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以《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学》为例

2021-07-06 14:11王海花孙彦婷井汇源
中国兽医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动物性平时成绩食品

王海花 , 孙彦婷 , 井汇源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医学院 郑州市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河南 郑州 450046)

2018 年10月为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学生中心,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2019年10月8日,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月教育部又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本科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课程教学。只有把教学设计中的导向定位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才有可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有能力、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学》是动植物检疫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随着人们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学》在动物性食品安全评价方面越来越重要,食品安全现状和技术发展对该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由于该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广,知识零碎,涵盖了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仪器分析和生物统计学等多门学科,学生学习起来感觉难度较大,再加上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教学方法失当等,很难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影响了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2]。为落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精神,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和目标。本文将动植物检疫专业《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学》课程教学内容优化,利用“互联网+”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尝试,制定了过程考核标准,通过对《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和探索,打造以学生能力为本的课堂,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

1 以目标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动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需要,结合动物性食品检验相关岗位对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将《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学》的课程内容分为4部分,分别为食品理化检验学基础知识和检验的程序、动物性食品营养成分测定、动物性食品有害元素测定以及药物残留和致癌物质检测。基础知识部分按照食品检验的5大流程,梳理出每一步骤的各个知识点;动物性食品营养成分测定涵盖6大营养物质,把国标规定的动物性产品必检指标作为重点内容,其余作为知识拓展内容;把动物性食品有害元素以及药物残留和致癌物质检测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相关仪器的使用流程、结构、数据分析作为重点内容,结合某个或某几个相应指标为案例,作为这两部分理论内容。

2 改革教学方法,使课堂活起来

《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学》大部分内容按照检验流程进行,教学内容趋于程式化,理论知识零碎,实践性强,学生缺少学习兴趣。为此,根据《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学》课程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为一体”作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3]。

2.1 强化课前预习,培养学习能力 《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学》第1部分内容是食品检验流程的基础知识,围绕检验流程的各个知识点先进行录课,依托学习通、云班课等教学平台,将视频和问题提前发放给学生预习,重点难点问题重点讲解,学生带着问题听讲更具有针对性。将动物性食品营养成分测定、动物性食品有害元素测定以及药物残留测定等内容项目化,根据现行国标,针对不同检测指标和方法分别录课,提前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同时提前分享中国慕课(MOOC)网、爱课程等的教学资源的相关精品资源课程,这样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教学内容有所掌握,授课过程中学生更多关注的是自己不懂的内容,带着问题学习,效率高且课堂氛围活跃,思维活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就能提高。通过课前预习的实施使学生理解了课堂教学内容,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吸收知识[4],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2.2 设计课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上就要投入大量精力:教学内容是“凯氏定氮法测定乳品蛋白含量”,一开始开门见山,引出任务,这个指标是乳品的必检项目,是反映乳品营养价值的一项重要指标;接着播放“奶粉事件”短片,运用启发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凯氏定氮的适用范围,通过氮来还原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的局限性;接下来具体怎么操作?按照课前预习结合现行国标的方法,学生提前拟定完成这个项目计划,之后学生参与试剂和仪器设备的准备;项目正式开始,学生要自主操作,教师要对关键技术讲解、示范、强调。整个过程学生都要参与其中,教师是整个过程的指导者,让教与学双向交流,实现学中做、做中学[5]。同时,为做到教学、工作“无缝对接”,我们将每一个检测项目制定检验单,项目检验单根据检验过程进行数据记录,之后计算检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实现检测过程的完整化。

2.3 依托平台设置激励模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有行动的勇敢,才有真知识的收获”,要让学生“自主行动”,在“做”中去获得真知,真正做到学会学习[6]。比如“食品中矿物元素的检测”这部分内容国标中大部分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学习了“肝脏中铁含量的测定”之后,对相同的检测方法、不同检测对象的项目,让学生自己讲解,将学生的讲解视频放入云班课或学习通平台供其他同学互相学习,这种做法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利用平台设置优秀作业展播,对优秀实验报告、优秀课件等进行展示、点评,表扬优秀,鼓励中等,关注后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 科学评价,使学生忙起来

3.1 过程考核积分制的构建 建立过程考核积分制,对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的每一过程进行积分,进行量化考核,依托云班课或学习通平台随时更新成绩,使平时成绩公开、透明和有据可查,更具科学性。实施对每个教学过程的积分考核,依托平台将每个知识点的视频和检验项目的方法进行量化积分,对于课程提问可以采用举手或者抢答等方式进行,每次回答都有相应积分,如课前预习、回答问题、讨论问题、提出问题、视频制作、成果展示、课件制作、检验单填写是否规范合理、实验报告等,具体积分明细见表1。

表1 《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学》过程考核积分

过程考核积分按照积分名次按以下比例换算成平时分,100分5%,95分20%,90分25%,85分25%,80分20%,75分5%,过程考核成绩占平时成绩的30%,具体见表2。

表2 过程考核平时成绩计算方式(以班级50人为例)

3.2 依托学习平台的课前测试和单元测试 基于云班课或学习通平台可以进行课前测试,教师将上节课学习的重要知识点和部分下节课的知识点以课前测试题的形式上传至云班课或学习通平台中,每次课前进行测试。一方面用来巩固课堂知识,了解上节课的学习程度,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会将本单元学习的重要知识点,重要概念等以重新组卷的形式发布在学习平台中,以便于同学们在课余随时复习、练习,同时也有利于同学们在课余进行自我测试,测试成绩计入学生过程考核成绩。

《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学》这门课程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包括平时过程考核成绩、课前测试成绩与单元测试成绩以及期中成绩,过程考核成绩占平时成绩30%,课前测试成绩与单元测试成绩占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占平时成绩40%。

总之,通过对动检专业《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学》课程改革,突破原有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最终乐于学习,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思维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习能力的目的;通过该课程的改革,使课程紧贴专业需求,优化了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依托云班课和学习通教学平台,强化了课前预习,使学生理解了课堂教学内容,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吸收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培养了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中心,设置课堂激励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培养了学习能力;通过课程改革,构建了过程积分制考核标准和课前测试和单元测试,一方面使平时成绩公开、透明和有据可查,更具科学性,另一方面测试使学生能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学》课程改革,打造以学生能力为本的课堂,开展有效教学,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动物性平时成绩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动物性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工科专业课平时成绩的思考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究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平时成绩评定与构成——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形成的危害与控制
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