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的耐药基因型分析

2021-07-06 14:11
中国兽医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内酰胺酶耐药性基因型

冯 涛 , 闫 爽 , 薛 原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 ,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大肠杆菌被认为是衡量食品粪便污染的一个指标,其耐药性和基因可以通过食物链转移给人类,这对公共卫生有潜在的风险[1]。β-内酰胺类药物是目前在临床上最为广泛使用的抗生素之一,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 ESBLs)是一种由质粒介导传播的可以水解β-内酰胺类药物的水解酶[2],由于抗生素的广泛甚至不正当使用,导致多种ESBLs的基因型产生,包括TEM、OXA、CTX-M和SHV等[3]。近年来,国外已有关于产ESBLs菌株引起疾病暴发流行的报道[4],我国对这类大肠杆菌的检出率也在急剧增加[5]。

本试验检测和分析了东北地区不同狐源养殖场中ESBLs基因分布情况,旨在调查狐源中产ESBLs大肠杆菌的分子流行情况,为东北地区狐源养殖场的临床用药、预防和控制ESBLs基因的传播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 大肠杆菌质控菌株(编号为ATCC25922),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提供;试验菌株,于2016—2019年分离自东北不同地区狐养殖场,并分离纯化和鉴定为大肠杆菌,共224株。

1.2 试剂 药敏纸片,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质粒小量提取试剂盒、DNA 片段凝胶回收试剂盒,均购自爱思进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水解酪蛋白琼脂培养基(Mueller-Hinton,MH)、琼脂糖,均购自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10×Buffer、dNTP、Taq酶、DL-2 000 marker、6×Loading Buffer、pMD18-T 载体、感受态细胞E.coliDH5α,均购自TaKaRa公司。

1.3 ESBLs耐药表型的测定 ESBLs耐药表型的检测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6]推荐的双纸片法进行判定。初筛试验中,将试验用大肠杆菌均匀涂布于MH培养基,采用纸片扩散法,满足头孢他啶(CAZ)的抑菌直径≤22 mm或头孢噻肟(CTX)的直径≤27 mm,样本即可能为产ESBLs的菌株。进行确证试验,将试验用菌均匀涂布于MH培养基琼脂平板,贴头孢他啶(CAZ)、头孢他啶/克拉维酸(CAZ/Clav)为1组,头孢噻肟(CTX)、头孢噻肟/克拉维酸(CTX/Clav)为2组,共两组药敏纸片,若任一组药物的抑菌圈直径差≥5 mm,即可确定为产ESBLs的菌株。

1.4 ESBLs基因型的检测 按照参考文献[4,7-8]设计引物序列,TEM-F:GTATCCGCTCATGAGACAATA,TEM-R:AGAAGTGGTCCTGCAACTTT;CTX-M-F:GGGCTGAGATGGTGACAAAGAG,CTX-M-R:CG TGCGAGTTCGATTTATTCAAC;SHV-F:TCTCCCTGTTAGCCACCCTG,SHV-R:CCACTGCAGCAGCTGCCG TT;OXA-F:GCAGCGCCAGTGCATCAAC,OXA-R:C CGCATCAAATGCCATAAGTG。对扩增出来的PCR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胶回收纯化后与pMD18-T载体连接,并转入到感受态细胞E.coliDH5α中,将质粒样本送至吉林库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测序部进行序列测定,利用DNASTAR软件分析,与GenBank的数据库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基因型。

2 结果

2.1 ESBLs检测 224株狐源大肠杆菌在初筛试验中有178株为疑似产ESBLs菌株,经确证试验,178株疑似菌株均为产ESBLs菌株,占总菌株数的79.46%(178/224)。

2.2 ESBLs基因型的检测 在224株狐源大肠杆菌中,TEM、OXA、CTX-M型和SHV型基因扩增均出现阳性,扩增片段大小与预期目的片段相符,经测序可得,其同源性均在99%以上。

分别统计单独携带和复合基因型的检出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TEM、CTX-M、SHV和OXA阳性率依次为98.21%、75.45%、62.50%和93.30%,TEM和OXA为主要的ESBLs的基因型。同时检出4种基因型的比例最大,为47.32%,携带2个及2个以上基因型的大肠杆菌高达98.21%,没有单独携带CTX-M和SHV的情况。

表1 狐源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情况及基因型Table 1 Detection of genotypes of ESBLs-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strains isolated from fox

3 讨论

抗生素在兽医临床用药和促进动物生长发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或者使用不当等,导致细菌出现耐药性,甚至出现多重耐药菌。自首次发现产ESBLs菌株以来[9],国内外各地检出ESBLs菌株的比例越来越大。其中产ESBLs菌株在大肠杆菌和克雷伯菌中报道最多[10]。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编码β-内酰胺酶的基因大多位于质粒上,并且可以伴随质粒通过接合、转化和转导等在细菌种内甚至种间传播[11],而且产ESBLs菌株所包含的质粒常常也携带着其他非ESBLs的耐药基因[12],使耐药菌的扩散范围越来越广,为耐药菌的防控和兽医临床治疗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

在本次试验中对狐源大肠杆菌进行了ESBLs耐药表型的检测,有178株为产ESBLs的菌株,阳性率高达79.46%。对全部试验用大肠杆菌进行耐药基因型的检测,其中TEM的检出率最高,有220株大肠杆菌表现为具有TEM型,阳性率为98.21%。Fortini等[13]对尼日利亚的健康猪进行检测,同样以TEM为主要的ESBLs流行基因型。国外相关研究[14]也表明,ESBLs的基因型在由TEM向CTX-M转变。所有细菌都携带ESBLs耐药基因,超过95%以上的细菌携带2种及2种以上的耐药基因型,同时携带4种基因型的阳性率为47.32%,与曹敏等[15]报道的贵州部分地区猪源大肠杆菌ESBLs基因型的结果相似,这也证明了狐源大肠杆菌的ESBLs耐药基因型较为复杂,对药物极易产生耐药情况,并且对动物的临床治疗产生了困难。

由于毛皮动物的饲养在我国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而对其耐药性和耐药基因的研究工作较少,开展ESBLs的检测和监控,用以防止多重耐药菌的扩散和暴发,对指导兽医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意义。了解ESBLs耐药基因的流行病学规律,可以有效的评估耐药性从动物扩散到环境甚至传播到人类的风险。建议采用联合用药或者抗生素替代的方式,避免耐药性的进一步扩散,减少耐药菌的公共卫生安全。

猜你喜欢
内酰胺酶耐药性基因型
产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研究现状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婴幼儿下呼吸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临床分析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西安地区育龄妇女MTHFRC677T基因型分布研究
作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Ⅴ.表型选择与基因型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