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路径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2021-07-07 09:25李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0期
关键词:迟发性一氧化碳中毒

李红

(山东泰安解放军第960医院 急诊科,山东 泰安)

0 引言

秋冬季是北方取暖时期,属于一氧化碳中毒高发时期,该病主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眼花、身体乏力,昏迷,严重会导致死亡[1]。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强,和它结合会加强氧携带能力,损害病人的器官、神经等[2]。对于急诊收治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应该进行高流量的吸氧治疗,增多血的含氧量,让组织获得足够的溶解氧,显著降低身体对HB运氧的依赖性,进而快速改善低氧血症;并且对于大脑缺氧导致的脑水肿可以起到良好的缓解效果,减低颅内压[3-4]。急救过程中开展护理干预对病人的治疗时间、效果等可以发挥显著的效果。该报告中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对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抢救效果的影响,抽取2019年收治的50例一氧化碳中毒病人进行分析,整理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9年接收的50例严重的一氧化碳中毒病人进行探讨,随机分两组,每组25人,年龄15~75岁,平均(45.21±6.70)岁。对照组包括12例男性,13例女性;实验组包括11例男性,14例女性。每位病人皮肤均呈桃红色,呼吸心跳频率加快,处于昏迷状态。患者签署相关协议,并排除交流障碍,精神疾病患者。通过对比所有病人的一般情况,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一般急诊护理干预,帮助医生进行急诊抢救,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昏迷或意识障碍病人需要做好皮肤护理,避免产生压疮;进食障碍者进行鼻饲营养支持,做好并发症的防治工作。

实验组进行急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

(1)成立急诊护理路径小组。构建急诊护理路径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领导成员收集相关护理资料,并根据掌握的信息,制定完善的一氧化碳中毒急诊急救护理路径,由护士给予执行,同时及时向组长进行护理效果的反映。

(2)急诊分检。急诊预检台抢救车床接诊后,综合评估病人病情,分为呼吸频率、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皮肤、瞳孔、神志等。创立绿色通道,告知抢救单元准备好抢救设备与药品,同时为医生介绍病人的实际病情,有利于进行会诊,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3)转运中的护理。预检台运送到抢救单元的过程中,做好心电监护监测,给予鼻管吸氧,快速打开静脉通道,采血样进行常规检查。转运中注意保暖,加强安全防护,防止出现坠落等事故[5]。

(4)准备抢救单元。创建抢救单元,进行抢救设备和相关药物的准备工作,分检台通知收到后,马上准备好床位与吸氧设备。

(5)心理干预。等到渡过危险期,意识清醒后需要马上通知病人渡过危险期,消除病人的疑虑,同时多和其交流,为其介绍一氧化碳中毒的有关疾病知识与治疗方法、禁忌事项等,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解除病人的不良心理。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病人的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包括:后遗症病发率,迟发性脑病率,治疗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疗效判定标准[6]:痊愈:抢救后病人高烧,意识昏迷、心跳加速等表现彻底消失,肌肉力量恢复正常,能够恢复自主呼吸,血液中氧气含量彻底正常;显效:病人经抢救治疗后,病情获得有效减轻,血液中氧气含量接近正常;有效:疾病症状获得部分减轻,呼吸功能改善,肌肉力量慢慢恢复;无效:经抢救治疗后,病情慢慢恶化严重时死亡。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病人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1。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n(%)]

两组的治疗时间、治疗后意识恢复及住院时间对比,实验组病人接受高流量面罩吸氧的时间、意识清醒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的治疗后意识恢复及住院时间对比(±s)

表2 两组的治疗后意识恢复及住院时间对比(±s)

组别 例数 入院接受治疗时间(min)神志恢复时间(h)住院时间(d)实验组 25 3.78±0.24 19.87±5.04 6.91±1.98对照组 25 12.23±2.46 34.12±10.11 12.01±3.57 t 3.2423 2.1827 2.2265 P 0.0245 0.0154 0.0326

两组的迟发性脑病情况比较,实验组病人的迟发性脑病率、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的迟发性脑病及后遗症情况比较[n(%)]

3 讨论

一氧化碳中毒是指含碳物质燃烧不彻底出现一氧化碳(CO),通过呼吸道进入身体内引起中毒。CO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为氧气的240倍,通过呼吸进入体内后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并生成十分稳定的化合物。血红蛋白和CO结合后就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并且也可发生氧离曲线左移,进而降低氧的运输、氧在组织中的释放、影响组织对氧的利用。CO中毒时,体内血管吻合枝少而代谢旺盛的器官如脑和心极易受损[7]。在临床中,组织和器官缺氧损害的程度和血液中CO结合血红蛋白的比例相关,吸入CO的浓度越高、时间越长,血液中CO结合血红蛋白的比例越大,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大。所以,将一氧化碳中毒病人送到急诊后,需要及时开展护理干预,进行高流量吸氧以阻断CO与血红蛋白进一步的结合同时保证组织和脏器的氧供。在这一过程中,应该科学指定护理工作流程,使得院前收治、治疗准备、病人转运等工作能够紧凑、有序完成,使病人在最短时间内进行高流量面罩吸氧、高压氧以及药物治疗[8]。有关学者提出了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方法,其指针对一个特定的疾病而制定综合规范的护理流程,整个诊治均遵循统一和规范的流程。

本研究根据CO中毒病人的特点制定了急诊护理路径,使得护理流程能够对每一治疗阶段的护理操作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同时预先进行治疗的准备工作,确保抢救的效率。通过比较两组的急救效率,实验组的抢救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入院到接受面罩高流量吸氧、神志清醒的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迟发性脑病与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证实了急诊护理路径方式在一氧化氮中毒患抢救过程中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神经系统,缩短神志恢复与治疗时间,降低脑部后遗症发生率,且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迟发性一氧化碳中毒
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凝血酶敏感蛋白-1、血浆组织因子水平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关系
结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中毒
爸爸中毒了
天哪!我中毒了!
《西游记》中毒记
ADC值在预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中的价值
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