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股骨上段骨折的麻醉效果及对心率血压的影响

2021-07-07 09:25陈艳青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0期
关键词:运动神经腰丛生效

陈艳青

(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 柳州)

0 引言

在临床治疗中,在椎管中进行麻醉和全麻是股骨上段骨折手术的常用麻醉方式,但麻醉后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且高龄患者身体难以承受治疗,从而导致手术风险升高,自然就达不到理想效果[1]。近年来外周区域神经阻滞也逐渐普及,此方式具有循环、呼吸干扰小等特点,能确保局部麻药的发挥效果,进而降低并发症发作率,但对于治疗效果仍需进一步探讨[2]。现将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股骨上段骨折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股骨上段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32~78岁,平均(53.24±2.36)岁。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33~77岁,平均(54.36±2.25)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我院股骨上段骨折诊断标准;②精神及认知正常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有其他相关疾病;②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1.2 方法

在手术前对两组患者采用的手术方式为其详尽解释,对其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告知病症情况与治疗知识等,让患者术前遵医嘱做好手术准备。对照组患者使用腰硬联合麻醉,在手术前30 min进行地西泮针10 mg和阿托品针0.5 mg肌内注射,并在入室后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道输入10 mL/kg平衡液后进行麻醉,在患者腰部硬膜外进行穿刺,放置麻醉针后回抽,无其他情况再注入11 mg0.75%罗喉卡因注射液及1 mL0.9%氯化钠混合液,之后将腰麻针取出,放好硬膜外导管,并掌控阻滞平面。观察组患者去枕侧卧位,将患者肢体作为向上位置,进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选取患者两髂棘连线与脊柱交点往手术侧的5 cm左右的部位当作腰丛穿刺点。在B超引导下穿刺入患者皮下组织,靠近腰丛并观察患者反应,在回抽无血后注射5 mL的0.5%利多卡因,稍作等待后确定患者无特殊不适反应,再注入0.3%罗哌卡因20 mL混合液,最后控制阻滞平面。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阻滞生效与维持时间;测量两组患者麻醉生效5 min后的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阻滞生效与维持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阻滞生效与维持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阻滞生效与维持时间比较(±s, min)

表1 两组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阻滞生效与维持时间比较(±s, min)

维持时间观察组 60 10.2±2.2 486.7±24.6 15.3±2.6 397.2±30.4对照组 60 12.3±4.3 377.9±11.8 17.5±3.9 286.1±34.5 t 3.362 30.889 3.636 18.715 P 0.001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阻滞生效时间维持时间阻滞生效时间

2.2 两组患者麻醉后心率血压对比

观察组患者麻醉后心率血压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后心率血压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后心率血压对比(±s)

组别 例数 SBP(mmHg) DBP(mmHg) HR(次/min)观察组 60 130.6±10.8 72.2±9.6 83.8±9.4对照组 60 120.7±15.3 65.8±10.6 69.9±13.2 t 3.969 3.467 6.407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股骨干中包含内肌群、伸肌群及屈肌群,粗隆下2~5 cm到股骨髁上2~5 cm。股骨上段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麻醉会对患者的术中血压、心率、术后苏醒等造成影响[3]。合适的麻醉方式能有效缓解患者痛感,并维持血压,稳定心率,使手术不出错漏正常完成,术后也能快速苏醒。如果股骨被打击、从高处跌落、车辆撞击等都可能会对股骨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当患者骨折后,被损害的部位会引起疼痛、肿胀、扭曲及成角等情况,严重可能会发生下肢长度缩短等情况[4]。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对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影响比常规麻醉方式更小,能让患者顺利度过手术,但也存在回心量及外周阻力较低的情况,或是治疗后位于下肢的血管发生舒张等情况[5]。此方式能快速见效,穿刺有效率更高,可以改变使用位置和进针深度,呼吸影响不大,其持续时间较长,并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从而使预后效果更佳。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极佳,可以保障正常进行手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康复的时间并明显加快患者翻身活动的时间,对患者心率及血压影响较小,有助于病情快速恢复,麻醉效果显著,值得推广普及应用。

猜你喜欢
运动神经腰丛生效
右美托咪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胫腓骨骨折病人镇静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观察
RCEP生效!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工信部发布智能手机摄像头防抖行业标准 今年7月1日起生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研究
tokyo boy carm_67 平野紫耀(King&Prince)
近期生效的IMO文件清单
罗哌卡因及布比卡因应用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对比探究
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危重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深轻刺加电针治疗眼球运动神经麻痹7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