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左卡尼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用治疗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

2021-07-07 09:25孙学旭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0期
关键词:左卡尼汀性贫血血透

孙学旭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山东 潍坊)

0 引言

血液透析治疗是针对各种慢性肾病终末期阶段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在治疗期间,患者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其中,肾性贫血最为常见,其发生原因主要与机体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关,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干预,很容易影响患者的透析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1-2]。由此可见,研究出有效治疗该并发症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在临床中,左卡尼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都是较为常用的药物,为研究这两种药物作用于该病的效果和价值,本文特选取60例患者展开分组治疗探讨,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来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年龄皆处于40~60岁,平均(53.35±6.07)岁。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4例,透析龄为2~7年,平均(4.16±2.05)年;观察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透析龄为2~8年,平均(4.68±2.39)年。两组患者对比基本病例资料(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检查,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无精神疾病史,所有患者及家属皆知情并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承诺会全力配合整个研究流程,本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会研究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于患者透析下机前5 min在静脉壶静推促红素,50~100 IU/kg,3次/周。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治疗,于患者透析下机前5 min在静脉壶静推,3次/周。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2周,治疗药物的具体用量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做适当调整。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HB以及ALB水平变化情况,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HB和ALB水平,BMI=体重/身高2。

(2)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对比项目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血压升高、胃肠道不适、皮疹等[3]。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中分析,两组患者的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以(±s)表示,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进行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HB以及ALB水平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HB以及ALB水平变化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HB以及ALB水平变化情况对比(±s)

注:*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数据比较,P<0.05。

BMI(kg/m2) HB(g/L) ALB(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17.88±1.36 23.56±2.74* 66.03±8.87 95.37±16.54* 33.98±2.16 39.85±5.25*对照组 30 18.13±1.42 20.82±1.67* 66.35±9.15 85.84±14.57* 34.03±2.37 36.96±5.58*t 0.696 4.677 0.138 2.368 0.085 2.066 P 0.488 0.000 0.891 0.021 0.932 0.043组别 例数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更少,总发生率更低,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各种慢性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主要治疗方法,在反复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很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其中,肾性贫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干预,可能造成透析治疗不充分,影响血透治疗效果,增加患者死亡风险[4-5]。临床研究显示,肾性贫血与机体中缺乏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左卡尼汀相关[6]。对此,必须要人为补充这两种物质,以缓解肾性贫血的症状。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激素样物质,主要由人体中的肾脏和肝脏分泌,其主要作用就在于促进红细胞生成,对肾性贫血的患者注射可增加血流比溶度[7]。一般在贫血或低氧状态下,身体根据组织细胞对氧的需求,会自动分泌大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但在肾脏贫血的状态下,其分泌的量非常低,只有通过人为注射补充才能改善贫血症状。左卡尼丁又名为左旋肉毒碱,它是一种特殊的氨基酸,是促进人体代谢功能平衡的关键因素[8]。一般情况下,人体会自动合成部分左旋肉毒碱,再加上食物的补充,体内不会缺乏这种成分,但慢性肾衰竭终末期患者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代谢毒素,影响患者的食欲,使左卡尼汀的摄入量减少,最终对人体代谢功能造成影响,使人体代谢发生紊乱现象。通过人为注射补充可以有助于恢复正常代谢,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改善肾性贫血的现象。

综上,采用左卡尼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治疗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安全性有一定保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左卡尼汀性贫血血透
儿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贫血治疗方法及效果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检验在评估慢性肾病肾性贫血中的应用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策略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与分析
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改善尿毒症患者贫血的临床效果评价
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衰的临床疗效
左卡尼汀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现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左卡尼汀注射液的含量及杂质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