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数用于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可行性观察

2021-07-07 09:25郭芸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0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血常规中性

郭芸

(山西省长治市商业医院,山西 长治)

0 引言

血常规主要是指通过对人体血细胞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的检测观察,以判断其血液状况,分析诊断相关疾病等,在血常规检查中主要是对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血小板系统这三大血液组成系统进行相关检测,而中性粒细胞数则属白细胞分类计数,此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检测出伤寒、败血症、病毒性感染等病症,使患者能得到及时救治[1-2]。本研究旨在分析观察中性粒细胞数用于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可行性,现将此次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80例本院患者及来院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90例,女 42例,男 48例,年龄21~78岁,平均(39.89±5.86)岁,本院高血压患者]和对照组[90例,女40例,男50例,年龄22~78岁,平均(40.03±5.83)岁,健康体检者]。研究选择的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签字同意,并自愿纳入此次实验中,同时经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对两组身体素质、年龄等基础资料通过应用统计学对比分析后显示,差异细微(P>0.05),可进行对比和讨论。

1.2 方法

1.2.1 方法

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血液采集。使用EDTA-K2抗凝真空管采集静脉血2 mL,迅速将管中的静脉血与抗凝剂充分混匀,再用血细胞分析仪对研究对象的血液进行分析。本研究选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深圳雷杜Hemaray 86,生产许可证编号:粤食药监械生产许20020500号)。CBC+DIEF模式,全血样本20 μL。经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后,统计分析两组研究对象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

1.2.2 观察指标

(1)统计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相关血液检测指标数值,即包括其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通过这几项指标数值的统计分析,以判断研究对象的血液状态,分析其是否患有疾病。

(2)对观察组中有无心脑血管疾病者其相关血液检测指标数值进行统计调查,即本院高血压患者,经统计调查将其分为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者与无心脑血管疾病者,通过对这两种病症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统计其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以分析判断心脑血管疾病对其血液状态的影响,分析血常规中检测中性粒细胞的检测效果及其可行性。

1.2.3 统计学方法

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量资料),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 22.0软件)中,经由t验证,若P<0.05,则认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相关血液检测指标数值的对比

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相关血液检测指标数值对比(±s, ×109/L)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相关血液检测指标数值对比(±s, ×109/L)

组别 例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 淋巴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观察组 90 8.11±0.93 2.22±0.86 11.43±1.21 4.01±0.88对照组 90 3.45±0.84 1.54±0.67 5.65±1.04 2.21±0.79 t 35.277 5.917 34.367 14.440 P 0.001 0.001 0.001 0.001

2.2 观察组中有无心脑血管疾病者其相关血液检测指标数值的对比

详情如表2所示。

表2 观察组中有无心脑血管疾病者检测数值对比(±s, ×109/L)

表2 观察组中有无心脑血管疾病者检测数值对比(±s, ×109/L)

类别 例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 淋巴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有心脑血管疾病者 8 9.87±0.95 2.99±0.92 12.05±1.22 4.76±0.95无心脑血管疾病者 82 7.86±0.84 2.07±0.76 10.24±0.98 3.75±0.81 t 6.390 3.209 4.881 3.317 P 0.001 0.002 0.001 0.001

3 讨论

血常规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医学检查方式,经此检查方式能对人体血细胞数量变化、形态分布等情况进行较为详细的检测,医师可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其血液状况,诊断被检者是否患者相关疾病,使医师对其身体状况有初步了解。在血常规中主要是对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白细胞分类、血小板这几项指标数值进行检测,根据人体血液组成可将其分为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血小板系统这三大系统,通过对不同细胞值的检测可初步诊断患者的患病情况[4-5]。

在血常规检测中中性粒细胞数属白细胞分类计数,其正常范围值一般在2.5~7.5×109/L,若被检者的中性粒细胞数高于正常值,则可考虑其是否患有败血症、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心肌梗死等病症;若被检者的中性粒细胞数低于正常值,则可考虑其是否患有伤寒、粒细胞缺乏症、病毒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症[6-7]。由于白细胞有变形和吞噬能力,其主要的功能作用是抵抗微生物的入侵,以达抵抗细菌、病毒,保护机体的保护作用,而中性粒细胞作为白细胞的一种,此细胞在机体中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一旦人体有感染或炎症时,会诱发趋化因子的产生,中性粒细胞会离开血管向有炎症、损伤的部位或发生感染的部位迁徙,同样通过吞噬细菌,达到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在吞噬过程中,细菌会被细胞内的多种酶分解消化,若情况较为严重,则会使中性粒细胞也随之坏死,因此一旦机体有所病变,被检者体内的中性粒细胞数也会有所变化[8]。同时由于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占比较大,则通过对中心粒细胞数值的检测可知白细胞数值的大致变化。在本研究中对健康体检者和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通过对比其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以分析当被检者机体出现病变后,其体内中性粒细胞的变化情况,同时对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进行检测对比,以了解分析被检者患病后,其白细胞中各类细胞数目的变化情况和形态变化,分析对比中性粒细胞计数在血常规检测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性粒细胞在血常规检查中有较好的检查效果,通过对中心粒细胞的检查,能帮助医师判断患者大概的患病情况,使医师有大概的诊断方向,因此性粒细胞在血常规检查中的可行性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血常规中性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维生素D及钙补充影响POP人群心脑血管类疾病发生的临床调查
血常规解读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画质还原更趋中性 Vsee UH600 4K高清播放机