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肝穿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小肝癌的价值及对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

2021-07-07 09:25曲保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0期
关键词:消融经皮肝功能

曲保生

(山西省阳泉市阳煤集团总医院 介入诊疗科,山西 阳泉)

0 引言

临床将小肝癌也称为亚临床肝癌,目前根治此疾病的主要方式为手术切除,虽传统手术切除方式具有一定疗效,但因其术后复发率高,疾病预后不理想,严重影响到患者生存质量[1]。在治疗小肝癌疾病上,TACE、经皮肝穿射频消融等均为常用方式,但近年发现,单一采用TACE治疗,其疗效不及TACE联合经皮肝穿射频消融,且后者复发率更低。目前,此方面报告较少,仍然有不少学者致力于探讨此点,现纳入30例小肝癌患者分组论述此点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治疗方式分组30例小肝癌患者。入选标准:①各患者均接受病理检查、肝穿刺活检、影像学等检查显示,满足《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1]中小肝癌判定标准;②病历资料齐全;③各患者均签字接受此次治疗方式。排除标准:①病灶侵犯到肝动脉、门静脉或附近器官组织者;②凝血功能异常者;③存在部分肝切除史者;④肾、心肺等功能异常者;⑤合并梗阻性黄疸者;⑥合并肝性脑病者;⑦中途脱落研究者,或转其他方式治疗者。对照组:肝癌病程时间2~19个月,平均(6.8±0.6)个月,年龄35~79岁,平均(58.9±1.1)岁,女性6例,男性9例;观察组:肝癌病程时间2.3~19个月,平均(6.9±0.4)个月,年龄 34~78岁,平均(58.6±1.2)岁,女性7例,男性8例。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接受经皮肝穿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用Seldinger法进行股动脉穿刺,完成穿刺后,DSA造影,明确病灶状况,如病灶数目、体积、具体位置、病灶供血等,用微导管方式插管到肝段动脉内部,注入30 mg丝裂霉素、500 mg5-氟尿嘧啶,随后乳化处理10 mL超液化碘油和30 mg表阿霉素,注入碘化油乳栓塞剂。1周后,用CT、超声复查,射频消融处理残留癌灶,CT协助下,进针时让患者屏住呼吸,多极射频针插入至病灶中心,打开射频针,伞形散开,完全覆盖病灶,并通过调节相应电脑软件系统,完整病灶烧灼处理。对照组仅接受TACE治疗,操作方式与观察组TACE方式一致。

1.3 指标判定

依据《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1]中小肝癌判定标准评估疗效,显效:肝功能指标改善程度>50%,无残留病灶,病灶无转移、随访期间无复发;有效:肝功能指标改善>30%,有残留病灶,病灶无转移,无复发;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治疗前后抽取其静脉血液3 mL,离心处理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胆碱酯酶(CHE)、血清白蛋白(AL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随访患者1年,记录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的处理由软件SPSS 20.0执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疗效

观察组治疗疗效93.33%高于对照组66.67%(P<0.05),见表1。

表1 比较治疗疗效[n(%)]

2.2 复发率、肝功能指标

观察组复发率6.67%(1/15)低于对照组33.33%(5/15),数据差异大(P<0.05),治疗前组间肝功能指标差异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 CHE、ALB、AST、ALT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比较肝功能(±s)

表2 比较肝功能(±s)

治疗后CHE(IU/L) ALB(g/L) AST(IU/L) ALT(IU/L) CHE(IU/L) ALB(g/L) AST(IU/L) ALT(IU/L)观察组 15 7523.21±351.02 16.65±1.21 62.32±10.21 52.32±1.32 5012.21±125.32 15.32±2.21 41.21±2.32 41.35±1.21对照组 15 7523.25±351.03 16.66±1.22 62.35±10.22 52.35±1.33 5698.65±124.21 16.87±2.32 50.65±2.35 48.65±1.24 t 0.0003 0.0225 0.0080 0.0621 15.0719 2.7545 11.0716 16.3187 P 0.9998 0.9822 0.9936 0.9510 0.0001 0.0015 0.0001 0.0001治疗前组别 例数

3 讨论

肝癌属于近年对我国居民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恶性肿瘤,导致经济负担加重、生存质量降低等。现临床治疗肝癌主要采用手术切除,但针对合并其他症状或小肝癌等疾病,采用手术切除,治疗不彻底,复发率高[2]。而针对不宜接受手术治疗的小肝癌疾病,如肝门区肿瘤、严重肝硬化等,则首选射频消融术。

随着医学技术逐步改建,射频消融为继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的肝癌微创治疗方式之一,具有见效速度快、准确性高、操作简单等优势,目前已在肝癌疾病治疗中取得了一定认可。已有报告证实。近年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技术在治疗小肝癌疾病中取得了一定地位。此方式具有预后好、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创伤性小等优势。射频消融和介入治疗的复发率更低,此可能与手术造成病灶挤压,导致淋巴道、血道播散、种植或残留有关。报告显示[3-4],经皮肝穿射频消融在治疗小肝癌疾病的效果比传统手术治疗更理想。但若单一采用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治疗,尤其是针对直径>5 cm的病灶,治疗不够完全。因此,近年不少学者倡导将经皮肝穿射频消融与TACE术联合进行治疗。

陈均源学者[5]曾在研究中分析了84例小肝癌患者,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复发率7.1%低于对照组26.2%,手术疗效90.5%高于对照组69.1%,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4.76%低于对照组19.05%,且P<0.05,提示经皮肝穿射频消融联合TACE术治疗,可提升治疗疗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93.33%高于对照组66.67%,复发率6.67%低于对照组33.33%,肝功能CHE、ALB、AST、ALT低于对照组,证实了经皮肝穿射频消融联合TACE方式治疗,其效果更良好,与陈均源报告结果相比,在疗效、复发率方面的结论一致,但本研究对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进行了测定,从肝功能方面也证实了经皮经皮肝穿射频消融联合TACE术治疗的优势。笔者分析原因为,术中会挤压到肿瘤病灶,播散淋巴道和血道,且手术造成的创伤性会降低机体免疫功能。经导管选择插入至肝动脉亚段,注入相应剂量抗癌乳剂,用碘油完全填充病灶内部血管,同时溢入至病灶附近门静脉各小分支,让病灶呈缺血性,短时间中快速死亡,让抗癌药长时间浓聚在病灶内部,进而彻底杀死病灶细胞,消除附近潜在性病灶,达到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小肝癌可考虑采用经皮肝穿射频消融联合TACE方式,可明显降低疾病复发率,改善肝功能,增高疗效。

猜你喜欢
消融经皮肝功能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消融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消融边界:城市中的多功能复合空间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