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思政”格局下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研究

2021-07-04 21:15边秀芬
科学与财富 2021年10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大思政格局

摘  要:新时期,高职院校已形成全新的“大思政”格局,思想政治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而是贯穿于学生教育的方方面面,从而形成有效的意识形态、思想道德及价值观教育,培育具备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道德品质高尚、人格完善的高素质“工匠型”人才。在“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应进一步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发挥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思想政治的“软教育”和“隐性教育”,让高职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达成高职“三全育人”的目标。基于此,对高职“大思政”格局下传统文化渗透教育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大思政”格局;传统文化教育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工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华到“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的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的高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方法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营养。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提高认识、创设条件,积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中。

一、“大思政”格局、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内涵界定

高职“大思政”格局是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而言的,其注重顶层设计,注重学生主体特性,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大思政”之“大”关键在于思想教育的全面性,与“三全育人”所提出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存在一致性。高职“大思政”格局下所形成的育人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动静结合、量质结合、显隐结合的重要手段。所谓“动静结合”是指将传统的理论教育与新型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相结合。“量质结合”是指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广度的同时,也有必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提质增效。“显隐结合”是指显性思政教育与隐性思政教育相结合,尤其面对00后一代,隐性思政教育有着比显性思政教育更好的效果,更便于高职学生接受和学习,潜移默化地实现德育渗透,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二、高职“大思政”格局下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抓好思政课主渠道,积淀传统文化渗透教育厚度

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强调无课教学,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人的理念,坚持教育公平和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传统教育思想的最终目标是缓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圣人的气氛,而思想政治课必须使学生为远大抱负做好准备,成为理想主义、道德、文化和纪律严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继承者只有合理利用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吸收传统文化的养分,教师才能在解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更加自信、活泼、反应灵敏。只有通过创造性转变和创新发展传统文化,同时考虑到新时代的特点和发展需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平台,才能扩大传统文化的教学渠道,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层面,并增强其活力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必须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实践、真理、理解、信仰和利用传统文化向学生展示。在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自觉、无形的融合、集中融合、全面渗透、内在化、外在化。有必要创新教育载体,扩大教育渠道,全面规划,促进协同作用,选择文化教育内容,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搭建网络教育平台,提升传统文化渗透教育广度

高职院校的教师应积极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媒介。我们面对的学生大多数是属于网上冲浪者,他们信息的提炼更倾向于感观强烈的多媒体。故我们要充分考虑高职学校学生接收信息的习惯,尝试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好网络教育平台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教育。譬如,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在线教育平台,一般在线教育平台可以上传教育资源,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课、微课等,还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搭建起师生之间良好的线上沟通交流。首先,相较于传统的课堂知识强制灌输性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更会激起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更积极主动参与其中,网络中直观的图片和视频有利于传统文化渗透。第二,学生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学习,网络平台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学习的范围更广一些。这就需要教师提前搜集、整理或制作相应的教育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上传至平台,在专业课教学中也可以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比如在进行职业道德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将搜集到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成语故事、人物故事等上传至在线学习平台,供学生自学,从中真正体会到在今后的岗位中应遵守的规则和规范,真正意义上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工匠精神”教育

在高职“大思政”格局下,思想政治教育还应与学生的实习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深化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效果。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非常重要,其在日后工作中,应遵守职业道德,而这种职业道德素养应提前养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工匠精神”蕴含着对专业能力的学习、求索和钻研、创新精神,也蕴含着“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理念,在高职学生实习实践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都应注重深化“工匠精神”教育,通過构建学徒制教育模式,让学生对师傅身上的“工匠精神”有切实的感知和体会,并在师傅的指导下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事无巨细、脚踏实地、认真完成,在打好基础之后,改革创新、提高效率,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工匠型”职业人才。

结束语

面对国内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际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入侵,尤其对于青年学生和教师,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育迫在眉睫。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教育是有温度有厚度有深度的,我们应在高职院校“大思政”背景下,抓好思政课主渠道,搭建网络教育平台,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泰.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5).

[2]张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文教资料,2020(31):77-78.

[3]万光侠.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哲学审视[J].东岳论丛,2017(9).

作者简介:边秀芬,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育大思政格局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实行“一包两进” 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