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法腹腔镜胆道术与传统开腹胆道术的比较

2021-07-06 06:20蒋林哲孟宪颖王月华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孔法探查胆总管

蒋林哲,吕 鹏,孟宪颖,王月华

(1.吉林市人民医院:a.肝胆胰外科,b.麻醉科,吉林 吉林 132001;2.吉林医药学院病原技术教研室,吉林 吉林 132013)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胆总管结石治疗方法有排石、溶石、开腹胆总管取石等,后来开始尝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1]。微创手术是目前外科发展方向,具备创伤小、康复快、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高等特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被认为是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已成为常规术式。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例也较多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并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2]。国内外许多医院展开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多用4孔法操作。而3孔法操作则可以减少病人创伤,加快康复,减小术后疼痛,节省医疗资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吉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52.9±10.4)岁;术前均有剑突下或右上腹疼痛史,9例有黄疸;术前均行B超或彩超检查,11例行CT检查,19例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其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2例,单纯胆总管结石8例,合并左肝管结石1例;胆总管直径1.0~2.2 cm,平均(1.1±0.7)cm;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例。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50.6±10.9)岁;术前均有右上腹或中上腹部疼痛史,11例有黄疸;术前均行B超或彩超检查,8例行CT检查,22例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其中单纯胆总管结石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1例;胆总管直径0.9~2.1 cm,平均(1.0±0.9)cm;合并高血压16例,糖尿病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右上腹经腹直肌做一个约12~15 cm纵形切口,常规切除胆囊。在预定切线切开胆总管1.5~2 cm,用取石钳取净结石;胆道镜检查确定无残存结石后,放置T引流,缝合胆总管固定;经T管注入生理盐水无渗漏,在肝下胆囊床下方留置引流管,术后2个月左右经T管造影无结石后拨出T管。如行T管造影后有结石复发进一步行经T管窦道胆道镜检查取净结石,拔出T管。

观察组应用德国STORZ3D腹腔镜系统实施3孔法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麻醉生效后脐部切开约1.0 cm皮肤、皮下,置入戳卡建立气腹,维持压力为8~12 mmHg(1 mmHg=133 Pa)。仔细解剖胆囊三角,明确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解剖关系,常规切除胆囊。细针穿刺胆总管,抽出胆汁后在预定切线处将胆总管切开,日本Olympus 190胆道镜探查,取石篮取净结石,放置T管引流,缝合胆总管,在肝下胆囊床下方留置引流管,术后2个月左右经T管造影无结石后拨出T管。如行T管造影后有结石复发进一步行经T管窦道胆道镜检查取净结石,拔出T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胆漏1例,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并发胆漏和尿路感染各1例,切口感染3例,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并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比较

3 讨 论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胆石病的发生率明显上升[3]。传统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是开腹胆总管切开取净结石,放置“T”管引流。但这种术式患者创伤大,住院时间长,恢复慢,住院费用高,加重了病人的身心痛苦。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金标准”,各种微创技术和理念相继出现,并不断进步与完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经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LC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逐渐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所接受[4],但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仍存有诸多争议[5]。目前LC+LCBDE及ERCP/EST+LC均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常用微创手术方式[6]。LC+LCBDE可一次性完成,而ERCP/EST+LC术式大部分医院分两步完成,即先行ERCP/EST后再行LC。笔者也曾尝试过同台完成EST+LC,发现术中先行EST后马上行LC会因为胃肠道胀气,导致术野受限,加大手术难度。其次,由于oddi括约肌切开后可能出现急性胰腺炎,肠液反流,导致逆行性感染的风险增加,还有十二指肠穿孔的风险。ERCP/EST+LC手术完成后一旦取石失败或者有残余结石时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有学者认为[7-8],对于年轻人建议尽可能保留Oddi括约肌,因为Oddi括约肌的切开意味着胆肠间“阀门”破坏,给胆道感染增加了风险。也有专家提出[9]应重视保护Oddi括约肌功能,避免不必要的EST,尤其乳头大切开的观点。再者,EST+LC通常涉及到内镜医师团队和外科医师团队的协作,医疗资源的消耗严重,手术费用也非常昂贵,增加病人经济负担。有学者[10]通过分析单中心9年的LCBDE病例后指出,LCBDE是安全可靠的,术后残石及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LCBDE在术中应用胆道镜,可清晰地观察胆管壁的情况,明确结石的数量、大小,有无嵌顿、挂壁絮状物,有无胆管壁出血、胆管肿物,必要时可直接去活检,较ERCP在X线下造影取石更直观、更便捷。行LCBDE后留置T管,两个月后可再次行胆道镜检查,明确有无胆道残留结石或复发结石,可通过取石篮再次取净,给病人上了双保险,且经T管窦道应用胆道镜取石更简捷、确切。因此可认为LCBDE术式有优势的。

本着安全、有效、便捷、风险小、美观、节省医疗资源的原则,积极开展LCBDE并稍作调整,从4孔三人法逐步过渡到3孔法,只要两人就可以完成LCBDE,大大节省了宝贵的医疗资源。加上3D腹腔镜设备的诞生,清晰的3D立体画面更是给手术创造了有利条件。3D腹腔镜具有三维立体术野,清晰度高,而且对纵深和方向定位比较准确,显示的解剖结构更加清晰,层次分明,给术者提供更真实解剖的三维立体的视野画面,为术者的精细操作提供了方便。在3D视野下可以清楚地分辨胆囊管及胆管的变异情况,少量分层次的解剖方法更精准、精细地解剖出血管及胆管,减少副损伤。特别是切开胆总管进行探查时3D的纵深定位和方向定位,可准确地钳夹缝合针,确定缝合深度及针距[11],有利于精细操作。3D腹腔镜的应用还可以缩短术者的学习曲线[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三孔法3D腹腔镜技术已逐步趋于成熟,在手术时间上比传统手术有优势。而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损伤控制效果显著的特点,缩短了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加速康复,大大缩短住院时间。并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三孔法3D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比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优势,既保证手术安全及质量,还能节省医疗资源,以有限的人力完成更多的医疗服务。

猜你喜欢
孔法探查胆总管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56例
橡胶树miRNA 探查
经脐两孔法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高位结扎加脐外侧襞加强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附108例报告)
改良三孔法与常规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高频超声探查用于诊断附睾病变男性不育的价值探讨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二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