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复合应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效果研究

2021-07-07 09:25靳万春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0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硬膜外

靳万春

(鄂尔多斯市第二人民医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 引言

硬膜外镇痛是分娩镇痛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不仅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且部分自然分娩失败者,可以随时实施剖宫产麻醉,保证母婴的安全[1]。目前,硬膜外分娩镇痛药物主要包括局麻药物、阿片类药物等,然而不同麻醉方案的镇痛效果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2]。2016年5月至2017年5年月,我院对32例产妇应用了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复合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年月于我院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64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2例。纳入标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为Ⅰ~Ⅱ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研究内容已告知产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产前应用过镇静药物治疗;存在椎管内麻醉禁忌证;认知与沟通功能障碍,有精神疾病史。对照组:年龄 21~38岁,平均(27.5±2.2)岁;体重 48~85 kg,平均(60.5±4.5)kg;孕周 37~42周,平均(39.5±0.5)周。研究组:年龄 22~38岁,平均(28.2±2.0)岁;体重 46~82 kg,平均(60.8±4.3)kg;孕周 37~42周,平均(39.3±0.5)周。在年龄、体质量与孕周构成对比中,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产妇进入产房后均常规监测心电指标,同时开放上肢静脉通道,若无异常后协其取侧卧体位,在L2~3椎间隙实施硬膜外穿刺,头侧置管3~4 cm,回抽未见脑脊液与血液后给予硬膜外分娩镇痛药物,具体方案如下。研究组应用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复合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即1%盐酸罗哌卡因(由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20103552)+0.5 mL/L舒芬太尼(由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20054172)混合液,试验量为5 mL,若观察5 min后导管处于硬膜外腔,则追加混合液10 min;30 min后,再以混合液实施自控硬膜外镇痛。对照组混合液内以2 mL/L芬太尼代替0.5 mL/L舒芬太尼,其他用药方法与研究组相同。两组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剂量均为5 mL,背景量为5 mL,每次锁定时间为15 min,完成分娩后停止自控硬膜外镇痛,并拔除导管。分娩期间若产妇收缩压降低>基础值的30%或<90 mmHg,静脉注射10 mg麻黄碱(由天津世纪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12020844);若心率<50次/min则静脉注射0.3 mg阿托品(由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44024022)。

1.3 观察指标

(1)评价两组产妇镇痛起效、完全阻滞与镇痛持续的时间。(2)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价两组镇痛 30 min、60 min、120 min与 180 min时的疼痛变化。VAS评分范围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评分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重。(3)评价两组产妇镇痛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指标包括: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尿潴留、低血压。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5.0软件处理与分析,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s)代表计量资料,组间对比以t检验;(%)代表计数资料,组间对比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镇痛起效、完全阻滞与镇痛持续的时间对比

研究组镇痛起效与完全阻滞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镇痛起效、完全阻滞与镇痛持续的时间对比(±s, min)

表1 两组产妇镇痛起效、完全阻滞与镇痛持续的时间对比(±s, min)

组别 例数 镇痛起效 完全阻滞 镇痛持续研究组 32 4.8±1.5 11.6±2.3 5.5±0.5对照组 32 13.0±2.2 24.6±2.6 2.4±0.4 t 5.658 4.056 3.856 P<0.05 <0.05 <0.05

2.2 两组镇痛30 min、60 min、120 min与180 min时的疼痛变化

研究组镇痛30 min、60 min、120 min与180 min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评价两组镇痛30 min、60 min、120 min与180 min时的疼痛变化(±s, 分)

表2 评价两组镇痛30 min、60 min、120 min与180 min时的疼痛变化(±s, 分)

组别 例数 30 min 60 min 120 min 180 min研究组 32 2.6±0.5 2.8±0.5 3.0±0.5 3.0±0.5对照组 32 4.5±0.3 4.8±0.3 5.2±0.4 5.3±0.6 t 3.856 3.785 4.523 4.652 P<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产妇镇痛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对比

研究组镇痛期间出现皮肤瘙痒1例、恶心呕吐1例、尿潴留1例,对照组恶心呕吐2例、尿潴留1例、低血压1例。研究组产妇镇痛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与对照组12.5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56,P>0.05)。

3 讨论

硬膜外麻醉是分娩镇痛的主要手段,多数研究已证实其具有显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且能够降低产后抑制的发生率,预防母婴酸碱失衡,提高产妇对分娩的信心,降低不良分娩结局[3]。罗哌卡因属于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物,起效时间与作用时间较长,并具有显著的感觉神经阻滞功效,低水平用药时可产生轻微的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分离阻滞,所以对产妇中枢神经与心血管系统无明显的毒性作用,是分娩镇痛中的常用药之一。然而,部分研究发现,单纯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仍有所欠缺,无法有效满足产妇对分娩镇痛的需求[4-5]。

舒芬太尼是一种芬太尼的衍生物,作为高选择性阿片受体激动药物其椎管内用药效价比约为芬太尼的5倍,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约为10倍,并具有较高的脂溶性,镇痛活性与亲和力较高,进一步延长了镇痛持续时间,十分适用于硬膜外镇痛[6]。同时,舒芬太尼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可以保证心肌得到充分的氧供,继而降低不良反应。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镇痛起效与完全阻滞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镇痛30 min、60 min、120 min与180 min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可见,相较于单纯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联合舒芬太尼能够有效加快镇痛起效与完全阻滞速度,延长镇痛时间,增强镇痛效果。从安全性来看,研究组产妇镇痛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与对照组12.5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复合应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佳。

总之,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复合应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满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硬膜外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利多卡因、奥布卡因与丁卡因在喉镜诊疗中表面麻醉效果的系统评价Δ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改良硬膜外导管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根据雾气现象判断硬膜外腔导管位置的临床研究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