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外源性过敏性肺炎的原因及临床诊治方案

2021-07-07 09:25常秀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0期
关键词:抗原过敏性纤维化

常秀萍

(新疆老年病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0 引言

外源性过敏性肺炎,即过敏性肺炎(Hp),属于临床常见间质性肺疾病,是由于易感个体反复暴露于充满抗原的环境中而引起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Ⅲ型和Ⅳ型变态反应,其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各异[1]。临床根据患者病程,通常将Hp分为三种类型,即急性Hp、亚急性Hp和慢性Hp。Hp起病隐匿,发病原因多样,患者发病时常累及终末细支气管,但患者临床症状、病理表现、体征变化以及X线检查表现相似度较高,因此临床诊断难度较大[2]。本文分析分析外源性过敏性肺炎的原因,并探讨临床诊治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分析我院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30例外源性过敏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过敏性肺炎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年龄65~73岁,平均(56.7±7.6)岁;其中男18例,女12例;病程在1周内14例,1~2周9例,2~4周7例。其中春季发病16例,夏季发病2例,秋季发病3例,冬季发病9例。30例患者临床表现:全身不适12例,咳嗽24例,呼吸困难6例,皮肤瘙痒2例,咳痰18例,哮喘2例,胸痛2例,头痛2例,畏冷10例,发热12例,痰中带血2例,两肺可闻少许干性哕音2例。

1.2 方法

(1)实验室变态反应原检查发现,30例患者中,青霉素过敏3例,钩虫卵感染7例,氨水杨酸钠过敏1例,例蛔虫卵感染8例,生食螃蟹过敏3例,红霉素过敏3例,过敏原不详5例。血常规检查发现,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有升高现象,其中 6例 0.1~0.3,15例 0.21~0.4,6例 0.41~0.5,3例在0.5以上,其中6例有血沉增高现象。8例白细胞总数小于10×109/L,17 例为 12~20×109/L,5例大于 20×109/L。

(2)X线检查发现,11例患者病灶分布于患者右肺下野或左肺上下野,呈云雾状浅淡阴影非对称分布;19例患者病灶对称且广泛分布于两肺,界限模糊不清,呈淡薄雾状,密度均匀,透过病灶可见肺部纹理。

(3)治疗方法:①找出患者感染原因,清除患者致病因子以及特殊环境因素。②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给予治疗,患者口服泼尼松(生产厂家: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689;规格:5 mg×100片),60 mg/d。患者症状得到改善后,可在医师的指导下逐渐减少服用量。③给予地塞米松(生产厂家: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553;规格:0.75 mg/片)0.75~3.00 mg/次,2~4次/d;扑尔敏(生产厂家:浙江瑞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466;规格:4 mg×100片)1片/次,3次/d;氨茶碱(生产厂家: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118;规格:0.1 g×100片)0.1~0.2 g/次,3次/d。④同时给予预防感染、氧疗等辅助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采取积极对症治疗的效果。显效:经胸部X片复查,患者双肺阴影消失;患者自觉症状消失;预后良好。有效:经胸部X片复查,患者双肺阴影有所改善,部分消失;患者自觉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经胸部X片复查,患者双肺阴影无改善,自觉症状无改善,预后差。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的处理由软件SPSS 20.0执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0例患者采取积极对症治疗后,自觉症状消失;经X线复查,无死亡病例发生,患者双肺阴影消失,预后好。显效24例,有效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见下表1。

表1 患者治疗效果[n(%)]

3 讨论

3.1 外源性过敏性肺炎发生因素

(1)自然因素。受气候、季节和地理等自然因素的影响,Hp患者的发病率各不相同。如农民肺的发病与农民储存干草,喂养牲畜息息相关;此病多发于强降雨季节和晚冬季节。本研究中的30例患者多发于春冬季节。

(2)性别和年龄因素。据研究发现,男性Hp发病率高于女性。在欧州西北部Hp患者发病的男女比例为46:20,而在美国新墨西哥州,Hp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5:1[3]。此外,儿童也可发病,其临床表现与成年人相似。

(3)抗原类型。导致Hp患者发病的抗原主要有三种,即低分子量化合物(与宿主蛋白结合而形成的半抗原)、动植物蛋白以及微生物[4]。低分子量化合物如异氰酸酯,能与宿主蛋白相结合,进而形成半抗原,最终导致Hp。常见的动物抗原主要包括动物皮毛蛋白质、软体动物外壳蛋白质、鸟类羽毛中的蛋白质、粪便和血清;植物抗原主要指褐藻粉末中的蛋白质和花粉等。微生物抗原主要包括原生动物、细菌以及真菌。常见的致病真菌主要有念珠菌、青霉菌和曲霉菌属;而嗜热放线菌是常见致病细菌,它能在50~60 ℃、湿热的环境中生长,属于革兰阳性丝状杆菌。

(4)除以上因素外,吸烟也是引发Hp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美国一项流行病学调查1444名农民肺患者的结果显示,戒烟者小多孢菌属抗体阳性率是吸烟者的6倍,而非吸烟者是吸烟者的8倍[5]。吸烟能有效抑制肺泡巨噬细胞的摄取功能外,并抑制其向淋巴细胞递呈抗原,从而达到特定抗体形成。但吸烟抑制Hp的具体机制仍需要不断研究。

Hp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较多,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与自身免疫反应、吸入抗原的数量和次数有关。Hp的发生需要自身免疫反应系统与吸入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据调查,与抗原接触的人群中,Hp发病率仅为5%~15%。此外,Hp类型与患者的工作[6]。生活环境以及病原种类紧密相关。如家庭环境中的真菌暴露会导致家庭型Hp;工作环境真菌暴露导致的Hp与其工作内容有关。此外吹奏乐器等因素也可能导致Hp,如“萨克斯肺”和“长号肺”。

3.2 外源性过敏性肺炎临床诊治

临床根据患者病程,将Hp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但医学领域对每种类型的定义仍然存在争议,具体类型如下。

(1)急性Hp。敏感个体接触大量过敏原之后会出现急性过敏反应,进而引起急性Hp。患者在接触过敏原4~6 h后,通常会出现呼吸困难、寒战、发热、胸部不适、咳嗽等症状。症状在短期内(数天或数小时)可缓解。患者接触史明确,因此临床诊断时基本上不需要进行病理活检。

(2)亚急性Hp。此类患者接触的过敏原数量较少,气喘、咳嗽等症状持续数天或数周,病情可能表现为渐进性,也可表现为急性发作。亚急性Hp有典型的病理表现,即“三联征”,具体表现为肺组织间质内存在非坏死性松散肉芽结节,同时伴有灶性机化现象,细支气管伴有中性富细胞性炎症,对临床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发生病变时,一般以细支气管为中心,伴随肺组织间质内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有时还存在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引起炎症反应[7]。同时在肺间质以及细支气管管壁内可发现组织松散的坏死性肉芽肿结节,有时可见Schaumann 小体或仅见间质单个多核巨细胞,也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但诊断时需注意Hp属于Ⅲ型或Ⅳ型免疫反应,因此嗜酸性粒细胞不属于其病变特征。此外,患者肺泡腔内可见多核巨细胞、组织细胞以及灶性机化现象,其中细支气管和肺泡内的多核巨细胞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因此不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3)慢性Hp。慢性Hp是指患者吸入微量过敏原,主要表现为乏力、间歇性咳嗽、呼吸困难和体重减轻,同时伴有肺纤维化现象,起病隐匿。慢性Hp是在亚急性Hp病变基上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化,即纤维组织增生。其病变也是以细支气管为中心,其类型包括细支气管周纤维化型、桥状纤维化、NSIP样以及UIP样,这些病变类型可单独出现,也可混合出现[8]。此病病理特征比较复杂。此外,大部分慢性Hp患者可见淋巴细胞聚集,或者形成淋巴滤泡,并同时伴有明显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以及部分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若检查时发现大量淋巴滤泡,要与结缔组织病继发间质性肺疾病相区别。大约50%~60%慢性Hp患者可见肉芽肿和核巨细胞。松散肉芽肿与间质多核巨细胞能帮助临床诊断Hp,而Schaumann小体作为肉芽肿的标志,也具有诊断价值。慢性Hp患者细支气管上皮有显著的生化现象,可将其作为临床诊断和鉴别慢性Hp的重要依据。

Hp患者预后好坏与Hp的类型以及是否发生纤维化有关。未发生纤维化Hp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慢性Hp(发生纤维化Hp)患者。研究发现,即使Hp患者发生少量纤维化(5%)或蜂窝肺改变现象,其预后均差于未发生纤维化的患者[9]。临床诊断Hp患者时应仔细询问患者抗原接触史,了解其发病与环境暴露之间的关系。由于Hp组织病理学的诊断难度较大,利用单一的生理学、影像学和免疫学实验进行诊断,其结果并不准确。根据美国哮喘、变态反应、免疫学会提出的Hp诊断标准,患者检查结果满足4条主要标准和其中至2条次要标准,同时排除其他疾病,即可诊断Hp[10]。Hp在临床治疗的关键是从致病因子和特殊环境因素入手,让患者立即离开致病环境,远离抗原,采取积极对症治疗措施,促进吸收早期纤维化病灶,控制病情发展。若患者症状轻微,属于急性发作且带有自限性,通常无需药物治疗,症状在短时间内可自行缓解;针对急性患者,可采取静推甲泼尼松或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同时给予患者口服泼尼松和吸氧处理;若患者症状较严重,病情呈进行性发展,需及时给予皮质激素治疗。患者一般口服泼尼松,待症状缓解后逐渐减少使用量。若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可使用隔日疗法。若患者使用激素治疗无效,可给予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但若能早期诊断Hp,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再次接触致病抗原,有利于缩短急性Hp患者的弥散功能和静态顺应性的恢复时间。但目前对Hp的认识有限,需要继续研究,实现Hp的早期诊断。本研究中,30例患者通过及时采取对症治疗,其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显著改善,治疗有效率为100%。

综上所述,Hp发病与个体易感性与职业环境暴露息息相关,其致病因素的多样性导致Hp类型也多样化。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诊断技术的提升,人们对抗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分析Hp患者致病的原因,并及时采取对症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还有利于增强患者安全意识,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再次暴露于过敏原环境中。

猜你喜欢
抗原过敏性纤维化
线粒体自噬在纤维化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氧化槐定碱体内体外通过AKT/mTOR通路调控自噬抑制HBV诱发肝纤维化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植物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结构与功能
关于血型问题的释疑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