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在创伤性湿肺合并ARDS患者中的应用

2021-07-07 09:25郭毅韩大贺李海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0期
关键词:同步性人机创伤性

郭毅,韩大贺,李海泉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江苏 徐州)

0 引言

创伤性湿肺为外伤导致的肺实质损伤,主要病理改变为肺泡和毛细血管损伤(充血及出血)及肺间质水肿[1]。由于创伤性湿肺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大小不同,临床表现有很大的差异,轻者仅有胸痛、胸闷、气促、咳嗽、血痰等,严重者则有明显的紫绀、呼吸困难、血性泡沫状痰、心动过速和血压下降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重症创伤性湿肺的常见并发症,其是一种高死亡率的一种病症,患者因身体受到巨大创伤,机体呼吸系统受到影响,出现急性的呼吸窘迫现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比较急促,且病死率较高,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需要及时进行治疗,确保呼吸畅通无阻[2]。但一部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予以吸氧,甚至是高流量吸氧,其呼吸困难和缺氧的情况依旧不能够得到有效改善。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是一种新型机械通气模式,其主要是通过隔肌电信号触发和NAVA支持水平控制的一种通气模式[3]。本研究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重症创伤性湿肺合并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探讨PSV通气模式和NAVA通气模式的不同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重症创伤性湿肺合并ARDS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例。对照组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25~58岁,平均(43.28±4.56)岁,车祸外伤6例,坠落伤 3例,爆炸伤1例;观察组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26~57岁,平均(42.72±4.25)岁,车祸外伤6例,坠落伤4例。对两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完全知情并同意;经临床各项检查确诊为重症创伤性湿肺合并ARDS患者。

排除标准:存在肺部基础疾病患者;高位截瘫患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采用PICCO技术监测血流动力学,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在呼吸机在呼吸机EAdi模块监测下通过鼻腔将膈肌电极导管置入到准确位置。对照组小潮气量为6~8 mL/kg,呼吸机压力支持为8~13 cmH2O。观察组小潮气量为6~8 mL/kg,NAVA水平设置为 0.7~2.0 cmH2O/μV。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通气24 h后的呼吸力学指标,包括PIP、Pmean、EAdi峰值信号、WOBp、WOBv、WOBp/WOBt。比较两组的人机同步性指标,采用NAVA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包括触发延迟时间、吸/呼气切换延迟时间、呼吸机通气频率。比较两组通气48 h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HR、CI、CVP、ELWI。比较两组通气24 h后气体交换能力,包括PaCO2、PaO2、SaO2。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版本)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通气24 h后的呼吸力学指标

观察组通气24 h后的呼吸力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如表 1。

表1 比较两组通气24 h后的呼吸力学指标(±s)

表1 比较两组通气24 h后的呼吸力学指标(±s)

组别 例数 PIP(cmH2O) Pmean(cmH2O) EAdi(μV) WOBp(J/L) WOBv(J/L) WOBp/WOBt(%)观察组 10 11.54±2.12 7.23±0.81 9.36±0.48 0.11±0.08 0.78±0.18 14.62±5.23对照组 10 15.89±2.32 8.48±0.95 8.64±0.32 0.25±0.09 0.98±0.21 21.68±5.88 t 4.377 3.166 3.947 3.677 2.287 2.837 P 0.001 0.005 0.001 0.002 0.035 0.011

2.2 比较两组的人机同步性指标

观察组的人机同步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如表 2。

表2 比较两组的人机同步性指标(±s)

表2 比较两组的人机同步性指标(±s)

呼吸机通气频率(次/min)观察组 10 211.73±30.28 518.66±98.48 28.23±5.84对照组 10 104.29±28.67 147.64±52.39 20.12±5.02 t 8.148 10.518 3.330 P 0.001 0.001 0.004组别 例数 触发延迟时间(ms)吸/呼气切换延迟时(ms)

2.3 比较两组通气24 h后血流动力学指标

观察组通气24 h后的血流动力学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如表 3。

表3 比较两组通气24 h后血流动力学指标(±s)

表3 比较两组通气24 h后血流动力学指标(±s)

组别 例数HR(bpm)CI(L/min/m2)CVP(mmHg)ELWI(mL/kg)观察组 1088.22±17.03 4.23±0.56 10.13±2.05 6.53±1.08对照组 1091.89±17.01 4.62±0.62 11.46±2.23 6.12±1.12 t 0.482 1.476 1.389 0.833images/BZ_71_486_1805_488_1806.pngP 0.636 0.157 0.182 0.416

2.4 比较两组通气24 h后气体交换能力

观察组的气体交换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如表 3。

表4 比较两组通气24 h后气体交换能力(±s)

表4 比较两组通气24 h后气体交换能力(±s)

组别 例数 PaCO2(mmHg) PaO2(mmHg) SaO2(%)观察组 10 37.26±3.27 95.28±13.29 92.36±2.94对照组 10 36.94±3.34 94.87±13.33 93.02±2.87 t 0.217 0.069 0.508 P 0.831 0.946 0.618

3 讨论

创伤性湿肺是一种在重症创伤患者中常见,多见于高空坠落、车祸伤、钝性的胸部损伤等。创伤性湿肺系外力作于胸壁而引起肺组织充血、肺间质水肿和微小肺不张为特点的综合病变,严重时可引起气胸、血胸、肺不张,甚至发展为呼吸衰竭[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创伤性湿肺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一旦患者出现此病症,就表明患者的情况较为危急,需立即予以相应的治疗。机械通气在患者出现呼吸功能障碍,不能依靠自身能力正常呼吸以维持机体对氧气的需求时,帮助患者呼吸[5]。传统的PSV通气模式存在着人机不同步的缺点,易导致患者出现相关肺损伤,增加患者的不适感[6]。NAVA是一种新型无创通气模式,它保留了PSV模式的优点,且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PSV模式的缺点,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7]。NAVA通过膈肌电活动来调节呼吸的触发和循环过程,当膈肌收缩时EAdi升高,从而触发吸气,当膈肌放松时时EAdi下降,从而触发呼气,其能够保证呼吸机通气启动和转换与患者的呼吸需求保持一致,最大限度的提高人机协调性[8]。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得知,观察组的呼吸力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人机同步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通气24 h后的血流动力学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气体交换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对重症创伤性湿肺合并ARDS患者应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通气模式的表现更优于PSV通气模式。

综上所述,对重症创伤性湿肺合并ARDS患者应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通气模式的表现更优于PSV通气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同步性人机创伤性
人机“翻译员”
时滞非线性复杂动态网络的牵引自适应控制同步性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爆炸网络输出同步性对水中兵器聚能战斗部毁伤威力的影响
从内到外,看懂无人机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重建的临床疗效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股价同步性:“价值创造”还是“自利工具”?
沪港通对AH双重上市公司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
“人机大战”人类智慧遭遇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