,思政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面的经验十分丰富, 二者形成科研上的协同,取长补短,将能实现科研工作的合作共赢,并在育人工作方面也将取得新突破。

(二)平台建设

1.科研项目平台。搭建起思政课教师和思政辅导员的科研协同平台,实现两支育人队伍在科研上的协同,有利于科研成果的推广和两支育人队伍的优势互补,在思政课题中思政辅导员为思政课教师补足实证研究的短板,思政课教师则为思政辅导员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层次阶段平台。1)初级阶段平台。适用于刚开始推动两支育人队伍之间形成协同的高校,形式包括:除两支育人队伍交流的例会,思政课教师与思政辅导员之间的还应多以交流会、研讨会、分享会等形式来加强对彼此工作的了解;2)中级阶段的平台。适用于思政课教师与思政辅导员之间已经互相了解并理解的高校,中级平台的运作方式如:两支育人队伍在各自工作中互相邀请和参与来形成更为强大的育人合力。3)高级阶段的平台,适用于思政课教师与思政辅导员协同育人已经取得长足进展的高校,即两支育人队伍能实现青年教师的相互兼任,并将兼任的工作量同样纳入绩效考核,通过“在其位谋其政”的形式来加深对彼此岗位的理解与认识,推进两支育人队伍的协同育人工作朝更高的层次发展。

3.新媒体平台。加快推进由思政课教师和思政辅导员为主导的⽹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管理和平台建设,通过两支育人队伍的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上的协同,无论是对既有的网络新媒体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和强化,还是重新建立起由两支育人队伍共同管理的网络新平台,都能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冯刚.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理论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7(11).

[2]佘双好.关于整体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发展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3).

[3]王秀玉,何正玲.高校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合力育人机制模式探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1).

[作者简介]王峥(1988年11月1日),男,汉,陕西西安人,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编号:20Z118)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双向兼任”机制的必要性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
试论新时期定位思政课教师的三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