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内关穴联合中药注射剂与改良Valsalva动作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2021-07-06 05:50刘明阳李雨鹏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21年6期
关键词:室上性关穴胸闷

潘 冲,刘明阳,李雨鹏,左 芳

0 引言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类心律失常,发作后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胸闷,甚至晕厥,需要紧急处理救治,相关指南推荐对PSVT 患者首先采用 Valsalva 动作治疗[1]。标准Valsalva动作曾广泛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救,成功率约5%~20%[2]。改良Valsalva动作是标准Valsalva后立即仰卧抬高下肢,通过体位改变瞬间增加胸压,刺激主动脉弓和颈动脉体的压力感受器。目前在急诊院前急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广泛应用,尽管Valsalva动作有一定机会使患者复律,但其成功率约40%~50%[3]。本研究应用针刺内关及静脉推注中成药参麦注射液治疗PSVT,旨在比较急诊临床治疗应用针刺内关、静推参麦注射液与改良Valsalva动作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2017年6月-2020年6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就诊治疗的82例SVT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发作史、合并的基础疾病、收缩压及发作时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诊断为PSVT;②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③同意入组参加本项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针灸治疗禁忌证;②存在影响患者心率的其他疾病如严重心衰、甲亢、贫血、恶性肿瘤、严重肝肾疾病等;③不能憋气10~15 s者;④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电复律者;⑤存在Valsalva动作禁忌证,例如:主动脉瓣狭窄,心力衰竭,以及心梗急性期;⑥妊娠中晚期;⑦意识障碍,无法配合完成动作者;⑧不能理解接受知情同意,或存在其他研究者认为不适宜入组的情况。

1.3 研究方法 观察组:该组患者予参麦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3020020,20 ml/支)40 ml静推,同时使用针刺内关穴初步治疗PSVT。选取患者右侧内关穴,使用平补平泻法刺激内关穴5 min,得气后留针15 min。观察患者心率变化,采用床旁12导联心电图判断复律是否成功;若复律未成功则记录为复律失败;如发生晕针反应,无法继续针灸治疗过程则记录为复律失败,依据PSVT管理指南[4-5],转入下一步复律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改良Valsalva动作治疗PSVT,观察心率变化,采用床旁12导联心电图判断患者是否复律成功。若未成功记录为急救复律失败;如果复律失败,依据PSVT管理指南,转入下一步药物复律治疗。

1.4 观察指标 本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急诊复律成功率、治疗后收缩压、心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cTnI及 NTproBNP 水平[6];次要观察指标为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如头晕、胸闷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复律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一次复律成功率及累计复律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药物干预率(56.1%)低于对照组(82.9%),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复律成功率及药物干预率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平均操作次数、复律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平均操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复律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平均操作次数、复律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者心率、血清cTnI及 NTproBNP 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心率为(87.9±8.1)次/min,对照组为(90.7±9.8)次/min,两组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cTnI、NTproBNP 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及心肌酶指标比较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出现的疑似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胸闷、头晕、头痛。共出现胸闷7例,头晕8例,头痛5例;其中,观察组中胸闷4例,头晕3例,头痛3例;对照组患者胸闷3例,头晕5例,头痛2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中晕针患者3例;治疗后仍有针刺部位疼痛患者7例。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均自行缓解。

3 讨论

PSVT是急诊工作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整体人群中发病率约为0.2%,常见于女性患者,多见于老年人,常见心悸、乏力、眩晕等临床表现[7]。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刺激迷走神经为指南中推荐的PSVT急诊治疗的I类推荐处理方案。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包括按摩颈动脉窦、面部冰刺激、Valsalva动作[8]。在急诊急救的过程中,改良Valsalva动作成功率可接近50%,但可能因患者既往疾病、配合程度等因素影响Valsalva动作的施展[9]。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需同步直流电复律[10]。射频导管消融可治疗多数类型的PSVT,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1]。PSVT的药物治疗通常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为主,胺碘酮、维拉帕米等是临床常用药物。但这些药物在抗心律失常的同时,可能对心肌细胞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力有抑制作用,诱发相关不良反应[12],长期使用可能耐药,影响进一步的治疗。

快速性心律失常属中医辩证中的心悸、怔忡或脉结代,为本虚标实之证。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位于曲泽与大陵连线,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胸痛等心胸病证。《针灸甲乙经》中有云“心澹澹而善惊恐,心悲,内关主之”;《备急千金要方》中云:“凡心实者,则心中暴痛,虚则心烦,惕然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多部典籍均对内关穴益气养心、疏通心脉的功效有论述。相关研究证实,针刺内关穴可有效治疗急性心律失常[13]。参麦注射液由红参和麦冬组成,可以起到益气固脱生脉的功效。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方案可有效治疗PSVT,其疗效优于对照组。中药联合针灸治疗在急诊可以快速、有效进行,仅需要患者保持上肢的稳定性,比改良Valsalva动作对患者动作要求更加简单。观察组的平均操作次数少于对照组,且复律时间也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平均操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复律时间也短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针刺内关穴可有效复律,并快速降低患者心率。大部分患者的cTnI和NT-proBNP 会有轻度升高,可能与快速心律失常出现的心肌损伤有关[6],但两组相关血清cTnI、NTproBNP 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针刺治疗相比,Valsalva动作疗法部分患者存在晕针和针刺部位疼痛等不良反应。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尽管有充足样本量,但研究结论仍需谨慎解读;②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多配穴针刺治疗PSVT,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
室上性关穴胸闷
养心护心,常按内关穴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六项准备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晕车时用力点内关穴
辅助治疗心血管病有个第一要穴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分析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方案及疗效评
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